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摘要】本文从课程论出发,探讨外语课程与学生人格发展,情感体验,终身学习能力,智力发展,审美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论述了英语教育的人文性,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关键词】课程论;基础教育;人文性

作者简介:黎佳澄(1987.9-),女,贵州理工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一、引言

中国是学习英语最大的一个国家,跟英语有关的人大概占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可见英语教育在我国如火如荼。为什么在我国大范围的开设英语课?一是英语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全球经济领域和国际交往中的国际通用语地位;第二是希望学生拓展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知;三是很多父母认为良好的英语水平会影响孩子未来就业;认为孩子越早学习外语就越有优势。然而,基础英语教育也受到了很大的质疑,外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注重工具性,导致很多学生工作后发现学无所用,从而质疑英语教育的必要性。普通的民众认为学语言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使用英语,并没有意识到学习语言对人格发展、思想品德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课程论入手,阐述了英语课程的性质,讨论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的必要性。

二、英语课程的性质

英语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是交际工具,同时也是精神文化。《新课标》强调,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学习外语掌握一门语言,同时为国际交往,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创造条件,而且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教育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进步以及终身学习提供应有的基础,这在基础教育阶段及其重要。英语教育应该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终极目标上着重工具性,在形成性过程中培养人文性。

三、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一)英语课程与学生的人格发展

外语学习即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信息量又在不同文化的对比学习中感受多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社会、道德、法律、哲学等思想,从而思考如何完善自己的心理人格。学生在习得外语的过程中,他们的各项能力,例如:认知、行为动机、情绪反应、人际关系协调、态度信仰、道德价值体系等逐步完善,控制着自己的行为发展方向,孕育着健康的人格定式。同时,发展是相辅相成,人格的全面发展也能提高其对外语课程的认知能力的提高。人格全面发展的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不同,学习的效果也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外语课程学习中积极的记忆、想象和思维、坚持不懈等活动得以完善,促使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化,增强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能力。

(二)英语课程与学生情感体验

学生对外语的认知、学习得到应用的经历就是学生对外语课程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经历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学习的过程中对语言的感应、移情、神思、感悟等的交融、撞击,感受和经历经验,将感受的经验内化为感悟,这样的感悟为学生今后的行为提供了新的选择。学习外语的过程使学生从感知到感悟,从而使感性到理性统一,使其具有强烈的情绪倾向和反思意义。感情体验也是培养学生反思判断和价值判断能力,同时对其存在意识的培养也举重轻重。情感教育可以和语言教育相交融使情感教育在英语课程中形成独立性机制,创造出知识、能力、精神、文化等多方位的综合财富,从而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价值最大化。

(三)英语课程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外语学习对人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有促进作用。不同语言承载不同的思维方式,因而,掌握双语的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能够用两种不同的思维,从不同角度看世界,人也更聪明。双语者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敏捷性应该超过只讲一种语言的人。沃尔夫指出:不同的语言对世界作了不同的划分和归类,我们认识的世界是按照我们母语的语法规则划分和归类后的世界。每种语言体系不仅表达思想,同时能够塑造思想,引导思维活动,分析感知,对思想进行合成。思想的形成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语言影响思想的形成过程。因此,我们每个语言群体所面对的世界,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语言就像是一个潜意识遵守的协议,它规范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看待世界的角度。基于语言影响思维的事实,沃尔夫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是真正自由独立的思想者,真正自由独立的思想者是那些懂得和了解很多不同语言体系的人。

(四)英语课程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语的工具性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们生活的各个方便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外语作为载体。外语课程正是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对外语的认同和需求。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外语教学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而终身学习意识又促进学生不断地学习外语的决心、意志及兴趣。终身学习是指今后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即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外语课堂除了能够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人与人之间交流、处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社会生存能力提高,形成终身学习能力。而终身学习能力反过来促进学生自己独立获取新知识,成功获得自学能力。

(五)英语课程与学生审美能力发展

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在教材中领悟到美,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美,提高自身审视美能力。维果斯基的文化认知发展理论指出中学阶段的学生没有独立做主的能力同时很容易受身边的人的影响,不能够完全表达一个东西的美。但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现能力等都特别旺盛,如果各方面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就会使其感到缺失。这时良师正确引导尤为重要。因此,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时期。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篇美文将学生带入审美意境;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也不会感受到外语学习的枯燥,还能够从外语的学习中感受到其趣味性和故事性。好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真正的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才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可以间接的去引导学生对外语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并为学生学习外语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新课改规定英语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还需要在提高学生的人格魅力上加大投入。

(六)英语课程与学生跨文化意识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的纽带。语言学习分为习得和学得。母语习得,外语学得。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习得母语的同时也习得了汉语言形式所存在的文化知识等。而外语是学得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语言能力和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知识等脱节的现象。例如,英语为母语的小孩在习得“Excuseme”时,也习得了使用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他们知道在打断别人谈话;引起别人注意或寻求别人帮助等时要先说“Excuseme”,而中国的学生在学习时,只知道是“打扰一下”的意思。长期以来,外语课程忽略了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似乎只具备“说出意义正确,语法正确的句子”的技能。近几年外语教学中也已经把文化因素列为语言能力的评价标准之一。教师们也意识到外语学习离不开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四、结束语

英语课程既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要利用语言本身的文化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外语教育的目的已经不仅是使学生能说英语,而是使学生能在多元文化的社会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做准备。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龚亚夫.《〈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课程·教材·教法》,2005(3).

[2]李力.外语课程论语英语师范医学期刊教育.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6):8-10.2005.

[3]杨兆山.《教育学———培养人的科学与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黎佳澄 单位:贵州理工学院大外部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64013.html

    相关专题:中国论文资源库 小说月报原创版投稿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论文
    下一篇:建设单位在施工中的精细化管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