一、国内研究进展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滨河区的建设上起步相对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许多城市忽视自然生态,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和空间,大量的水体及其两岸的生物不断消失。进入90年代后,随着生态意识的加强,滨河地区的开发建设、规划设计成为热点,如天津的海河沿岸规划、南京“十里秦淮风光带”项目规划、成都府南河整治改造、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杭州市钱塘江两岸景观规划等。同时,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的专家学者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滨水区进行了研究,郭红雨从景观开发模式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俞孔坚提出,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应该是多目标的综合规划设计,陈德雄指出,文化、空间、生态和载体是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四要素等等,一系列论著对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要素
1、生态优先,充分发挥滨水区域的生态功能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目的,维持自然生态过程及功能的连续性、整体性,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1)生态绿网的构建河流是城市中的重要廊道,具有运输、物能交流、环境保护、美学价值等多种功能。河流及滨河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生物和能量通道的作用。在进行滨河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及滨河绿地在绿地系统中承担的主要功能,构建生态绿网,实现绿地串连,保证绿地间的连贯性与连通性,以维持动物在绿地之间迁移与觅食的安全需要,形成动物交流的无障碍通道。(2)自然驳岸自然状态下的河床起伏多变,基质或泥或沙或石,丰富多样,水流或缓或急,能够形成多种多样的生境组合,从而也为多种水生植物和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因此,为了水质净化和生物栖息环境的创造,努力营造水域的多孔隙空间,滨河景观设计应采用自然石、木桩等自然驳岸,并保证水体中含有多孔隙的沙砾、岩石等,以提供小生物藏身、觅食、繁殖等场所,避免采用水泥将水岸砌成高墙或将水体底部抹平。(3)乡土植物乡土植物是在当地环境条件下,经过无数年的优胜劣汰考验,自然竞争后才留下来的,从他们的外貌到结构均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对当地的灾害性气候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在滨河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建立完善的乡土植物系统,根据水深变化、水岸线变化、场地功能等,对乡土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包括岸边应保有乔灌草复层植物群落,水边多种水生、湿生植物等。(4)生物栖息环境水域的构造越复杂,生物将变得越丰富。在滨河景观设计中,除了自然驳岸的恢复、乡土植物系统的完善,还可以通过在场地内建立生态小岛、坑塘以及在水底丢置一些沙砾、乱石等措施,为各类生物提供丰富、良好的栖息环境。(5)其他措施滨河景观的生态设计还包括人工引鸟、雨水收集存蓄系统的建立、太阳能与风能等可持续自然能源的应用以及各类资源的再利用等生态环保措施。
2、建立与完善休闲游憩系统为了给城市居民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滨河景观设计应以满足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要为出发点,建立与完善休闲游憩系统,包括完善的道路系统、供人们休闲游憩的公共节点空间、完善的服务设施等。
3、发挥文化展示与创造功能城市绿地具有生态改善、休闲游憩、景观美化、文化创造和防灾避险五大功能。在滨河景观设计中,除生态、游憩和文化功能应得到重视外,还应通过主题展示空间、体现场地文化的景观元素等手段充分发挥场地的文化展示与创造功能。综上,滨水区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在于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涉及多个领域。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共同作用强烈的地带之一,河流和滨水区在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包括水利、交通、运输、游憩以及生态功能等。因此,滨水工程涉及河道治理、调洪排涝、植被及动物栖息地保护、城市安全以及建筑和城市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决定了滨水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应该是一种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的、多目标的设计。然而,目前大多数的滨水区规划只是单纯地将滨水区纳入城市景观系统,对其物质环境进行改造,创造景观空间,并不注重滨水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缺乏对城市滨水区价值的整体性把握,也没有充分发挥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黄金地段的价值。与之相反,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为出发点,积极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保护水资源与绿色景观,创造舒适的人居环企业生产管理境,将对城市环境和城市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作者: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