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学前教育的教育目的在于为幼儿正式进入小学教育做准备,使其在游戏与学习之间,掌握家庭教育无法给予的知识与技能,学前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儿童的个性特征,对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调整为教学任务的,但从现阶段我国各学前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与授课方法看,大部分教育机构都存在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的问题,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我们认为应该对此进行调整。
关键词:幼儿教育;“新课改”;学前教育;个性培养
一、“新课改”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新课改”的提出
“新课改”全称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在以下六个方面做调整: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在教育原则方面遵循基础性、开放性、民主性与个性化等原则。
(二)“新课改”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学前阶段对于幼儿来说,是其人生的重要阶段,幼儿在学前阶段形成的各方面心理素质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幼儿教育不应仅重视知识的掌握,还应该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不应仅重视知识的储备,更应该为其心理发展做准备;不应仅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还应该以活动与游戏为主要任务;不应以学校教育为重点,还应该有家庭教育为支撑。
二、我国学前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过度注重专业学科教学
面对各幼儿教育机构的巨大竞争,部分幼儿教育机构为了迎合家长的口味,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倾向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幼儿的教育集中于拼音、汉字、数学加减法甚至是英语单词的教学,使幼儿过早接触小学教育的内容,这与幼儿的身心发展并不匹配。
(二)为了“游戏”而游戏
部分幼儿教育机构为了凸显本校教学特色,站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对立面,使幼儿教育机构成为儿童的“游乐场”,虽然帮助家长解决了子女不愿上幼儿园的难题,但浪费了幼儿阶段孩子成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没有在该阶段得到身心与知识技能方面的充分发展,以至于在进入小学初期,此类儿童无法快速适应小学教育的节奏,出现学习能力差、兴趣不足等问题。
(三)幼儿培养缺乏计划性
由于没有恰当的教材做引导,部分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时还存在培养缺乏计划性的问题,即教学内容过于随机,想到什么讲什么,看到什么教什么,违背了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教学理念。部分教学内容由于只讲授了一次,没有给予充分的复习与反复教学,使得儿童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知识进行充分掌握,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学前教育教学策略分析
通过对部分幼儿教育机构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认为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进行必要的指导、有科学的教材进行辅助教学对幼儿教育教学极其必要。因此我们以“新课改”为背景,以新人教版学前教材为对象对现阶段我国幼儿学前教育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寓教于乐,开发幼儿大脑潜能。在学前阶段,幼儿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内容选取时,不仅要涉及《语言》、《数学》,更应该加强对《科学和生活》、《美术》、《思考和训练》等方面内容的教学,通过游戏、绘画、唱歌、表演等形式,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使每一个游戏或活动的环节都富有特定的活动意义与教学任务。以游戏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智力和能力的开发,不仅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它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例如,我们在对儿童进行数字教学时,如果仅仅将数字写在黑板上,进行领读、齐读等认知训练的效果就远远不如在游戏中使幼儿带着数字帽子进行游戏所带来的效果。
(二)因材施教,培养幼儿个性发展。从理论上讲,每个儿童从生下来那天起就带有着自身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对幼儿进行培养时,不能认为有“个性”的孩子是“坏孩子”,而是应该从幼儿的个性中,发现其优长之处,并运用教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其因势利导,发挥其气质中的有利一面,进而实现扬长避短,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教学目标。
(三)集体授课,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虽然部分幼儿在学前教育机构中会存在不同于其他同龄儿童的性质特征,但出于对学生集体的考虑,我们始终坚持对幼儿采取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再根据幼儿在性格、能力方面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分别辅导。我们强调集体授课一是遵循教育公平性原则,一是从幼儿学前教育的初衷———培养幼儿初步社会参与意识出发的。本文以“新课改”为背景,以新人教版学前教材为依托,对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教学理念与思路,希望对广大幼儿教师有所启示。
作者:姜阳 单位: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户远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