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文献综述
基于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对城镇化的研究历来都是各国学者的研究重点之一。“城市化”最早是应用在西方社会学中,到20世纪90年代初,其概念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被使用,但考虑到中国的现实情况,学者们采用了“城镇化”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用以定位中国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应该明白,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学者们对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城镇化、金融发展的关系。伍艳(2005)分析了金融发展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提出金融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推动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也会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从而促进金融业的繁荣。李新星(2009)实证分析了金融支持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二是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邱俊杰、邱兆祥(2013)分析了造成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包括金融体系较为脆弱、金融行业的制度改革不完善等。三是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路径分析。熊湘辉、徐璋勇(2015)分析了金融支持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提出在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大金融部门对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水平,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目标的顺利实现保驾护航。但我们应明白的是,一方面,已有的文献对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较少,多数研究对城镇化水平的评价仅停留在人口城镇化率上面,不能全面反映我国的城镇化质量;另一方面,多数研究都是站在全国的角度进行考量,而立足于省市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采用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以甘肃省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金融支持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二)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制
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金融发展实现对资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效集聚进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通过扩大市场来促进金融业的繁荣。首先,金融发展水平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金融规模的增长,二是金融效率的提高。金融规模的增长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直接融资比例的增加等。金融效率的提高则主要是指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率增长。这两个方面都有助于生产要素的集聚以及资本的形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发展的动力。其次,金融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储蓄通过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方式转化为投资,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一般而言,政府、企业储蓄更容易转化为投资,而私人储蓄由于存款人和投资人不一致,转化机制就难以形成,从而造成金融效率低下。因此金融效率的提高可以有助于提升储蓄投资转化率,从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再次,金融市场结构的效率提高对经济的集聚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引导资本、人口、技术等要素在空间上集聚,通过推动各经济部门的发展,发挥由点到面的带动作用,促进新型城镇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甘肃省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2013年甘肃省GDP总额为6268.01亿元,比2012年增长10.8%,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协调并进,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年末,全省城镇人口达1036.23万人,比上年增加37.4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0.13%,比上年上升1.38个百分点。金融支持为甘肃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做出了重大贡献。2013年,全省金融支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98亿元,相比2012年的680亿元,增长了24%,涉农贷款新增691.59亿元,比上年增长26.19%。可以看出,近些年来金融部门为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入在稳步提升,保障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但我们同样应该发现,当前甘肃省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主要是依靠金融规模的增长,促进投资增加,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这种单一的模式忽略了金融效率提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现有模式下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金融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支持力度不够
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具有公共产品的特点,公益性、低收益,追求利益的市场化资金很少愿意投入。虽然历年以来金融对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力度有了明显提高,但与新型城镇化的资金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例如2013年全省固定资产的投资总额6407.2亿元,其中国内贷款和债券融资分别为897.31和0.7亿元,自筹资金4605.8亿元。新增项目固定资产3770亿元,而社会教育、城市卫生、文化娱乐、公共管理及社会保障等等方面仅增加342亿元。可以发现,金融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金融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缺乏导向性
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控经济结构、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通过金融政策的引导可以帮助新兴、先进产业快速发展,淘汰传统、落后的产业。然而过去的城镇化往往过于追求城镇化的速度、规模,忽视了城镇化的内涵和质量。这就造成各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以实现城镇化高速发展,在部分地区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始终屹立不倒,金融机构为了经济效益也仍然给予资金支持。而新兴产业由于前景不明、收益不稳定,得不到充分的支持,这种情况明显不符合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求。
三、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评价
新型城镇化不单单是指人口城镇化,它还包括服务业、工业、农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城镇化,不仅仅是追求量的提高,更要重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强调新型城镇化方方面面的提升。从总体来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随着城乡工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城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行政地域的变动以及一些户籍政策的改变,使得非农业人口大量增加,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呈现不断上升态势。第二,城乡差别趋于缩小。随着各地域城乡统筹战略的稳步实行,城镇与农村的关系将得到有效改善,特别是在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共享教育资源,改善医疗体制等举措的推动下,城乡之间的差距将逐步减小。第三,重视城镇化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保护。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在推动文化、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转变了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对噪音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用水短缺、用气不便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城镇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加强,绿色经济将得到更多的重视进而实现快速发展,可以发现生态城市将是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认识到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就不能够简单将人口城镇化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研究指标,必须形成一个指标体系,从各方面表现新型城镇化的水平。因此,本文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在科学性、代表性、可得性的原则下,形成了一整套的指标体系。
(一)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新型城镇化的质量评价需要考虑人口、经济、居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因此,研究所要选取的指标数量较多。要更加直观地反映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水平,实现比较、研究的目标,就必须要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将这些指标统一为一个指标。目前来讲,将指标体系综合为一个指标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以及层次分析法。本文所使用的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法,使用的软件是SPSS19.0。一般来讲,在对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应该先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包括一致行处理和量无纲化处理。但本文采用的指标均为正向指标,而且在使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时,软件会自动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因此本文不再另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选取了甘肃省12个地级市(不包括自治州)2005~2013年的数据,原始数据均来源于甘肃省统计年鉴。表2中的KMO检验值为0.76,高于0.6;而巴特利球度检验的概率值为0.00,检验结果表明上述选取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可以用这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二)提取公因子
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分析结果,限于篇幅,仅将各项公共因子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以及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列于表3。观察表3,可以发现提取出的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共有三个,它们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4%,说明这三个因子基本上能够代表11个指标综合评价甘肃省12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分别表示为F1、F2、F3。观察3个公因子的旋转成分矩阵,可以发现公因子F1与用水普及率(X5)、燃气普及率(X6)、人均城市道路面积(X7)、万人公交车辆(X8)、万人医院床位数(X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10)、城镇人均收入比(X11)这七个指标的相关性较高,反映了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公因子F2与人口城镇化率(X1)、人均GDP(X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4)这三个指标的相关性较高,反映人口流动、经济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公因子F3与第三产业比重(X3)相关性较高,反映产业结构升级对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
四、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通常来说,金融的发展必然会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金融发展的结果体现为金融规模的扩张以及金融效率的提高。金融规模的扩大又可以体现为: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的增加、金融资产的种类增多、金融机构的数量增加、金融服务的项目增加。存贷款总额的增加有助于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金融资产种类和数量增多可以实现更多的金融活动,例如农村金融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金融服务的项目增加则有助于居民与金融部门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使居民得到更完善的金融服务,本文选取代表金融规模的指标为存款总额与GDP之比(DGR)。金融效率则体现为资金转化效率、资金配置效率。资金转化效率的提高能够帮助资金快速流动,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则有助于资本的合理配置,使得资本能够被运用到更需要资金支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上,本文选取代表金融效率的指标为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比(LDR)。需要说明的是,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指标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甘肃省统计年鉴。此外,所要研究的被解释变量新型城镇化水平则用上文计算出的结果新型城镇化谁评综合得分代表(NU)。
(二)模型构建
观察本文采用的数据,时间跨度为9年,比较短,而截面数据为12个地级市,相对来说较多,因此本文使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考虑到,各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必然会受到上一期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
(三)估计结果
由于上述模型中含有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为了防止出现内生性的问题,本文应用广义矩估计(GMM)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广义矩估计包括差分广义矩估计、系统广义矩估计两种,但在样本有限的情况下,系统GMM的估计结果相对于差分GMM的估计结果,偏差更小。因此本文应用Stata12.0软件,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两步法对模型进行估计。金融规模的代表指标存款总额与GDP之比(DGR)的系数为0.101,z值为6.77,结果显著,这表明存款总额与GDP之比每上升1%,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就会增加0.00101,反映了金融规模的扩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的增加,能够给予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多的资金支持。金融效率的代表指标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比(LDR)的系数为0.046,z值为33.49,结果显著,这表明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比每上升1%,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就会提高0.00046,这说明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的提升同样有助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但其与DGR的系数相比,要明显小很多,这也符合我们前面分析的甘肃省目前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主要是金融发展—金融规模扩张—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可以看到DGR和LDR系数的均较小,显示出甘肃省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力度明显不足。总的来说,金融规模的扩大,金融效率的改善,可以促进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金融支持的作用并不明显,而且金融规模的作用要远高于金融效率。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甘肃省金融支持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各方面的发展。但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中均可发现,目前甘肃省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主要是依靠金融规模的扩张,金融效率改善的支持作用并未得到发挥。因此,应该注重改善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以更好地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发挥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金融部门应该根据当地政府所作的城镇化规划的要求,合理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引导资金更多的流向符合当地城镇化规划所要求的产业,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当地城镇化的质量。第二,扩大金融支持的领域,提到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往往会提到基础设施建设,但应该明白,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不应仅仅局限于基础设施建设,还应该包括农业发展、高新产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以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发展。
作者:杨晓东 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