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教育学解释限度论述

一、教育学解释的限制因素

教育学解释的第二个限制因素是教育现象和过程中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要解释一种教育现象,就要揭示出这种教育现象背后的原因,但教育系统内的因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一因一果的情况很少,而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既是因又是果的情况很多,人们很难得出比较清晰而又确定的因果联系。例如,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可能与他个人的基础、兴趣、学习方法有关,可能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关,也可能与这个学生的智力有关,还可能与学生的家庭环境有关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教育领域中的实验大多属于“准实验”。教育学解释的第三个限制因素是教育现象的历史唯一性。教育现象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由于时间的不可逆性,教育现象就成为了一个唯一事件,如果没有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说明,对它的认识和解释也就面临许多困难。人们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了解这个事件的过程,但常见的结局是对这个事件的过程有多种不同描述的版本,甚而让人不能肯定哪一个版本是这个事件的真实面目,再加上研究者的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又使其难以真正客观地看待相关事实,这种情况下,要想准确地找出事件的真正原因就成为一件难事了。以上的限制因素在《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这份研究报告里有着集中体现。报告中认为“综合以上收集到的材料,王小刚辍学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他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这一点所有被采访的人都持相同意见。二是他因老师体罚而退学,这一点只有王小刚本人可以作证。他自述辍学的主要原因是老师体罚,而他的老师、校长和家长却认为主要是学习成绩不好。用我们目前仅有的材料很难判断哪个原因是真实的,或者说哪个原因主要的。”〔1〕报告还就研究的解释性效度、描述性效度、理论效度、评价效度等方面不够理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这些分析充分说明了教育学解释的限制因素。对“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的研究最终“促成了王小刚重返校园”,使“研究的性质从描述、解释型变成了行动型”,这也是教育实证研究里的一种常见倾向。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人们血脉中承传下来的“改造世界”的理性冲动太强了,使大家都觉得“解释教育现象不如改造教育现状”,不太重视解释教育现象,不喜欢问“为什么”,这自然会限制教育理论的发展,不利于提高教育学的解释力。

二、教育学的解释策略

尽管教育学的解释有许多限制因素,但也并非说教育是不可解释的。从理想的角度来讲,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可以解释的,只是解释的策略、途径、方式、程度、效果各有不同而已;再者,即便教育学是为了给教育实践提出更好的建议,也必须提高教育学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因为合理的建议应该是在合理的解释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对复杂的教育现象的解释力,解释力越强,其生命力就越强。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教育学流派采用了不同的解释策略。实证教育学采用的是自然科学的解释策略,强调解释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认为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一样都为客观事物,教育学要科学化,其解释策略主要有观察、调查、实验、统计等等。而人文教育学则强调人的自由意志,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本质的区别,教育活动与人的生命活动有关,要侧重于理解,其解释策略主要包括价值批判、价值理解、情境认同、理性说明、文本诠释等等。教育学解释策略的多元化取向有利于教育学的发展,而理论解释和事实解释是教育学解释中最常用的。

(一)理论解释

理论解释的主要形式有概念解释、定律解释等。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理论思维的细胞,任何一门科学包括教育学都表现为一系列概念的展开。教育学中的关键概念如教育、课程等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这些概念的描述性定义能对教育现象做出一些过程性、结构性的解释和说明。叶澜给教育下定义时,运用了普通逻辑中的“属”加“种差”的方法,首先把教育归属到活动,再比较人类经验传递活动与动物代际经验传递活动的联系与区别,厘清了教育属于人类社会活动;接着再比较教育和其他人类社会活动,得出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性活动的定义。这个定义揭示了教育活动的过程性特点。然后,通过对教育的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不同构成和不同关系的分析,对复杂开放的教育系统中的层次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结构性的分析和描述〔3〕。当然,教育领域的概念不一定全部是描述性定义,也有纲领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定义者的主观价值意图,对教育领域内的价值选择也可以做出某些说明。定律解释是用经验定律对某种经验现象或事件的描述的解释。定律解释是一切可以被称作是科学的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基本的科学解释。它不论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中都是普遍适用的,教育学也不例外。有人认为,教育学领域没有什么规律。实际上,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本质性的联系,教育的发展变化也有其必然趋势。我们应运用教育学中的一般规律来分析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例如,某地区教育比较落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此地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来说明教育落后的原因。在教学的微观领域,定律也不是毫无作为的,我们可以运用诸如“教学要循序渐进”、“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等规律性的原则来说明某个学生的学习有效果或某个教师的教学受学生欢迎。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领域的某些规律和原则不是教育领域自身研究得出的成果,而是借鉴了别的学科的成果,这正是教育学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会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知识来说明教育现象,所以教育学的定律解释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定律解释,“教育理论中解释方式的特性在于:它是‘运用解释的解释’。”〔4〕

(二)事实解释

事实解释就是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用人们身边的事例说话。教育领域可以通过数据来说明教育现象。通过统计数据客观有效的描述,能够反映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例如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1984.6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这是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首次实现4%。这个数据就能很好地说明我国教育领域各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2.6亿学生、1600万教师、52万所学校,这些数据反映我国现有教育的规模〔5〕。教育领域还可以用事例说话,这种方法就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实际上是一种“发生论说明”,它以一种叙事式的方式,把某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从而为这一事件提供说明。例如D事件的发生可以最初推溯到A,从A到B,再到C,最后到D,形成了事件的整个过程,那么从A到D这一进程就是以“发生论”的方式说明了最终的历史事件D。当下教育领域提倡的通过当事人的述说、旁观者的补充或提问来促进反思、通过影音设备或文字记录来研究等都带有教育叙事说明的意味。例如,“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能搜集到王小刚入校以来至退学的各种表现以及其他各种详尽的事实材料,就可以基本上得出结论了。由于教育叙事的说明方式十分形象,且具有故事趣味性,特别容易让一般读者接受。《哈佛女孩刘亦婷》、《妈妈的心有多高》等教育方面的畅销书之所以比一般的教育方面的专业教材更受大众欢迎,其原因可能是读者自认为通过阅读该书,知道了“哈佛女孩”成功的原因,进而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有所反思和借鉴。虽然叙事说明有很多好处,但它耗时耗力,更适合做个案说明。理论解释与事实解释是相辅相成的,理论源于对各类教育经验事实的总结和提炼,而教育经验事实也必然是在一定的理论背景下形成的,合理地利用理论解释和事实解释能更加有效地解释教育现象,改进教育行为。

作者:黄绍文 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教育学解释限度论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09981.html

    相关专题:铀矿地质 核心 税收执法督察报告


    上一篇:教师综合素质汉语言文学论文
    下一篇:高职生物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