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论文

1用户的需求

高校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以教学科研为主的机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大多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高校每年都会参与大量的科研课题,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高校教师对于知识的获取和利用要求也逐年增多,传统的单一提供文献资源服务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如何在大量的文献资源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如何提高知识服务质量、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是各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对的问题。

2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框架

2.1“三级知识管理”模式框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图书馆知识管理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受到重视,这些国家逐年加大投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国内的研究始于1999年,近几年引起了图书界的重视,而对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笔者提出一种“三级知识管理”模式,包括“初级管理战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中级管理战略——培育知识工作者和高级管理战略——提高知识服务能力”,其模式框架如图1所示。

2.2模式框架层次关系

2.2.1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是基础图书馆知识管理一般是从开发知识库、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开始的,如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西印度大学总馆、上海图书馆等,它是知识管理顺利实施的技术基础。如果缺少这些基础,就形同大厦缺少地基,其他工作将很难顺利开展。2.2.2培育知识工作者是核心开展知识服务,不仅要有先进的理念与意识,更要有推广知识服务的人和技术,否则,即使有大量的文献资源,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实施知识管理,起决定作用的是高素质的馆员,即知识工作者。2.2.3提高知识服务能力是最终目的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服务,要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必须在做好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实现[4]。由此可见,图1中内轮、中间轮与外轮将会在一起,说明“三级管理层次”的顺序并未固定,也可先从培育知识工作者或推广知识服务能力开始,但这样的策略不是科学合理的,往往事倍功半。三级层次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基础”——“培育支柱”——“实现目标”的管理链关系,不应颠倒,但还是应该结合每个图书馆的实际来具体实施。

3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策略

3.1初级管理策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

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libraryknowledgemanagementsystem,LKMS)既是一种具有知识库管理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又是一种能够为用户或馆员提供决策和完成各项任务所需知识的网络系统,它能够提供一种智能交互的环境,供人们有效使用的知识空间和交流平台[5],应该包括信息检索、交互式服务、业务流程、管理流程4部分[6]。其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3.2中级管理策略——培育知识工作者

3.2.1加强人力资本管理这里强调的是人力资本,而非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与员工的交流、重视组织文化和凝聚力,培养组织责任感和归属感;人力资本管理是将人力看成资本,通过各种手段,使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获得更大的增值,更好地实现目标,强调激发员工的驱动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产生更大价值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图书馆学研究离不开对人的研究[7]。图书馆知识管理过程中,馆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加强馆员的人力资本管理,充分实现其自我发展,才能促进知识管理的实施,这也是图书馆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图书馆人力资本投资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加强专业教育;完善培训体系;规划职业生涯等。3.2.2构建知识管理团队知识工作者的培育离不开组织的支持,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最适合当代高校图书馆呢?传统图书馆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型,权力集中在塔尖,即馆领导居上,从上至下,逐层降低,使部门间缺少交流、合作与竞争,增加部门间的冲突与误解,馆员往往只关心自己的工作领域。很明显,这种结构已经与现代社会讲究开放、交互和共享等理念相悖,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许多图书馆也正在对传统等级制进行修改,成立各种委员会和团队,使得权力结构扁平化,允许更多的馆员参与决策,在这方面,国外图书馆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比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书馆的团队型组织结构是与传统的等级制结构倒置的,馆长处于底层而非上层,各种委员会和团队处于中间层,用户处于上层[8],这也符合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宗旨。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团队必须由分工不同、相互协作的各个团队所组成,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高层管理团队负责规划本馆发展目标,协调各团队关系,促进馆员合作和交流,进行全馆人力、财务管理等;资源建设团队负责资源收集、整理、数字化转换、加工等;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团队负责服务项目的设计与创新,提供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技术支持与开发团队负责图书新技术、新工具的开发与研究,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和系统设备的维护等;其他临时团队是为了完成阶段或临时任务而组成的团队。这种组织结构改变了领导者与馆员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建立起了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团队间的协作,大大提高了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3.2.3建立学习型图书馆培育知识工作者的基本方式就是加强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是通过个人学习实现的,但不是个人学习的简单叠加,它超越个人学习,比个人学习更复杂,营造学习型图书馆是增强图书馆学习能力、培育知识工作者的重要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确立共同愿景与发展目标。了解馆员的个人愿景,分析其与组织愿景之间的异同,并参考读者对图书馆的期望,制定图书馆的共同愿景。第二,鼓励各种形式的学习,比如参加讲座、学术会议、外出进修和网上学习等,培养主动学习精神。第三,建立学习奖励制度,在图书馆打造一个学习团队[9]。

3.3高级管理策略——提高知识服务能力

3.3.1明确用户需求明确用户对于知识服务的需求是提升知识服务能力的前提,包括知识获取、知识检索、知识组织、知识创新和学习与教育需求等,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包括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来获取这些信息。3.3.2确定知识服务方式应针对不同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服务,结合本校图书馆正在开展的服务,主要概括为如下几种方式[10]:3.3.3激励机制创新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应充分调动馆员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励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以工资、资金、福利等形式来激励员工;精神激励是以表彰、荣誉、晋升、关怀、信任等形式,可分为事业激励、能力激励、环境激励[11],详见图4。物质与精神激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补,但不能替代,每个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制订相应的稳定人才、吸引人才的激励措施,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3.3.4评价机制知识管理效率和效果怎么样,需要对其活动进行评价。笔者主要从3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评价进行讨论,分别是对人员的评价、对知识服务资源配置的评价以及对知识服务成果的评价,从而建立起一套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评价体系,如图5所示[12]。可自行选取每项指标的满分标准(10分或100分),根据重要程度选定每项指标的权数,最终结果为B=U•A,可以将得到的B值排序,作为评价的参考,其中U和A的维数可以根据设置的指标数量进行增加或减少,十分灵活,本方法不涉及复杂的理论推导和矩阵运算,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

4结语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管理源于企业界,近几年被引入图书馆界。高校图书馆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知识创新和知识管理。笔者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框架和具体实施策略做了理论上的探索,以期对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钟戈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23992.html

    相关专题:窦桂梅 加拿大运营商


    上一篇:质量技术监督中计量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医院财务管理网络信息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