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农村医学学生就业为导向,分析了河源市卫生学校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就业前景探讨学校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内容三方面提出改革意见。
[关键词]预防医学;就业导向;教学改革
农村医学是河源市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开设的一个特色专业,由政府资助开办,旨在缓解农村医疗人才紧缺以及农村医疗水平落后的问题。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农村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镇医疗机构保健科、基层企事业卫生机构等,从事乡村常见病防治、卫生保健、防疫和健康教育咨询工作,担任乡镇医疗保健人员。乡镇卫生院没有健全的科室。乡镇医生既要治病救人,又要开展预防保健工作,肩负着全科医生的职责。预防医学是农村医学专业的课程之一,是医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对乡镇医生实用性很强。预防医学能弥合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裂痕”,加强学生的预防保健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医生既有较强的临床技能,又能够结合病人、家庭、社区的需求,开展适宜的预防保健[1]。
1学校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预防医学目前在学校只在农村医学专业开设,课程定位为考查课,目前使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该教材包括七大方面内容:环境卫生,职业卫生,流行病学,卫生统计,营养与食品卫生,传染病,社区卫生。课程安排为每周4节课,总课时72学时。其中,理论课56学时,实践课16学时。授课方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课主要采取案例讨论的方式进行。
2预防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预防医学课程不受重视
我国对于健康和身体的关注多数还是停留在生病看医生的被动阶段,预防保健还没有深入国人的内心。预防医学无论在医院还是在学校并不被重视。该课程目前是考查课。学生对考查课一直停留在有兴趣就了解,没兴趣就忽略的认识上,思想上没有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认为这门课可有可无,被当作业余拓展课。而农村医学学生毕业后面向的是乡镇,学好预防医学,在日后在乡镇卫生服务过程中非常实用。
2.2教学内容繁杂与实际需求脱节
本教材将预防医学七大学科浓缩成一本书,内容之间缺少联系,跨度大,部分内容难度较大。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基础薄弱,自学理解能力较差,教师教得辛苦,学时学得辛苦。教材内容跟日后乡镇医生工作相脱节,不能学以致用。
2.3授课方法单一缺乏实践和实验课
课程基本以理论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纯学院式的教学使学生不了解乡镇的公共卫生现状,缺乏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考核内容不够全面,未能引导学生全面复习及系统掌握本门学科。
3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索
为了全面乡镇医生的医疗知识,提高学校农村医学学生的就业率,笔者结合多位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了农村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提高预防医学课程的地位
乡镇的预防保健是乡镇卫生事业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预防医学环境卫生部分系统讲解了农村生活饮水污染、住宅卫生、粪便管理、生活垃圾管理,流行病学部分讲到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营养与食品安全部分讲到食物中毒、肥胖、高血压等,社区卫生部分讲了乡镇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的内容。这些都是目前乡镇普遍面临的问题,对农村医学学生日后从事预防保健及医疗工作非常适用。因此,这门课程首先应被提升为考试科目。只有学校重视了,才会引起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并给授课教师提供一个重视的平台。中职生对待考试课的态度和考查课的态度就像大学生对待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态度。不仅是学生态度不一样,授课教师也是如此。授课教师对考试课和考查课的授课目标明显不一样。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从思想上重视预防医学这门课程了,才能从行动到认真对待。
3.2改革教学内容
目前所选的预防医学教材内容太多,内容之间缺乏互相的联系,与乡镇实际相互脱节,缺乏针对性,而学生基本来源于本市乡镇并最终回到乡镇服务。据刘祯[2]等对某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调查,现有教材中自然环境与健康、流行病学、预防保健的战略等内容,学生在工作中接触应用较少,而生活方式与健康、慢性病的预防、饮食与健康、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等内容在工作中应用较多,一部分工作人员甚至回到学校进行进一步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预防医学课程应以就业为导向,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逐步编写并完善预防医学校本教材。在环境卫生部分减少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的相关内容,保留生活饮水污染、居住环境卫生、生活垃圾管理等与乡镇卫生保健联系密切的章节。在职业卫生部分重点讲解粉尘与尘肺、农村主要劳动卫生问题和防制对策。在流行病学部分重点介绍病例对照调查、队列调查及现况调查方法。由于泶校学生基本是初中毕业,统计学对于这样一个起点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故卫生统计学尽可能安排在日后的继续教育的学习中,在本课程中不作保留。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乡镇居民患慢性病的比率不断增大,慢性病的防治应保留并更新。营养与食品卫生重点介绍乡镇常见食物中毒,如每年都有发生的毒蘑菇中毒。社区卫生保健方面保留健康教育、自我保健与群体保健部分,其余删减。传染病防治因农村医学专业有单独的传染病学这门课程,故在此删除。
3.3改革教学方法
在课堂理论及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应改变目前纯学院式的教学,尽可能采用学生主动参与型教学方式。理论课适当增加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应重点突出以问题为中心。如以乡镇近期发生的食物中毒案例为先导,将内容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情景问题。学生通过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进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课可适当采用项目教学法。师生共同讨论确定项目的题目。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开始设计自己的活动。教师启发和帮助学生设计项目活动中要调查和解决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条件开始实地工作和实地考察。项目不在于大,而在于贴近生活,如生活饮用水调查、农村粪便管理、地方病的防治等。学生大部分来自乡镇。这些项目均方便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尽量利用现有的天然的实践基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转变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加强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能。
3.4改革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对于学生来说,考试是最好的巩固知识的契机。一门课程,学生最认真的阶段便是考试前的复习阶段。利用好这一个非常学习阶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目前,学校预防医学考核内容多侧重大体概念、群体事件、笼统的预防方法。农村医学学生在日后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更多是乡镇的个体事件应急处理、慢性病的个体预防保健方案、传染病的报告制度等。结合就业实际,改革考核内容,能有效地将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实用的领域,掌握更多实用性强、应用频率高的知识。此外,目前预防医学考试试题单一,或单纯以病例讨论形式性的考核,或全部以选择题形式出题,不利于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应适当丰富考试题型,集选择、判断、简答、分析为一体,适当增加案例分析的比重。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在传统期末理论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平时实践课方案设计、课堂抽查等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中职卫校要全面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开展教学改革,以职业、岗位、工作为基本依据改革教学模式,实施工学结合,建立结构合理的、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肖焕波,赵玉玲,鲁杨,等.以社区为导向的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4):716-717.
[2]刘祯,梁万年,郭爱民,等.以社区为导向建立新的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体系[J].中国全科医学,2003,6(10):828-829.
作者:李茂良 单位:河源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