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课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因而教学需强调学生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美术的具体价值。由此美术教师应积极开展相关的生活化美术教学活动,让美术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也能熟悉美术生活,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推助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视界;小学美术;教材策略;若干思考
人类社会文化前行中,美术占据重要地位,因而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联系美术与生活,学生借此才能深刻的感悟美术教学活动,对推促美术进步有着积极意义,不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提升美术素养,并且带动美术技能发展。
1美术教学中的生活情境创立
小学生由于处于童年时期,年龄集中在5-12岁,因而拥有的生活经验比较少,所以他们对生活还有着一颗热情的心,喜欢通过生活了解事情的细节,并且以此为基础进行模仿。因而,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对生活有着深切的感悟以及了解。
1.1借助多媒体创设生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的给学生创设情景化生活场景,并要求场景具备直观性以和形象性,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帮助下播放相关的音乐,并配以真实、丰富、色彩浓烈的图片,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同时,为美术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比如在学习《我设计的汽车》这课内容时,教师需要在多媒体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各类不同的汽车,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理想的汽车,可以在画面中给学生创设相关学习场景,比如创设外星人小朋友借助时光机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地球,与地球上的小朋友一起参观汽车展览等。让学生以此为契机发挥自己的想象,思考一下外星球上的汽车应该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又有的意识形态作画,但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无限畅想中对汽车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以便迅速的进入到汽车画面描绘中。
1.2模仿表演形式创设生活情境
例如教师在讲解场景画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中真正的场景开展教学情境创设,比如教师让学生通过画笔表达出雨天的场景,那么教师可以将雨天与晴天做对比,让学生在生活体验的同时,连接各类雨的生硬,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授有关雨的各类故事,引领学生了解相关的故事情境。运用多形式的教学,让创作在绘画灵感中得到充分的体验以及发挥,进而创作出的作品更具真实性和想象感,同时也能融合个人特色。
2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之美
2.1带领学生细致观察生活
对于美术教学而言,最好的教材是生活素材,因为美术是生活的写照,通过生活的实践以及经验可以了解到,任何“美”的元素起源都是生活,但是学生已经习惯于课本学习,反而忽略观察和感悟生活。由此,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且发现生活中一切有关美的事物。传统的教学教师在室内开展美术教学,这必然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维。因而在生活化视界的教学背景下,需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生活和自然,并且创作室内的情境,另外也应该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考校园,由于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也是学生最熟悉的场所,但是每天的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让学生没有机会好好的观赏自己的校园,所以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校园,不是了解校园里面有几棵树或者几颗草,更多是让学生从“情感”上观察校园,很多学生反应,早上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暖暖的阳光照到地面上,形成金光色的光影,走在操场上暖洋洋的,看远方的任何景物,都是在景色光晕下,让人如在仙境,其实学生的这种感受就是从情感深处理解校园,接下来再进行创作,将更灵活和活泼,并具有生命力。
2.2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创造美
美术创作中,生活的体验尤为重要,通过体验性方法开展学习,能够刺激学生的触觉、视觉和听觉。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收集美术方面的相关知识,然后分析和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同时获得美术知识理性提升。小学美术新课程中,要将重点集中在体验教学的创造重要性,需从全新角度出发,重视美术创新能力,并且重视情感表达。新课标中将学生的体验教材看成首位,所以教学是鼓励学生体验生活尤为重要。各个学科之间有相互联系,因而在美术学习的同时,需要注意相关的音乐文学等学科的渗透,由于这些学科同属艺术范畴,所以教学时更容易彼此之间的理解。在音乐中包含的旋律、和声等内容,加之他它们可以彼此借鉴,同时在音乐节奏中随着绘画的质感以及线条等因素的运用,让很多笔意和韵律的内容都体现在音乐和绘画中,从而让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相通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通感能力。
3结语
“生活化”是教学中比较先进的理念,美术教学中为了体现“生活化”的原则,教师需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并且描绘生活以及再现生活。学生才能真正的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融合到作品内,作品才能更具有感染力,对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菊.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解析[J].山西教育(教学),2014,(5):13-15.
[2]吴章新.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10):16-18.
作者:王丽枝
相关专题:军事历史 关于金融风险化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