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具有实践的一般特性,由于一般多针对其外延和一些外在表现的观察,导致对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误解.甚至由于重视不足、形式主义等,使一些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渐渐流于形式,甚至出现接受方不情愿、敷衍、推托,实践方重视不足、方法简单,不入脑、不用心的现象.而事实上,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大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锤炼意志、培养品格.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其过程是主客体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是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尝试.因此,可以说课外社会实践是学生以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获得直接社会经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活动,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宗旨的,面向社会、联系社会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和社会学习活动“.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是新时期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方针.目前,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开展,每年积极投身到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大学生人数达数十万,甚至更多.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渐趋多样,除教务部门安排的与课程有关的教学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更有团委、学生工作部门组织的各类课外实践项目,每到假期,都有众多大学生活跃在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舞台.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我国社会也正进入转型发展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着快速发展和逐步转型,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受到现实的挑战,与之相适应的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也需要与时俱进,在大力宣传其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的同时,不断营造大学生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氛围,健全相关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将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基础的夯实以及社会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大学承担着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因此,在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创新办学内容和办学理念,办有“良心”的大学,培养有“良知”的、社会需要的大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带领学生主动走出象牙塔,投身社会发展的洪流,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进而尝试服务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竞争成为竞争核心所在,因此,不仅是学校、学生,全社会都应清醒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站在民族未来的高度上认识人才培养,支持和重视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置身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认真对待教育问题,着想于民族振兴的高度来处理教育问题,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大学生主动了解社会,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2丰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将其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服务地方发展
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曾说过:“一地方之在学,犹一校有教师也;学生以教师为表率,地方则以学府为表率,古人谓一乡有一善土,则一乡化之,况学府者应为四方善土之一大总汇乎?”严格意义上来讲,一所大学均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所在地区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在办学的过程中,在人才培养的历练中,高校更应注意不断丰富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创新活动方式,畅通活动渠道,保障活动资金,将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做好、做实.高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地区学生的特点,分类指导,丰富和创新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经费投入,鼓励和支持师生投身社会发展建设当中.引导理工科学生选择适合的实践基地,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尝试将所学与企业所需链接起来;文科学生则可以深入城市和社区,甚至是农村,在普及法律知识、宣扬科学文化生活方式、提升全民素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广大青年学生开动脑筋,群策群力,勇于创新,不断丰富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提高其实效性和可行性,将从书本上接受的抽象、教条的知识通过参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适时进行实践和转化,使学生个体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达到经受麿练,健全人格的目的.通过思考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切入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教边想,结合实际,才能保障传授知识的实用性,对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指导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促使教师完善教学、科研与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思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讲授完成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使命,通过课外实践完成学习成果转化,进而实现教学相长,学用结合.科学研究是在传播知识和人才培养基础上的升化,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知识的传播和人才的培养,通过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动,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则正好避免闭门造车的尴尬.大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社会,这就更需要师生积极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并进,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3及时总结和展示课外实践活动的成果,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不少问题,如组织形式呆板,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和时效性;缺乏系统的组织安排和经费保障,个别社会实践虎头蛇尾等.因此制定科学规范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考核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将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列入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中,活动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也要有考核、有评价,更要有总结、有交流.通过安排布置,将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按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创新动作要求和布置到各基层教学单位,使各专业师生根据各自专业特色和需要,动脑、动手,真正“受教育、长才干”,使师生均愿意积极参与到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谋划和实施当中,能通过开展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得到锻炼,教学相长.建立组织单位、接受单位、指导教师、参与课外社会实践大学生的四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由组织单位确定社会实践的目标和任务;由接受单位作出综合表现鉴定,提出希望、意见和建议;由指导教师作出指导总结,分析问题,剖析原因,找到亮点,摆出不足,提出完善思路;由参与到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总结参与到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查找不足,找出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最后由组织单位汇总四方意见,得出评价结论,评出先进集体和活动特点、亮点,组织各层次座谈、交流经验,总结成绩与不足,并将评价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借鉴到下一轮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与布置当中,如此周而往复,不断完善、不断更新,将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引入健康、生动、科学发展的良好运行轨道上来.总之,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是各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媒介,应当将其开展好,运用好,不能墨守成规,要注重科学运转,要不断更新观念和理念,充分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创新活动方式,丰富实践内容,完善评价体系,做好交流总结.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可以使学校更好的发挥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作用,可以帮助社会相关部门和领域更好地开展工作,可以促进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积极参与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身素质和社会现实需要的完美结合,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成为被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齐建萍 单位:赤峰学院医学院
相关专题:swot分析ppt模板 长沙铁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