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1.1机构设置
区里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个,双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创建于1983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部设置:“七站二室”。即: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信息站、基层站、经作站、环保站、化验室、办公室。全面负责承担着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培训、指导等工作,是农业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核心部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24个,都有办公场所,行政隶属乡镇政府直接管理。
1.2推广队伍
市、乡镇两级农技推广体系共有各类技术推广人员177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职工63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具有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农艺师技术职称的21人,具有农艺师技术职称的17人,具有助理农艺师技术职称以下的14人,工人8人。具有本科学历19人,大专学历34人,中专学历2人,工人8人。具有本科学历占总人数30.1%;大专学历占总人数54%;中专学历占总人数3.2%;工人占总人数12.7%。50岁以上8人,占12.7%;45~50岁9人,占14.3%;40~44岁23人,占36.5%;30~39岁16人,占25.4%;25~29岁6人,占9.5%;25岁以下1人,占1.6%。双城市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现有114人。其中:本科10人,占8.8%;大专62人,占54.4%;中专24人,占21.2%;中专以下20人,占17.6%。高级农艺师5人,占4.4%;农艺师33人,占28.9%;助理农艺师25人,占21.9%;助理以下18人,占15.9%;无职称33人,占28.9%。50岁以上19人,占16.7%;40~49岁52人,占45.6%;30~39岁42人,占36.8%;30岁以下1人,占0.88%。农业院校毕业45人,占39.5%。
1.3经费来源
市推广中心经费来源为市财政,乡镇服务中心经费来源乡镇财政。
2存在问题
2.1经费不足。
财政只保证推广人员工资。办公费用、农技推广费用等一点没有。由于农技推广是无偿为农民服务,没有经营性收入。要想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必须多方筹集资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2.2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
乡镇推广系统近几年的改革,非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断增大,乡镇由114人技术人员,其中农业院校毕业技术人员45人,占总数的39.5%。
2.3推广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市乡两级农技人员技术水平和生产实践能力均有待提高。由于知识更新很快,农业科技不断发展,必须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要,并且多深入到田间地块进行生产实践,这样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乡镇级农技人员,由于非专业技术人员多,对农业技术了解掌握不够,不能指导农业生产。
2.4乡镇推广队伍不稳定
乡镇农技人员可以说“一人多用”,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使农技人员不能专心从事业务工作,影响农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2.5农机与农艺脱节
存在农机和农艺脱节,严重阻碍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3建议
为了确保农技推广工作顺利开展,真正发挥农技推广的作用,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3.1确保农技推广和办公经费。
只有经费保证,才能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的开展,才能真正提高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农技推广人员作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
3.2整治和完善农技推广队伍
出台相关政策或文件,限制或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农技推广行列,净化农技推广队伍。
3.3提高农技人员整体水平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进修学习、深造等,提高农技人员科技水平,为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近几年,我们注重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都要举办几次培训班进行培训)
3.4确保农技人员从事本职工作
乡镇级农技人员,不要“一人多用”,要是从事农技推广人员专心从事本职工作,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要做多面手,啥都懂一点,啥都不精。
3.5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作用
农业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科技意识,具有现代农业理念,率先应用新技术,推广新技术,是本村的种粮大户、高产大户,是当代的新型农民。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3.6实现科研与推广结合
要实现推广与科研有机的结合。要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根据农民需要,研究新的农业技术,并进行试验示范推广,通过推广完善和检验科研成果。做到科研具有针对性,具有时效性。
作者:罗金 单位:哈尔滨市双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