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着眼于防范社会风险,实现社会的意识形态控制的理论思考
意识形态控制是最终实现社会控制的重要途径。“社会控制”一词是1901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在其著作《社会控制》中首次使用的,广义的解释是指社会控制主体依据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管制和指导,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协调的过程,狭义的解释是指对各种越轨行为、尤其是犯罪行为的制约与惩罚。本文主要采用广义的社会控制概念。罗斯认为,社会控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对情感的控制、对意志的控制、对判断的控制。对判断的控制包括运用启发、社会评价等形式控制社会成员的判断力。这三方面的控制可以说就是一种文化控制,其对象主要是社会个体的情感、意志、判断等社会心理因素。意识形态是文化的内在核心。为维护既得利益,为维持有利于其统治的社会秩序,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和集团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对社会大众进行思想诱导,向他们灌输有利于传递其权威和合法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使他们处在一定的意识形态氛围中。通过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渗透、对信息发布的选择、对社会事件做出带倾向性的价值判断,统治集团就这样利用其掌握的统治机器不断向社会成员灌输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长时间、大规模的意识形态灌输会对社会成员的社会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并在潜移默化中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导向作用,使他们形成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在极端情况下还会产生“催眠效果”,造成社会成员的“集体无意识”,这就是意识形态控制。列宁曾形象地指出:“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刽子手的职能,另一种是牧师的职能。刽子手的任务是镇压被压迫者的反抗和暴乱。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苦难和牺牲的前景,从而使他们顺从这种统治,使他们放弃革命行动,打消他们的革命热情,破坏他们的革命决心。”〔2〕在这里,刽子手的职能是指暴力控制,牧师的职能是指意识形态控制。阿尔都塞则认为阶级社会存在两种国家机器:压迫性的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他认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求将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再生产出来,还要求将劳动者对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顺从态度再生产出来。
意识形态具有给政治行为提供“合法性”依据的功能,它通过合法性论证影响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使他们认同既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系统和社会秩序,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服从统治阶级的控制和管理。正如马克斯•韦伯所指出的:“任何统治都企图唤起并维持对它的‘合法性’的信仰。”〔4〕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则是意识形态的核心。实现社会的意识形态控制,要求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不被攻击、动摇、消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进而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而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则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因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凝练、培育、践行蕴含在它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硬核”。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有效途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化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基础深厚、社会层面广泛的“社会共识”。当代社会风险理论家把社会风险的发生局限在生态、生产、科技应用领域,事实上,意识形态领域的尖锐冲突和矛盾同样给社会的有序发展带来风险。前苏联的崩溃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例。在前苏联崩溃、苏联共产党失去政权之前,各种带有颠覆性的西方价值观念、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长期泛滥,并逐渐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使得马克思主义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控制力日渐式微和衰弱,从而使得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发生了混乱,最终导致了人的信仰混乱,苏联人们的信仰大厦崩塌了。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前苏联共产党没有做到自觉、自醒,最终被群众抛弃。前苏联崩溃的教训是深刻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在意识形态斗争更加复杂化的今天,我们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自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应对西方推行西方价值观念全球性认同图谋而作出的理论决策
认同(identity)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首先提出。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是“个体或群体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5〕在当今的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致力于把西方的那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推行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致力于推进西方价值观念体系的全球性认同,其形式主要有两种:强制性认同和引诱性认同。强制性认同是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强行把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纳入其价值观念体系,强制这些国家的人们接受并信奉它们。价值的强制性认同主要通过殖民化和市场化两种途径来实现。在全球化的早期阶段,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船坚炮利,对外推行野蛮的殖民统治。伴随着殖民统治的是西方资本的海外扩张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全球性蔓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全球性扩散。在西方的殖民统治过程中,承载着西方价值观念的各种思潮汹涌澎湃,在西方殖民政府的推波助澜下,呈现铺天盖地之势,原有的土著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逐渐被边缘化甚至彻底消亡,从而西方的价值观念体系逐渐上升为主流。另外,西方国家还通过市场化手段强制其他国家和民族认同其价值观念体系。“世界市场”不仅仅是商品和资本的市场,而且是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市场。西方国家把自己的政治法律思想、价值理念、民主模式、制度模式、生活方式等编码在各种音像制品、软件、书籍中,出售给他国,于是,体现西方价值观念的各种思潮在这些国家逐渐酝酿、流行,西方的价值观念逐渐发展壮大,有些甚至成为主流。马克思恩格斯对价值认同的这种强制性质早有深刻而生动的论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及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征服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6〕引诱性认同是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非强制的方式引诱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投入其价值体系的怀抱。在一些民族国家的主权意识增强以后,西方国家利用殖民化和市场化手段推行强制性价值认同的企图越来越难以得逞,于是,引诱性认同就成为当前的最主要的价值认同方式。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的政治、经济生活和丰富的文化生活本来就对后发展国家的人们具有迷惑力和吸引力,在此基础上,西方国家动用包括大众媒体在内的一切资源和手段把自己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价值理念强化,输出给这些后发展国家,在这些国家中掀起一股股以西方价值观念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思潮,把西方的价值观念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浸入这些后发展国家的人们的心中。
今天,引诱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认同西方价值体系已成为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策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应对西方推行西方价值观念体系全球性认同图谋的理论举措。只有大力培育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其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才能有效应对各种西方价值观念的挑战和侵蚀。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让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硬核”,成为全社会的主导价值观。通过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社会就有了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就能顺利推进、增强,敌对势力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颠覆的图谋就会被彻底粉碎。
作者:丁祥艳 管金标
相关专题:计算机应用论文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