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业型大学建设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题中之义
1.创业型大学建设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驱动力。创业型大学兴起于欧洲,1965年创立的英国沃里克大学,在建校初期的20多年为走出发展困境,走出了一条特殊的创新之路,后被高教专家概括为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战略和经验。①创业型大学作为一种新的大学模式,近年来在国内亦日渐兴起。应该看到,创业型大学建设将会是未来高等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创业”也将继“教学”、“研究”之后成为大学的第三个中心。如同“研究”成为大学的第二个中心一样,“创业”成为大学的第三个中心,其真正的驱动力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创业型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自身组织转型的一种实践,也是社会需求与高等教育变革共生的产物。②只有从这个层面来认识,才能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创业型大学代表着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2.创业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要把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作为重要突破口,探索部部、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③创业型人才培养将教学、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是协同育人机制的有力举措。培养目标上,创业型人才培养定位于更新教育理念,强化自主意识,激发创业潜能;知识应用上,创业型人才培养更注重理论知识向经济财富的转化,体现知识内在价值;培养方式上,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倡校企合作,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3.创业型人才培养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突破口。就业难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每年数百万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寻求就业,并逐年递增,2014年已达727万。如此庞大群体的就业问题,已不仅仅是涉及民生的问题,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尽管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期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相适应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客观因素,但不可否认,实现就业的关键还是大学生个体的综合实力。对高校而言,人才培养质量就是实现就业的根本保证。有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在开发学生创业能力的同时,还具有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潜在作用。④毋庸置疑,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加快和加强创业型人才培养,是确保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4.创业型人才培养是提升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炼金石。培养的最终目的即在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大学阶段是个人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的身心已趋于成熟,有较强的自主发展意识,具备实现自主管理的基础条件。⑤在这一阶段,强调并推进创业型人才培养,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创业教育,不仅仅对于拓展大学生个体的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更深层次的意义还在于,让大学生能够主动融入到瞬息万变的社会实践中去,将创业意识和技能投入到各项具体的工作与学习活动中去,使大学生们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更具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有效提高对融入社会的适应性。
二、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人才培养应注重把握的几个要点
1.坚持党的领导。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党带领人民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开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既融合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又继承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借鉴了千百年文明的优秀成果,从根本上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等重大问题,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还是培养创业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首要前提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站在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突出意识培养。卢梭认为,每个自由的行为都是由道德上和物理上的两种原因使其产生。道德上的原因,即是决定行为的意志;物理上的原因,即是执行行为的力量。⑥创业行为亦是如此,对学生个体而言,要实现创业这一行为,首先必须要具备创业的意识,这是前置必要条件。不难看出,创业是一个主动行为,是机会驱动的,取决于个体的主观意识,需要捕捉和把握住机会。更应该看到,创业型人才只是一个潜在的创业人才,其区别与创业人才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还未创业或者说是即将创业。因此,高校推进创业型人才培养,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培养创业人才,其着力点应该是培养即将创业的人才,或是准备创业的人才,关键点即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培养的重点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打开视野,将创业作为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选择,并激发创业热情和坚定创业信念。
3.重视创业引领。创业是一个具体而又复杂的过程,既依赖于创业个体的综合素质,包括富于挑战的勇气,敢于决断的魄力,把握机遇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等等;也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包括前期的市场调查,企业注册流程,进驻孵化器等等。特别是实际的具体操作过程,需要进行创业引领。做好创业引领,至少需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加强创业教育。教育是引领创业行为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通过启发性的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心理品质等各种创业基本素质,使其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多安排有实际创业经历或有企业兼职背景的教师来开展创业教育,注重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以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抓好经验传承。既要注重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到创业课堂上来宣讲,进行创业实际问题的答疑、解惑,为大学生打开创业的新视野;也要注重安排已创业成功的毕业生,重返校园,进行现身说法,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坚定创业信心。
4.强调因地制宜。服务地方是高校的一大职能,无论是高校产学研基地的建设,还是学生个体创业的成功,都极大地依赖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每一个实际创业行为的出现,都与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休戚相关。因此,切实推进创业型人才培养,要注重抓好以下几点:一是要紧密结合地方区域政策,以地方经济政策为指导,深入了解与创业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寻找创业机遇;二是要紧密结合区域产业行业发展,关注当地产业行业的发展状况,顺应发展趋势,准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发展中不断产生的商业机会,选择正确的产业行业进行创业。此外,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并深入研究总结大学生创业成功新的做法与经验,实现创业过程的与时俱进。
三、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战略举措
1.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这一表述进一步阐释了我国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创业型人才培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基本导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育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推进创业型人才培养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主旋律,切实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业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坚定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创业型人才培养,即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4年一贯制的做法,采用联合培养的模式,在培养理念、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体系4个方面上进行创新。在培养理念上,要强调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为导向,强化实践出真知的教育教学方式,致力于培养具有浓厚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创业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上,要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将启发性的创业教育作为教学培养计划的一个重要方面,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促进,着力提升学生自主研究、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在培养制度上,要抓住关键环节,建立起与创业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制度体系,突破传统学术型基础型人才培养,转向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在培养评价体系上,要以是否具有创业潜质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作为评价的首要因素,突出社会评判、市场选择。
3.与产业行业深度融合。通过向产业转化知识成果取得经济收益,同时对经济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的大学。⑧知识成果通过产业转化为经济效益,是创业型大学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也决定了高校的创业型人才培养,必须与产业行业深度融合,培养出适应产业行业创新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一是要注重探索联合培养模式。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创新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仅仅依靠高校一方是无法实现的,需要与产业行业进行联合。要积极探索和创新联合培养的模式,与产业行业内的创新型企业进行联合培养,采用“3+1”或“2+2”的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培育应用能力的有机统一。二是要注重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高校要积极依托资源共享、合作办学、合作发展等方式,与产业行业共同建立并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共同组织教学团队、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平台等,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培养与需求的对接,实现协同育人、合作共赢。
4.打造多元化的实践基地。实践是推进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一是打造校企互动的创业教育系统。充分开发和运用高校、社会、企业等多方创业资源,通过“派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探寻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的最佳模式,让大学生既能在课堂教学上汲取创业的成功经验和心得,又能到企业实境中去感受创业的奋斗历程与成就。二是打造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型人才培养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必须打开“围墙”,借助社会力量,特别是争取产业行业内企业的支持。实训基地重在突出创业实务和创业实践教学环节,是打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平台。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出台文件明确提出,从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角度出发,各类院校有条件的应单独设立创业实训基地,也可以几个院校联合设置,共享一个创业实训基地⑨。三是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可以与企业联合建设,也可以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立。重在引导大学生将研究成果和创新项目带入孵化基地进一步研究开发,转化为经济效益,使创业孵化基地成为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的摇篮;并建立“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机制,形成示范效应,激发后来者的创业热情。
作者:胡晓轩 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