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新课标改革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现在初中教育的重中之重。以前的语文教育仅仅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随着学生情感需求的日益增加和素质教育理念的相继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了初中语文教育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初中语文课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本文将具体分析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教育应该以与育为主、教为辅。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意义就是情感教育和素质教育。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理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课改尤其注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通过初中语文教师对优秀的语文作品进行讲解和教学,向学生们传达充满积极、健康、正能量的价值观,从而使学生用最佳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语文学习中去,最后达到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基本人格,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全面健康发展这一终极目的。
一、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文本三者是构成完整的初中语文课堂的三个重要基本要素。其中,学生是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中心和主体,教师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在意义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仍然以学生为主。在上课前创设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分析文本内容,最后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熏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教师在讲授《爱莲说》的时候,可以先向学生们播放一段《睡莲》的音乐,然后再问问学生在生活中最喜欢哪种花及其原因,进而对学生提问夏天都有什么花,从而引出本课要讲的莲花。在讲课过程中不再对每个生字生词进行逐一讲解,转而把教学重点着重放在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进行讲解,此时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给学生们展示一些美丽的莲花的图片或照片,或者播放一段莲花的生长视频,逐步引导学生感受和培养作者推崇的那种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高贵纯洁的意志品质。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进行人文素养的熏陶,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深入挖掘教材
内容初中语文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段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初中的语文教师做好充分和长足的准备。教师作为传授者,首先就要对初中语文课有热情并且能够爱护每一位同学,做到熟悉教材内容,联系课本和实际生活,在课上尽可能抓住一切机会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只有教师本身在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才会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初中语文教材没有专门为人文素养设立的章节,但是有许多内容的主旨都是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价值观和培养综合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应该尽量因材施教,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努力挖掘出语文课本中的人文素养内容,引导学生用积极正面的心态来面对日常的学习和生活,通过教师适当的价值引导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语文。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时,表面上是讲述作者要去外地工作,父亲来送站的事情,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让学生通过朱自清描写的父亲的外貌和动作来感受深沉、伟大的父爱。引导学生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人、尊重自己的家人。作者用丰富饱满的情感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给学生展示了诸多个性鲜明、特征明显的人物形象或者自然景物。这些具有极强感染力的文章和语句会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的受到影响和感染。这些微小情感汇聚在一起最终成为了一种人文素养,它会在学生心中泛起涟漪和引起冲击,这是学生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而那种传统的教师“单向填鸭式”教学,强调死记硬背,看似是对学生进行了知识灌输,长此以往只会压抑学生的天性,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从而带动学生跟着提高,在文本的讲解过程中完成初中语文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作为引子,引燃学生心中的熊熊烈火,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心灵的双重共鸣。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一种典型的情感方面的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深入挖掘文本内容、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挖掘情感内涵和构建生命意义的目标得到了再一次的证实。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相结合更好地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辅助其语文方面的学习。所以,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还应该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培养人文素养,并且积极进行实践探索,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尚晓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J].新课程(教研),2011,07:175.
[2]莫显楚.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九卷[C],2015:2.
[3]姚琳,朱国琴.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快乐阅读,2013,33:81.
作者:叶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