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网络文化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条件,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这些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由于互联网的信息近90%是英文,汉语信息占不足1%,以美英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网站多,信息量大。据《计算机世界报》的统计表明,在整个互联网信息输入和输出系统中,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超过85%,而我国仅仅占0.1%和0.05%。美国等西方国家正是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利用网络文化的各种手段,以人权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等为借口,大力宣传自己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他们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妄图使中国分化或全盘西化,以达到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目的。加之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稳定的时期,辨别力较差,极易受到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的影响,这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二)在思想道德领域,往往造成了大学生的道德失范。由于我国网络起步较晚,对网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加上技术水平的限制,大量的网上“垃圾信息”没有被过滤,直接充斥于网上或者网络游戏中。如宣传歪理邪说的法轮功与全能神教,网络上反动色情凶杀赌博的信息大量存在。而大学生自律能力比较差,对这些信息缺乏正确的判断力与抵制力,容易受这些“垃圾信息”的影响,再加上网络的匿名性,仅靠自觉的内心信念去维系自觉的网络道德,一些大学生就会道德意识缺乏,道德认知水平下降,道德意志不坚定,甚至出现道德观念错误,道德行为失范,往往表现为论坛谩骂,缺乏诚信,学业上弄虚作假,侵犯他人隐私,不道德的恋爱,网络诈骗,甚至出现利用网络违法犯罪的行为。
(三)在人际交往中,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交往障碍。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自卑,不愿意也不擅长与人交往,厌恶社会上所谓的虚情假意的人情来往,对现实进行了有意地逃避,然而在网上交往,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塑造自己喜欢的角色,随意欺骗他人,他们在网上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语言、网络表情、网络动作与人交往,获得了生活中无法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也满足了自己的猎奇心理、炫耀心理、匿名心理,但网络毕竟是虚拟的世界,是通过“人”与“机”交往的方式进行的,它永远无法代替现实的人际交往。现实的人际交往中的情感互动是以语言、表情、动作、姿态、声音等综合传递的,更加丰富多彩,是人的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环节。当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就更加依赖于网络,对现实世界更加失望,更容易产生紧张、孤僻、冷漠等心理疾病,导致人际关系冷漠、人际距离疏远、人际交往障碍。(四)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维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人们在网络中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些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查找网络上猎奇的信息,对网络产生了心理依赖,只要一上网就会精神愉快,一定时间不上网就会精神萎靡,而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顺心苦闷烦恼的事时,就会从网上寻找发泄对象,从而产生了对网络的迷恋而无法自拔。网络迷恋或者网瘾本质上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一旦严重就必然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荒废学业、被骗、骗人、轻生厌世、违法犯罪、网络上不诚信等,使大学生产生了安全忧虑,淡化了人情。
二、消除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消极影响的对策
(一)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开放多元的过程,也是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世界文明的渗透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西方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对我国的强烈冲击,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这一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相继开始了四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首先,对大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在本科院校中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帮助大学生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各种网络文化现象,对西方文化进行辩证地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在网络中大力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占领网络文化的主阵地。其次,建设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要建立政府主导、高校参与、专门部门负责的各级优秀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在我国既要有像新华社、人民日报这一类的网络宣传主阵地网站,也要有思想政治专题网站,要设立专门机关负责相关网页的制作和监督,增强网络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如南开大学的“觉悟网”等,这些网站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建立和健全网络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加强对“垃圾信息”以及大学生上网行为的有效监督和管理。首先,要建立和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快立法,对网络文化进行依法规范和管理,是一种长效机制。只有依法治网,加强网络安全和惩治网络犯罪,才能保证对网络管理的长期性、稳定性和严肃性。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网络安全的立法工作,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只是我国网络起步晚,发展迅速,法律法规还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国家各级立法机关应该相互协调,在网络管理方面形成一定的法律体系,各文化管理部门、各级高校也应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如有些高校制定了《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校园网络管理办法》、《学生宿舍网络管理条例》等,通过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实施,实现网络管理的法治化。其次,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督。面对网络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良莠掺杂的信息量,特别是对大学生有害的反动的、黄色的、不健康的“垃圾信息”必须运用技术手段进行鉴别、堵截和查封。如“防火墙技术”、电子巡查软件、数据加密技术、反病毒软件、安全认证技术,网络监控软件等。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阻断不良信息在网上的传播和影响。再次,对大学生上网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高等学校要制定完善的学生上网行为管理制度,对学生上网程序、时间、地点、网络浏览等应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和监督体系。学校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各院系要设立专门的网络管理监督人员,学生宿舍也可以设立网络管理小组,想法控制学生在校外上网的时间,加强在校内上网时间的监控,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学生上网信息,一旦发现学生上网带有不良的倾向性问题,就有针对性的开展个别性教育,防微杜渐。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自律能力。首先,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使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网络道德是社会公德在网络社会中的一种体现,在网络文化交流中也必须遵守社会公德规范,如美国就有专门的计算机伦理协会,专门研究网络道德问题,美国的杜克大学还开设了“伦理学与国际互联网”的课程。我国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也增设了网络道德的一个标题,内容显得很单薄,要把网络道德教育扩展为几个专题讲座或者一门课程。其次,从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上,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水平。对大学生的德育不仅包括传统三大领域的道德规范,同时还应该顺应网络时代要求,凸显出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如团中央等部门向社会公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了“五要五不要”的道德要求。通过网络教育,使大学生明确网络道德规范,讲究网络礼仪礼节,文明上网,也防止上当受骗。再次,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增强网络自律能力。大学生要将外在教育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对网络的信息进行辨证地思考,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的内容,要设计好上网计划,增强上网的目的性,省察克制,增强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
(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心态。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感、归属感同时存在,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往往会把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上,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在网络交往中获得一丝安慰,而心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高等学校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通过网上心理咨询、电话咨询、谈心室、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健康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特点,确立良好的上网心态。
(五)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系列活动。首先,加强校园网建设。高等院校校内大多拥有大量的机房和电子阅览室,能够为大学生上网提供各种网络服务,校园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大学生上网的主渠道。高等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过滤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如网上论坛、网页设计制作、就业指导、文体活动、通知通告、咨询答疑、在线讨论等等,将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及时高效的发布到网上。其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校园文体活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1988年75位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发表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那么必须回头2500年,去寻找孔子的智慧”。中华民族应该为人类文化作出贡献,要开设优秀的传统文化课程,继承民族文化的精华,自觉抵制西方文化的糟粕,通过开展学术讨论、学术报告、征文比赛、各种讲座等活动,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体活动,如大学生文化科技艺术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各类晚会、运动会等,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情操,将学生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到现实的社会实践当中。
(六)积极培育懂网络、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利用网络进行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又要懂网络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个人品德,渊博的知识水平,懂教育,熟练地使用互联网。当前思政队伍远远不能适应这种需要,作为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注重投资,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各项素质,以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
作者:段长元 单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基础部
相关专题:军事历史研究论坛 南昌航空航天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