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我国早在五千年以前就出现了舞蹈艺术。因此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舞蹈是用身体来完成各种高难度或是优雅的动作。我国的少数民族都聚集在云南地区,佤族就是云南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佤族人民非常的能歌善舞,舞蹈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木鼓舞就是佤族特有的舞蹈被佤族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是佤族人民的精神象征。本篇文章主要从美学视角下对佤族木鼓舞进行分析。
关键词:美学视角;佤族木鼓舞;美学特征
佤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与歌舞为伴。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就是木鼓舞。从广义范围上来看木鼓舞包括:拉木鼓无、刀舞、甩发舞、迎头舞、送头舞、供头舞、跳木鼓房舞等等。这些舞蹈在表演的时候都需要木鼓作伴奏。因此把这些舞蹈统称“木鼓舞”。从狭义的范围上来看,佤族的舞蹈里面,木鼓舞是一种祭祀的舞蹈,非常庄严,是由制作、娱乐、祭祀、取材组成的,与其他的舞蹈不同。
一、木鼓舞题材广泛、形式简单
木鼓舞是佤族人民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舞蹈,木鼓舞的主要内容是源于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例如:木鼓舞的第一段拉木鼓就是表演了山村里的男子去山上砍材,再把木材准备好,等着魔霸指挥。从拉木鼓一直到敲木鼓,都是在重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在最后一遍舞蹈里面,舞蹈的题材也是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舞蹈中他们的动作都是规定好的舞步,然后大家一起根据舞步欢快的跳舞。还有就是因为木鼓舞的题材比较广泛、形式也相对来说很简单,所以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就这样流传下来。
二、木鼓舞风格质朴、独具特色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边时时刻刻都有舞蹈,例如:老年人跳的广场舞、电视上专业表演艺术家的舞蹈表演、各种大型舞蹈团的表演等各种各样的表演技巧让我们赏心悦目,舞者花样百出。但是佤族表演的舞者并没有进行专业系统的舞蹈训练,也没有像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那么多的花样,但是佤族人民都是在用心跳舞。因为跳舞对佤族人民来说是一种对明天美好向往的寄托,更是对神灵庄严的祭奠。在佤族木鼓舞看不到各种各样技巧展示,但能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现在舞蹈里面充满了各种技巧的舞姿,佤族的木鼓舞和别的舞蹈不同,有自己独有的特征。舞蹈的最后一段敲木鼓舞,和敲木鼓舞人的节奏相结合,人们在一起载歌载舞。佤族的女孩就披着长长的头发,男孩就用坚实的胳膊欢快的敲木鼓。在佤族人的心中,木鼓舞是可以取悦神灵的,跳木鼓舞可以让明年的庄稼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三、载歌载舞、粗狂豪爽
众所周知,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相连的,我们都知道舞蹈离开了音乐就不能更好的去理解舞蹈的含义。同样佤族的木鼓舞也是需要音乐配合,但是这个音乐是佤族人民自己的歌声,当然歌声也是来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在敲木鼓时,人民开始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每一个人都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加强了佤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使佤族人民的心靠的更近。在舞蹈第三段桥木鼓中,在木鼓的伴奏下,佤族的小姑娘和小伙子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尽情的载歌载舞,场面非常的热闹。如果是一个外来人来到佤族一定会被佤族人民的歌声舞步所吸引,很快的被他们的气氛感染融入到里面。木鼓舞可以说是非常轻捷豪爽、热情奔放的。
四、木鼓舞在佤族舞蹈中的地位
(一)体现出了佤族的历史观
木鼓舞是在中间放一个木鼓,舞者都围绕着木鼓进行舞蹈。佤族是先有了木鼓才有了木鼓舞。木鼓舞最早是在母系社会后期产生的,根据资料记载,佤族的祖先在大山里生活,因为大山里土壤肥沃所以佤族的祖先就开始种庄稼卫生,但是经常遭到野兽的偷袭。相传在一次袭击中,佤族的祖先用木桩吓跑了野兽,庄稼获得了丰收。从此以后就制作了第一支木鼓。到了第二年人民为了庆祝庄稼的丰收,大家就围成一个圈,围绕着木鼓跳起舞,后来就慢慢的发展成现在的木鼓舞。并世世代代的留传下来,每年的春天都会举办一次。可以说木鼓舞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像木鼓舞这种流传至今的舞蹈在历史上是寥寥无几的。
(二)体现出了佤族民族精神
佤族的木鼓舞是祭祀舞蹈,对神灵是非常崇拜的,从舞蹈里面就看到了宗教色彩。木鼓舞里面包括了剽牛舞,因为牛是佤族的图腾,牛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是高贵神圣的。因此在木鼓舞中也寄托了人民的思想。木鼓舞从古代一直保留到今天,每个年代都有变化,这也显着出佤族这个少数民族也在不断的进步。现在佤族都建立了木鼓房,随着木鼓房越来越精细相应的舞蹈动作也越来越复杂化,从中也可以看出佤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艺术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我们要想了解佤族的文化就要从木鼓舞开始了解,因为佤族流传下来的相关资料并不是很多,只有木鼓舞流传下来了。所以木鼓舞包含的信息有很多,从中体现了佤族的民族精神。综上所述,虽然木鼓无是佤族的祖先留下来的产物,但是随着人民生活地域和习俗都不同也就造成了文化差异,又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在快速的发展,佤族的木鼓舞传统的宗教色彩逐渐的消失。相关的文艺工作者把木鼓舞搬到了舞台上,使木鼓舞在北京、上海等地演出,给人民带来很强的震撼性,从而让世界各地的人们知道了佤族有这种淳朴的舞蹈,并让人们记住了佤族的这个古老的民族。因此说舞蹈不仅仅是人民日常生活的娱乐方式,更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体现,延续佤族木鼓舞文化,并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陶翠香,何卫东.佤族拉木鼓发展演变探析———寻求其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多元化发展之新思路[J].当代体育科技,2012,02.
[2]甘开鹏,王秋.历史记忆、文化传承与族群认同———云南佤族木鼓舞文化内涵与工作分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03.
[3]艾兵有,潘亿生.沧源佤族木鼓舞文化的价值解读[J].咸宁学院学报,2010,08.
[4]刘秋子.西盟佤族传统舞蹈[J].剑南文学(经典教范),2013,04.
作者:田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