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职业教育问题思考

一、校企合作的理念问题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并不是每个专业都能够覆盖这四个方面,绝大多数的专业可能只涉及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在现有的条件允许下寻求更广泛的合作机会,不要一问求全,更不要以一劳永逸为标准进行合作企业的选择。合作的形式有很多种,每个专业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校企合作,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简单地进行“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可能更适合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应该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校企深度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为学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为专业发展构建平台,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储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和理想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学校、企业、学生和社会“多方共赢”的局面。但遗憾的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学校和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方面学校更多的是将校企合作定位在就业阶段的合作,并没有真正领会到其中的深意,校企深度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片面地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对人力资源储备、技术人才发展战略、资源共享等问题关心不够,投入不多,导致校企合作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

二、校企合作的原则问题

校企合作的前提条件是双方有合作的客观需要和主观意愿,客观需要来自市场,而主观意愿则来自对市场的判断和把握。市场是无声的,但是市场是有形的,并要求我们按市场规律办事。校企合作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以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为准则,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从参与者多方的利益、需要考虑,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纽带,以最大可能满足各方需求,共谋发展,避免无实质内容的形式上的合作。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应把握好校企合作的可信性、可控性和可持续性原则。(一)可信性。信任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承诺,是具有相互性的。校企合作的信任应该是在合作双方对彼此的理念、规模、信誉和专业性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之后形成的。国际知名企业、大型国企和示范性院校在这方面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但是就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而言,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其发展仍有许多的不平衡性,不可能保证所有的高职院校、所有的专业都能够在一夜之间寻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这就要求我们采取一种务实的态度去进行校企合作,贪大求全是不现实的,即使是示范性院校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完美无瑕,更何况是广大的普通院校,更应该静下心来,积极主动寻求适合于自己的“理想伙伴”。信任是需要在不断地合作过程中一点一点积累建立起来的。当然,这个过程是允许“优胜劣汰”的,也肯定是适者生存。这种可信性既是建立合作的坚实基础也是保证合作顺利开展的可靠手段。有了这一坚实的基础,即使在后期的合作中,双方在某些问题上出现分歧,相信也能够迎刃而解。(二)可控性。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是过程的合作,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学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企业为学校解决就业的问题。为了能够保证合作的质量,获得双方面满意的结果,就必须对实施的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必须对教学的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保证每一个流程都能够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1.建立调控机制。从学校的层面出发成立由行业、企业、学校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以产学研结合为出发点的“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董事会”等各种形式的机构,宏观调控产学研结合的发展,统一协调解决产学研结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提供指导、咨询与服务等。从专业的层面出发成立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级管理人才、能工巧匠和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与变化,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根据岗位职能变化,设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思想,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2.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为了能够使校企合作双方能够顺利实现共同的目标,获取共同的利益。建立和完善各种保障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在长期的校企合作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校企合作的每一过程和环节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往往是决定校企合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3.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即检验与评估校企合作开展情况的机制。就像很多工作一样,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政府、校企双方以及社会都想要也应该了解这项工作的全面情况,需要对其进行综合检验与评估。而校企合作的内涵与外延相对较为复杂,有“软”的指标,也有“硬”的指标,只有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够对校企合作的效果实施客观、公正的评价。无论是政府部门进行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还是企业形成的《人才测评与评估体系》,以及学校实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都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纳入其中,以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三)可持续性。校企合作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制定和完善各类政策和规章制度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运行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社会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要想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拓宽合作领域和提高合作层次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不能忽视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对校企合作的刺激和激励因素,但更应该看到对校企合作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内因所在。很多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仅仅满足于寻找一两家企业,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企业也只是把学校当作免费的人力资源库,随时进行面试、招聘;或者只是简单地建立几个实习、实训基地,每个学期象征性地安排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或者顶岗实习等等。很显然,这种“小打小闹”式的校企合作形式就像是封建社会时期自给自足“作坊”式的自然经济一样,刚开始看起来还比较新鲜,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还可能会出现假“繁荣”的景象,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它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才是校企合作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还是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都可以寻找合作的领域和机会。学校依托企业优势资源,借助行业指导作用,深入渗透到企业当中去,形成自身的专业群、企业群,企业与企业彼此合作,做大做强,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群,这样才能真正校企合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初步思考

产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结合的重要途径。校企深度合作要求高职院校和企业全方位地进行合作。即校企双方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以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融入教学,以顶岗实习方式实现毕业生“零接轨”。一方面通过对接产业、依托产业设专业,进行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构建校企一体情境教学基地,实施教学实践。同时在企业和企业之间形成战略合作的关系,建立产业联盟,依托政府,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推进产业发展,建立“专业+企业+产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通过不断的实践与融合,解决好在合作中遇到的诸如教育理念、政策法规、运行机制、效益等方面的问题,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建立合作长效机制,促进校企合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作者:汪刚 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职业教育问题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56095.html

    相关专题:创业理念与原则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效果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