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在减少妇产科用药不良反应中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220例妇产科患者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发生2例毒性反应、4例过敏反应、4例患者静脉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对照组患者中发生4例毒性反应、10例过敏反应、5例戒酒硫样反应、5例静脉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妇产科;用药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抗菌药物具有治疗部分感染性疾病、预防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炎症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中。但抗菌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伴随戒酒硫样反应、静脉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严重时会引起患者死亡[1,2]。当前应用于预防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方法很多,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护理干预。近年来,本院通过开展相应护理措施预防妇产科用药不良反应,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妇产科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2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六类抗生素药物。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观察组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3.6±16.5)岁;20例急性盆腔炎治疗、30例行子宫切除术、52例剖宫产、8例为其他。对照组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9±16.3)岁;18例急性盆腔炎治疗、32例行子宫切除术、50例剖宫产、10例为其他。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的护理类型为常规护理,患者接受头孢菌素和青霉素滴注前需进行过敏试验,实验结果为阴性者可进一步接受相应药物治疗。使用其他抗菌药物前应当对患者过敏史进行了解。医护人员严格依据“三查七对”使用药物,调节输液滴速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全身状况、疾病种类、年龄层次等,并告知患者不可擅自改变输液速度,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3,4]。药物治疗后应当密切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内容:①组织护理人员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实现对抗生素不良反应和用法用量的充分掌握,并能够在此基础上针对不良反应患者实施有效护理措施。②对已配制抗菌药给药时间进行严格规定,实际护理工作中应当尽可能现用现配。护理人员高负荷工作情况在很多医院都广泛存在,一些护理人员为提升效率,常常一次配好患者输注的几瓶抗菌药物液体。药液再长时间放置后容易出现污染,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幅提升。③对用药后反应进行全程严密监测,监测主要内容包括荨麻疹、腹泻、腹痛、呕吐、恶心,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当了解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有无变化。④充分掌握各种药物配伍禁忌,并在操作中严格执行。1.3观察指标观察内容主要包括用药后不良反应,具体包括:①过敏性皮炎、荨麻疹、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②神经毒性、肝毒性、免疫系统毒性、胃肠道毒性、肾毒性、耳毒性等毒性反应;③戒酒硫样反应;④静脉炎。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2例毒性反应、4例过敏反应、4例患者静脉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对照组患者中发生4例毒性反应、10例过敏反应、5例戒酒硫样反应、5例静脉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当前妇科炎症治疗中主要使用抗菌药物,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选用针对性抗生素,能够获得显著妇科炎症治疗成效。当时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经常会有戒酒硫样反应、静脉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5,6]。抗菌药物毒性反应以肾毒性、耳毒性为主,发生于大环内酯类药物,护理中合理确定药物剂量、调节输液速度、严密观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毒性反应的发生。过敏反应通常发生于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护理中通过严格皮试操作、询问过敏史、三查七对、监测用药反应,能够显著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使用头孢类菌素抗生素后1周内患者不应饮酒,否则会大幅增加双硫仑样反应发生几率,通过健康知识普及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时间过长、扎针时无菌操作都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率,所以对以上情况进行控制和预防,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另外,相关研究表明[7],同时使用钙剂和头孢曲松,可能会造成患者猝死,临床中应严格避免。所以,妇产科疾病治疗中应当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采取有效方法降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研究发现,在降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中发生2例毒性反应、4例过敏反应、4例患者静脉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对照组患者中发生4例毒性反应、10例过敏反应、5例戒酒硫样反应、5例静脉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有效掌握用药剂量、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控制已配置药物给药时间等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妇产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太丽.药物不良反应100例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基层医学论坛,2015(9):1236-1237.
[2]李淑华.针对妇产科用药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分析.北方药学,2015(9):149.
[3]王富兰,张建华,安晓惠,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所致不良反应的干预性护理研究.中国药房,2009(35):2766-2768.
[4]温锐,姜艳.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行护理干预对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12):1525-1527.
[5]孙四平,周建红,孙可巧,等.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对策略及效果评价.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48-149.
[6]黄娜.82例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不良反应案例分析及护理干预——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1):88-90.
[7]彭东兵,黄巍,曹和招,等.头孢曲松钠与含钙注射液配伍使用致人死亡机制分析.刑事技术,2014(3):45-47.
作者:常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