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高职生物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0引言

“植物与植物生理”是生物技术、作物生产、园艺、园林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由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等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适用于高职教育的植物学课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生物技术成为各高校开设的热门专业,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但生物技术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十分广泛,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也非常冗杂,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因此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对生物技术的专业方向有所偏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传统的农业类高职院校,其生物技术专业偏重于农业生物技术方向。“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的后续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和“食用菌生产技术”。笔者就当前“植物与植物生理”的教学现状,以及如何更好地衔接后续课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等进行探讨。

1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多数是近十几年从中专院校升格而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从中职升格为高职的。最初高职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绝大多数是沿袭于本科院校,任课教师也主要由刚走出校门的本科或研究生来担任[1]。所以高职“植物与植物生理”的教学过程不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暴露出一些问题。

1.1课程内容冗杂

高职“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内容实际包括了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部分,由于高职学时有限,故将三部分内容整合成一门课程。植物形态学部分,包括了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组成,细胞繁殖、分化,植物组织的类型,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发生和变态等,其中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发生属于教学难点;植物分类学部分,包括植物命名法,植物分类等级及植物分类系统,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及使用,常见植物的识别,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其中校园植物的识别属于教学难点;植物生理学部分,包括了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调节物质、成花生理、抗逆生理、生殖、衰老和脱落等内容。受本科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高职“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知识点太过冗杂。学生学习起来毫无侧重点,盲目无措,失去了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压力。

1.2学习兴趣缺乏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一部分是参加高考统考入学的,另一部分是参加学院自主单独招生考试入学的,再加之高中选课情况不同,导致学生生物学基础差异较大。“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知识点虽不算深奥,但要求记忆内容较多,且比较抽象,需要注重积累。学生缺乏兴趣,枯燥乏味地进行“填鸭式”学习,容易产生厌学情绪[2]。多数学生的学习靠“应试”来驱动,并出现了“三级分化”的情况,一种是对学习完全丧失兴趣或信心或已产生厌学情绪;第二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考前突击,勉强过关的情况;第三种是为了奖学金等荣誉而去将课程知识点死记硬背,虽能应付考试,但是知识点之间毫无连贯,这种暂时记忆的知识并不牢固。

1.3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植物与植物生理”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所以在课程建设方面并未得到和专业核心课程同等的“待遇”,传统的理论教学加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方式已经落后,虽然近几年开发了多媒体课件、植物图片资源库等教学资源,也还是无法满足思维多元化、行为个性化的学生。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难免会使得学生产生“听课疲劳现象”,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学方法和手段始终要随着学生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革。

2精简教学内容,突出课程核心,衔接后续课程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是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打好专业基础的,其后续核心课程主要是“植物组织培养”和“食用菌生产技术”。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注重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需要,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注重改革创新、突出技能的应用[3]。根据“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为了突出课程的核心内容,衔接专业核心课程,对原来各章节的内容进行选择,分出“重点掌握”、“一般了解”、“兴趣阅读”三个等级。

2.1植物形态学部分

植物形态学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的营养器官、植物的生殖器官,其中对植物的细胞形态结构、繁殖、生长分化只作一般了解;植物的组织类型部分的学习可为后面的植物器官形态和结构部分打基础,所以作为重点掌握内容;植物的营养器官部分,重点掌握被子植物根、茎、叶的形态结构、生长、类型,了解其形态描述的专业术语,为后续的植物分类学及生理学部分打基础,其中通过学习营养器官的次生生长,能使学生了解各器官中组织分化的程度,也为后续课程“植物组织培养”打好基础。营养器官变态部分作为兴趣阅读,供学习参考。植物生殖器官部分,重点掌握花的组成及各组成的形态、类型,包括雌雄蕊、子房、胎座、花被的类型及花序的类型,学习这部分知识主要为植物分类学服务,因为植物的生殖器官,尤其是花的形态差异最大,是植物鉴定的重要指标。植物果实的类型,作为一般了解部分,生殖器官的发生过程作为兴趣阅读部分。

2.2植物分类学部分

该部分包括植物分类方法、科学命名法以及植物主要类群和分科情况,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但可以为后续课程“植物组织培养”服务,而且可以积累一些植物学常识,识别生活中的常见植物。重点掌握被子植物主要分科及其特征和代表植物,学会植物检索表的使用,对于低等植物的门类和生长生活特性只作一般性地了解即可。

2.3植物生理学部分

植物的水分代谢和矿质营养,是“植物组织培养”和“食用菌生产技术”两门专业核心课重要理论基础,因此应作为重点掌握的内容,主要讲解植物的吸水规律、植物的必需元素以及吸收和运输规律等知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两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作为一般了解内容,不必系统讲授,只需要了解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生化过程。植物的生长物质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理论基础,需要重点掌握,包括植物五大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使用、植物的生长生理、成花生理和生殖生理等,这几章的内容较多,可作为学生的兴趣阅读部分进行自学[4]。

3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在教学经历中发现和体会到学生思想和个性的不断变化,因此课程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以适应学生的学情。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教学改革意识,关注教学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3.1现场教学

对于植物学类课程来说,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课堂[5]。高职“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的学习不应该只是在教室和实验室,应该让学生们融入大自然中,融入植物的世界里。在大树下、小草旁学习植物的形态,了解植物的类别,这应当比在教室里对着黑板或图像更加直观和生动。当然现场教学也需要和任务驱动相结合,这样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基础知识部分可以由教师先讲解理论,再通过分组,让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在校园中找到典型植物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最后教师点评和打分;教学实习部分主要由教师带领各小组同学在校园、学校实习基地、植物园等场所进行植物识别和标本制作,大多数同学对于植物识别兴趣浓厚,再通过分小组进行标本制作与评比带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教学气氛良好;另外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五彩社团”,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调查学校周边地区植物资源,不但巩固了植物学知识,也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3.2行动导向教学

高职“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还包括了植物生理学部分,所以不可能都在室外进行现场教学。笔者参加了省培项目“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师资培训”后也尝试了几种行动导向教学法:“关键词卡片”法,如学生独立学习植物光合作用主要过程这一部分知识时,可以把学习内容关键词用荧光笔进行标注,用粗笔写在卡片上,制成关键词卡片,张贴在黑板上展示各自的关键词卡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旋转木马”法,如学习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这部分内容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学习一种植物激素,自己研读,领会理解文字。在独立工作后,每两组学生围成内外两圈,内外两圈的同学相对而站,任务是互相报告读过的内容,完成后再交换小组进行相互汇报。“对话伙伴”法,由教师提出对话主题,各自找好搭档伙伴,3-5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每组一人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及教师参与进行打分和点评。这些方法都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3.3信息化教学

在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发展也必须走信息化的道路,高等教育信息化也是目前行政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呼声最高的主题。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目前全国微课大赛如火如荼今年已是第三届,笔者也开发制作了几门课程的微课作品,“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中“植物叶的类型识别”、“植物组织水势测定”等微课作品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手机在线观看和学习,课上在进行巩固和验证。信息化教学设计和翻转课堂也是很好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很有必要在后期进行尝试。

4结语

实践表明,通过以上教学改革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不但更好地为后续核心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教学改革是广泛和长久的工作,针对变化的学情,不但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也需要改革。另外在教学方法方面,情感教育也很重要,对于“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使学生从精神层面上喜爱植物、热爱植物、学习植物、保护植物,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慢慢总结和改革。

作者:黄小忠 宋刚 谢正林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生物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09992.html

    相关专题:新农村住宅设计图 广州体育学院


    上一篇:教育学解释限度论述
    下一篇:网页设计的技术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