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课程改革经验,针对目前中职学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浅谈该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理念与具体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一、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中职类机械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机械制造课程包括课程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及切削原理等多部分内容,范围广。现教学学时缩减,而学习要求并没有降低,教学存在较大难度。而中职二年级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在理论学习时常感枯燥乏味,学习效率低下。由于教材的图文设置过于简单化,为学生认知造成严重困难,甚至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挫。[1]所以,为了满足教学效果要求,需要从根本角度入手,开展深入课程改革活动,使其充分发挥自身所具备的实用性效益。
二、目前教学中主要存在不足
第一,知识不好用。现行教材虽列举了典型零件的工艺,但没有充分体现工艺的编制过程和工艺的实施体验,人为割裂了理论与实践,针对性及可行性特征较差,同时没有列举有代表意义的研究案例。以至于学生在工艺课程设计中不知如何使用《工艺手册》、评估工艺方案、检测工件质量等,致使学用脱节。[1]第二,知识不好学。现有课程标准、教材仍带有明显的学科体系;典型零件不典型,选择车床主轴等零件难度偏大,无法进行工艺实施和验证;教学抽象,学生难以实际动手,不利于在“做中学”、“学中做”,对知识总结和技能体验肤浅。[2]
三、结合我校多年的课程改革经验,确立以下课程改革理念
第一,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的首要要求,实施课改的最终目标即是满足教师及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该课程立于实践,基于实践,就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是否具有“实用性”是衡量本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第二,针对性原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应针对中职学校实际、课程实际等,开展教学改革活动的最终目标即是更好满足教学需求,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服务。不满足针对性原则的教学改革毫无意义。
四、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三法云:“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简单理解教学三法即是有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得当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得到良好教学效果。为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应根据教学内容及课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第一,采取“解决问题”式的授课方式。机械制造属于实践课程管理范畴,只有参与实际生产,才能充分总结理论经验。所以,在相关工艺知识传授过程中,应当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为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创造良好基础条件。例如在教授每个新的章节或者知识点前,采用实例分析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能力,并不断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只有真正思考起来,才能从未知转变为已知,教师通过设置多个问题,给予学生正确思考引导,逐一将问题全部解决,得到最终问题的答案,这时成功的喜悦感会帮助学生的学习和记忆。采用相关教学方式,教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已经将众多知识点涵盖其中,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掌握了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了问题思考与解决能力,从根本角度提高自身所具备的工程设计水平。从整体发展状况来看,“解决问题”教学模式满足一般性思维发展需求,使学生所具备的主观能动效用得到全面发挥,培养良好的思维与创新能力,为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打造良好基础条件。另外,在教学中实施“解决问题”式授课方式的初衷就是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第二,授课方式组织上,采取“床边教学”教学方法。《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特别重视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知识往往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获取,最终应用到实践阶段内。将理论知识、思考能力、实践操作有效结合,其将成为未来主体教学方向。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即灌输性教学的不足,学生是被动学习,教学效果欠佳。故我采取一部分课时在实际车间中、车床旁进行教学,学生可以观察甚至直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即所谓“床边教学法”。运用“床边教学法”后,实践水平有了显著增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总结良好发展关系,不断进行知识点的吸收与整理,使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开展“床边”教学活动,学生在找到解决方式的同时,又会发现新的问题,逐步向“解决问题”教学方式靠拢,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保持良好沟通效果,满足互动教学发展要求,从根本角度入手,彻底打破传统应试教学模式,实际发展过程中,制定科学考评系统所发挥的影响作用十分关键。当然,开展“床边教学”,车间也不是唯一的场所,书本更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无论是图书馆还是实验室,学生都可以搜集大量信息资料,找到合适的问题解决方案。因此,“床边”教学自身带有显著的可行性、开放性特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主动意识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把基础知识与实际工程操作有机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得到提高。第三,调整教学模式,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诸多,有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视频录像等等,相关方式使教学过程满足清晰化、直观化发展要求,方便学生开展相关学习活动,掌握这些手段是人们现代教师必须掌握的。当然,也必须重视试题的作用,在每次课程的结束时,可以精选3-5题,题型不限,在PPT上展示以考察学生。其可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监督,使其掌握更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绩效评估活动,帮助教师掌握实际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机械制造工艺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苏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
作者:顾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