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生为本,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以生为本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努力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爱好,备课、上课、作业都要研究学生,问题与策略并重,努力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有哪些困难,可以有什么样的策略和措施帮助学生,什么时候提供帮助,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充分的预设。教师要尊重和承认学生的差异,允许和欣赏学生不同的爱好和不同的观点。同时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课堂内容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信任学生、欣赏学生、鼓励学生,要看到每个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对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哪怕是很微小的,也要不加吝啬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仅可以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很好地提升课堂效率。
二、明确目标要求,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高效课堂有赖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生,也要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和要求。不仅要达成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和要求,而且要将目标与时俱进,与生俱进,师生可以一起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学生想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可以师生共同来确定,这样就能有效提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学会创造性整合教材,围绕目标、围绕学生的需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重新编排,努力将教学内容情景化、生活化、趣味化,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注重体验,科学活动,有效互动
体验式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通过自身的体验也能提升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开放式体验教学(即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式开放,教学过程开放),给学生以尽量多的体验机会,为此,就要求在教学中创设不同的情境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有效交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出现活动过于频繁,目的不明,效果低下等现象,笔者认为,提升课堂有效性,必须提升课堂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课堂活动的组织要方便快捷。一般小组的划分应以前后座自然组合为宜,每组要有指定的组长,负责召集、指挥。要有专人负责记录、汇报学习成果,各项分工要定期轮换,让每个学生都能有锻炼的机会。第二,活动的内容要精心选择。课堂活动要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来开展,要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解决一节课的重难点,要力图避免零碎、简答等肤浅的活动,非课程性的游戏也应该少用。第三,控制活动的时间,过程要完整。一次有效的学习活动必须有5~8分钟,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效率。活动要有收获或问题的发现,有共享交流,各组可以轮流交流,教师要适时予以评价,不能当堂完成的课后要及时与学生交流,促进师生共享。第四,活动中要有指导。一方面,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放权,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在活动中要随时修正活动中的偏离目标的现象,方法思路的指点,活动交流中针对意见分歧,要协调互补融合,形成共享。
四、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的变革,而且也是新的教学思维的转变,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起着重大作用。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内容相对乏味枯燥的课程,合理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与图片、视频、动画等结合起来。将多种资源整合到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能为师生提供互动的平台,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课堂的有效性必然有所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放弃了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对此,广大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中显示的内容不能代替教师课堂中讲授的内容,要坚持以师生互动、教师的主导为主。
五、转变评价方式,注重评价的激励功用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人有九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智能是基本智能,其他有音乐智能、空间智能等7种智能,每个学生都要拥有一定程度的上述九种智能。在当前思想品德课的评价中教师最常用标准化的文本考试、重点内容的默写等简单划一的测试,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新的课程理念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终生学习。思想品德教师要改变关注学生知识的旧的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自我认识、自身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基本技能,“要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的位置,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情况”“要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思想品德课的评价要多样化,“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表现的评价,要更多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采用更灵活的方式,如学生自评、个人成长记录、描述性评语等。”注重过程,淡化结果,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求知过程、探究过程和实践过程,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合作探究的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科学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建设,建设高效课堂是师生的必然选择。
作者:李红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