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文化的传承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上千年的历史,戏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校园内传播戏剧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我国戏剧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关于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是起源于宫廷乐舞,有的认为起源于巫术,还有的认为起源于俳优说和傀儡说,无论哪种说法,总之,戏剧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当代校园传播戏剧,重复演出一些好的历史名剧,例如唐代戏剧《兰陵王入阵曲》表现了了河清三年(公元564年)。北齐要地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齐武成帝急诏各路大军去解洛阳,兰陵王率领精骑冲入敌军重重包围,击溃敌军,奋勇杀敌的故事,后人为了歌颂兰陵王,将这段历史编成《兰陵王入阵曲》,曲调古朴,悲壮,浑厚悠扬,讲述杀伐军队的曲目,气势宏大,威武不屈。元代杂剧在艺术表现和表达情感上都有不朽的造诣。其中有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曲目,例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元杂剧的精品之作。描述百姓的生活真实情景,反应时代背景,以生活的微小人物的故事去叙述整个时代的特色,是中国历史上的艺术杰作。晚清时期中国的戏曲更是进入了繁荣时期,相继出现了昆曲、徽剧、京剧等剧种。乾隆末年,安徽艺人为主的三庆班、和春班、四喜班、春台班进京演出,它们统称四大徽班,为中国的戏剧奠定了基础。这些辉煌的戏剧历史,在当下高校中传播既是对历史的传播,有是对优秀戏剧本身的回顾。大学生应该在课余时间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戏剧的编排是培养大学生能力的好的方式,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无论是传统的戏剧剧本还是大学生自创的剧本,都需要大学生对各方面有所了解。首先是对剧本的理解,大学生编排戏剧时,如果是针对前人写的剧本,就需要大学生从剧本中找出与前人不同的剧本亮点。在体现人物内心情感时,演员首先就要从剧本中找出人物内心矛盾的各种因素,与前人表演时所体现的因素相比应该有新的角度。如果是表演新的剧本,那么剧本的撰写本身就需要有创意,敢于创新,既要符合时代的特性,学生的兴趣,又要有一定的意义,让人看完之后久久回味。其次,是对演出场景的创新。大学生在传播戏剧时,利用的场所通常是学校的教室,音乐厅等,这样的地方通常都是维持同样的布置,大学生在戏剧表演时可以适当的布置表演场所,这样可以烘托剧场气氛,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考虑到学生时代经费有限,因此就需要学生有很好的创意,在戏剧场景的布置上,多一些相对廉价但是又能达到效果的装饰,这样不仅能提高演出效果更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次,是演出整体效果的创新,演出在语言、服装、灯光、宣传等方面,大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创意,因为校园内的戏剧表演不是程式化的,应该符合大学生年轻,朝气的精神,如果戏剧表演长时间维持同样的状态,自然激发不了观众的兴趣。所以,在表演时大学生应该更具剧本的需要适当的强化一些效果,使剧本表演起来更加有亮点。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对校园戏剧的主观能动性。
三、艺术修养的提高
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中国传统的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杂技、表演等于一体。校园内传播戏剧可以使欣赏者在一场戏剧表演中看到多种形式的艺术。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内欣赏戏剧可以提高艺术修养。王国维曾经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盖人心之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利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堂纯粹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艺术就是为了表达美,即便戏剧中的一些丑陋角色也是为了衬托美,美能够让人忘记世间的厉害,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达到最纯粹的快乐。这是艺术的魅力,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人格得到升华。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这样说到:“艺术是这样一种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受到感染,也体验到这种感情”。在戏剧表演中,尤其是戏曲表演,大学生有时并不太能够欣赏戏曲的曲调,但是戏曲中的服饰是一大亮点,包括人物脸上化的妆,它们是中华艺术的元素,在这些元素中体现了美。大学生从这些古典的中华元素中可以抛开当下粗俗的恶劣的低级趣味,提高艺术修养。中国戏剧艺术是经过几千年的长期积累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在艺术手法上,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因此校园戏剧的传播是十分有意义的。
作者:栾博强 单位:西京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