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信息化程度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同时作为新进的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依靠发展农业信息化,是河南省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阐述了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总结可借鉴的经验模式,以期为河南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河南省农业信息化的对策建议:搭建涉农数据共享云平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构建中原农业科技信息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高效农业信息服务;建立农村农业信息化应用与示范,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信息化;现代农业;作用;对策
引言
信息化在农业中的应用表明[23],信息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的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不仅是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24]。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是国家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农业生产直接影响国家农业安全,因此加快发展河南农业现代化势在必行。2009年科技部、中组部、工信部联合启动了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2012年2月,科技部、中组部、工信部批复河南等五省市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25]。笔者从总结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河南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信息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农业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节省了劳动力,减少了农资消耗,增加了农业效益。因此,加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实现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展具有重要意义[26]。
1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1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现状
为解决农业信息采集面窄的问题,“十二五”期间,为了推动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的建设,河南省各涉农部门、科研院所,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集成各地市的农业供求信息、农产品交易、农产品价格行情等农业资讯,整合20多个涉农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高效利用与服务[27],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可靠的农业信息,避免了农民因虚假信息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1.2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信业务受到严重的冲击,互联网用户逐年递增(如图1)。据统计,至2012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42个县级部门已建成162个农业信息网站,除此之外,全省有2971个行政村实现了网通,有272个行政村建立了自己的网站[28],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基本遍布省、市、县、乡。同时建设由“一网一心三系统”构成的中原农业科技信息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网”即一站式涉农网站群,“一心”即“惠农呼叫中心”,“三系统”即“远程培训与服务系统”、“农业产业虚拟社区”和IPTV系统。依托手机信息、数字广播电视、语音电话、网络电视、电子期刊,利用电脑、农村信息机、手机、电话、广播、电视等终端,形成覆盖面广、快速便捷的农村信息服务通道,实现在相关标准、规范支持下的高效农业信息服务,提高农业信息应用和农民受益度。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3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河南省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研究人员在作物模型、农业物联网和农业遥感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为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物模型研究通过模拟作物生长的过程及作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结合不同的智慧农业决策需求,构建作物管理决策技术体系,如建立夏玉米氮肥调控模型,实现氮肥施用量的实时、实地化管理。借着建立河南省农业信息化示范省的契机,河南省农业物联网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全省建立物联网示范基地30余个,均通过相关的传感设备,实现了农田种植及规模化养殖的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智能化管理。另外,研究人员通过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与无人机相结合,实现了大田作物的生长和环境的精准监测,并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完成了河南省农业灾害动态监测。
2信息化对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
2.1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化成为新的生产力要素[29-31]。通过农业信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自动化,传统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并且主要依靠人工劳作,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32]。而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10]。用信息技术对作物播种、施肥、灌溉等生产各要素进行智能化管理,有效的节省了劳动力,减少生产资料的消耗,进一步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33-35]。
2.2有助于促进农业科技传播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38]的快速发展改变了陈旧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手段,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信息网络便捷快速的将农业生产新技术、新产品和农业新政策信息传递给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36],加快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通过构建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搭建农技推广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培训资讯、专家咨询专线和农业科技知识,有助于显著提高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培养新型农民,并通过其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的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知识,解决农业生产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效率[37]。
2.3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39],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40]。通过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产品供求信息,使农民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消费动态,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方向,避免了盲目性生产,有利于引导农民科技致富和发展产业化经营[41]。同时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农民能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农业技术知识,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知识和生产技术水平,拓宽农民的眼界,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41-43]。另外,信息的网络化传播,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和知识文化水平,推动农村公共文化的发展,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3河南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河南省农业网络体系基本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但各类信息之间缺乏有效的链接,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链。而且,对于个体农户来说,家用电脑成本较高,农民的经济压力较大[25]。另外河南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儿童,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家用电脑的利用率不高,另外农村的网络成本较高,农民无承担。
3.2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农业信息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技术资源的信息化。关于农业生产、产品销售和市场流通等信息采集手段落后,信息来源可靠性差,致使不少假信息和过期信息充斥信息市场,而农民因自身局限性缺乏识别这些信息真假的能力,易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农业数据库建设的数量繁多,但缺乏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且多数是各职能部门自用型数据库,各部门间存在明显的制衡现象,农业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造成信息资源重复建设[44],缺乏大型实用数据库,数据质量不高,信息滞后,预测性信息较少,实用性差。
3.3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就是为从事农业经济的个人或企业提供与农业有关的资料和消息[45]。河南省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分布不均,城乡差距明显,且各部门的网络信息资源分散,无法实现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46],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47],信息服务模式单一,缺乏政府的宏观指导与必要引导,且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不完善,其所需配套条件和市场机制尚未形成,生产信息和销售信息不对称,造成农产品滞销,农民经济损失严重。
4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
4.1搭建涉农数据共享云平台,夯实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基础
针对涉农信息资源多元、异构、多态和分散的特点,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资源高效利用与服务。采用统一标准,将分散于各部门的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适合河南省实际的农村农业科技信息共享标准体系和信息资源加工规范,提高涉农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建立河南省农业信息服务云平台[48]。采用云存储技术,将河南省农村农业各类信息存储在“公共云”和“私有云”,按照设置分配的权限对各类资源存储和共享,同时建立基于APP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为农民搭建一个便捷,双向互动的服务平台[49]。
4.2建设农村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农村农业信息服务的全覆盖
按照“技术支撑上移,应用服务下延”的方式,以创新农业信息服务功能为突破口,建设由“一网一心三系统”构成的中原农业科技信息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网”即一站式涉农网站群,“一心”即“惠农呼叫中心”,“三系统”即“远程培训与服务系统”、“农业产业虚拟社区”和IPTV系统。依托手机信息、数字广播电视、语音电话、网络电视、电子期刊,利用电脑、农村信息机、手机、电话、广播、电视等终端,形成覆盖面广、快速便捷的农村信息服务通道,实现在相关标准、规范支持下的高效农业信息服务,提高农业信息应用和农民受益度。
4.3建立农村农业信息化应用与示范,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根据河南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产业特点,将农业信息技术渗透到农业生产中去[50],分别对豫东、豫南、豫西南、豫北和豫北等5大示范区进行布局和建设。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原则,根据河南省农业优势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生态经济社会条件,重点开展“农村信息化与城镇化示范区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示范”、“粮食核心区精准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物联网技术在农村与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和科技信息服务示范工程等,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探索信息与现代农业融合的新模式。
作者:张杰 臧贺藏 冯晓 胡峰 周萌 郑国清 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农作物种植监测与预警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智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