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地方马文化的转型释解

1作为图腾崇拜的马及其马的精神文化

“作为图腾崇拜的马”的精神文化,表现在方方面面,就“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来说,马与马帮成员的关系用伙伴、伴侣式的关系来形容并不为过.如果马的主人是藏族,那么,马的地位可达到“人化”仍至被神化的高度,正如甘孜州道孚民歌中所唱:“要问谁是我的朋友-胯下的骏马就是我的朋友”[4],马的精神文化经常出现在宗教仪式、喜庆丰收、婚丧嫁娶以及各种藏族节日中,特别是要进行马上运动时,马的修辞文化和它的地位也就上来了,同样地成为藏族“图腾崇拜”的重要信物之一.由此,马丽华在《走过西藏》一书中这样写道:“马是路神的象征”.每逢神山、桥梁都有“风马经幡或风马经旗”随风飘扬的场景和抛洒“风马经幡”仪式.这种路神的象征,已进入到现代汽车驾驶室中的吉祥文化,以求一路平安.可见,马的精神文化在康巴藏族传统宗教图腾崇拜中的神圣性和高贵之处,并没有因其康巴马的物质文化的衰落而衰落,反而有所继承和发展,这是康巴马文化的精神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康巴马文化转型的理由所在.

2康巴马文化的转型势在必行

2.1康巴马文化的衰落

康巴马文化的分类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作为康巴“役用工具的马”,在新形势下出现普遍衰落的现象是显而易见的,其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首先,康巴马文化的衰落伴随世界马文化的整体衰落而衰落.①当西方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科技不断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与解放,动力机械几乎彻底为人类生活服务的到来,现代交通、运输拉近了人们来往距离的时候;②作为冷兵器时代的战马,退出疆场而被信息化战争手段所替代的时候;③藏民族部落间的冲突化为人民内部矛盾的时候;④传统马文化作为工具在传统文明的历程中,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而留下“马到成功”、“汗马功劳”、“一马当先”等赞美之词而永载史策的时候;⑤康巴地区不再把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汽车称着“铁牛”的时候……马的实用价值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作为役用工具的马的衰落显而易见.其次,“茶马古道”是作为康巴役用工具马文化衰落的重要标志.随现代文明的不断推进,雅西高速的营运和雅康高速的开建,不仅那条仅供骡马牦牛驮队行走、穿越整个横断山脉的天堑古道的完整形象早已不复存在,以及那种“茶马互市”马进街市尘土飞扬的情景一去不复返,而且正在被牧民定居计划、村村通公路的实现和城镇化建设的突飞猛进所掩没.如康巴覆地甘孜州瓦丹路早已不见马的踪迹.就连支线金汤区青岗坡乡的马闲置在家中的情形相当普遍,唯独农历5月间上虫草山挖虫草时才能派上用场.康巴地区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人们都以摩托车、农用车为交通基本工具,在整体上告别了人背马驮的历史.表1说明:仅5年间局部马骡存栏数的统计出入不大,并不能否定作为康巴役用工具的马的整体衰落.表2说明:时间跨度越大出入越大,存栏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当马逐渐退出人类的生产生活领域之后,作为康巴役用工具的马向“玩具的马”和“图腾崇拜的马”的转型,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需求.最后,随康巴役用工具型马的淡出,作为康巴“玩具的马”的文化逊色不少.现代文明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纯智力游戏、娱乐方式、手段的不断增多,不同思想、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渗透,特别是西方竞技体育的冲击,使藏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发生重要变化.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舍弃放牧生活,寻找新的谋生之路;在康巴地区“深处”即偏僻、边远、贫穷的农、牧村寨,有些农、牧民子女出家当喇嘛、当妮姑,养马、驯马已不是受宠的行当,即便是马术、速度赛马、走马、骑射、马上拾哈哒等康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也仅依靠宗教节庆活动和难得的民运会勉强开展,就连情歌的故乡康定那座名副其实的跑马山,也难得见到马的踪迹了.由此看来,历时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维系、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生命链的良性循环.那么,作为康巴“役用工具的马”如何转型,康巴藏族与传统马文化所结下几千年来的不解之缘如何寄托;作为康巴“玩具的马”和“图腾崇拜的马”在本民族呵护下如何传承,将是摆在我们面前课题.综上所述,传统马文化的衰落包括己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马帮、骑兵以及部分马民俗;同时,又有正在兴起的马健身、马旅游、马博弈、马兽医这一部分.马健身和马旅游正成为现代社会对马文化的特殊需求,将赋予康巴马文化转型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康巴马文化的转型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体育与旅游互融是康巴马文化转型路径的最佳选择.

2.2现代社会对马文化的特殊需求

我们必须看到,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和城镇人口首次突破农村人口总量的今天,现代人,在繁华喧闹、功能齐备的都市,住在被人踩或踩别人的钢筋水泥筑就的“森林”里,人际交往的拥挤、隔阂与倦怠,遵循着社会生活规则的条条框框,像被人类征服的野马,禁锢在动物园而成为被观赏的'动物'时,这种马的命运与人类的命运惊人相似,一同远离着自然的气息,人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方面,人类依赖机械动力,依靠智能软件,或多或少地伴随着人类自然性与生物性功能的逐渐弱化;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分工又分层,白领的动脑力、蓝领的干体力,这种社会高度分层把人抽象化、工具化,伴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随之而来的文明病、职业病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发展.我们生活在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左右下发展的现代社会[5],其生活和工作的情形就是这样,向往自然和自由而逃避现实的心态,使现代人开始注意到都市生活和生存方式的一系列问题.甚至有研究已经证明,文明病和职业病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类原本的自然进化.今天这种大刀阔斧的城镇化,终究会在将来暴露出它的弊端.如果说,在5000年左右人类驯养了马[7],是由于生存和生活的需要,那么,现代社会对马文化的特殊需求,就是为了改变上述的情形,就是使马从役用型向运动型和娱乐型转变,就是通过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手段,即从事“马健身、马旅游”的乐趣中来得到满足,在实现人类征服天性的同时,达到缓解压力、增加生活情趣,实现回归自然而达到强化人的基本活动能力的一种作用,一种意识,一种行为、一种愿望、一种特殊需求.

2.3康巴马文化转型的路径选择

路径是个体在时空间活动的连续轨迹.体育旅游作为康巴马文化转型的路径,是符合康巴旅游场域和人文风情特点的选择.那么,体育旅游是什么?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对体育旅游这一新概念还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把它的属概念定位为一种“旅游活动”;有的虽没有直接把体育旅游的“属概念”定位为“旅游活动”,却把活动主体定位为“旅游者”而不是“体育活动者”[8].罗永义对体育旅游之概念作了比较客观的解释:“人们出于体育目的而进行旅游或在旅游过程中参加体育相关活动而产生的一类兼有体育与旅游属性的社会文化活动的统称”[8].也就是说,体育旅游或旅游体育亦指本身,是两个概念的并列组合,它特别强调旅游产业与体育事业并举.这些观点既是我们选择体育旅游作为康巴马文化转型路径的理由,又是对康巴马文化转型的宏观指导.随着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不断推进,体育发展方式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从锦标向民生转变、从竞技至上向均衡发展转变;随着(2013-2020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公开发布,即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人们休闲娱乐的时间不断充裕,求乐、求新、求险和求健的意识不断提高,对健康予以更多的关注,回归自由自然的体验冒险与刺激、娱乐和健康、参与和竞赛这种本能、时尚的状态,将不断成为现代社会对马文化的特殊需求.这种皆有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为马文化的转型(旅游马业、马术业和马产品综合开发)开辟市场,消费结构也将逐步由生活需求转向娱乐、旅游、体育锻炼等休闲消费,旅游体育产业必将顺应市场应用而生.因此,旅游产业与体育事业并举是康巴马文化转型的最佳路径.现代社会对康巴马文化的特殊需求就是使人的征服欲望通过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手段来得到满足,而这种满足与需求,又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如何实现双赢就成为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了.由此,就康巴地区马文化的转型,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康巴马文化的转型,要坚定不移地走体育与旅游相结合之路.在研究中避免不能兼顾二者规律的岐途,避免把体育旅游当作一种产业而不是事业来研究.在看重其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其社会和文化的综合效益;注重现代社会对康巴马文化的特殊需求的再研究.其次、农、牧民观念的转变.在体育资源开发价值的认识上,要立足于市场需求的角度,避免那种自认为自己司空见惯的事情,游客也不会感兴趣的主观认识.提高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利用当前广泛开展的“接对认亲”活动,大力宣传马文化转型的意义和作用;充分认识马文化从实用性即工具向非实用性即玩具转型的实质、意义、作用;树立稳定的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经济意识.只有当康巴地区农、牧民思想观念的变革,才能使马文化在结构形态上、运转模型上发生根本性转变,康巴马文化的转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满足现代社会对马文化的特殊需求.第三,根据康巴地区马种群的特点,强化安全保障机制.分布于康巴复杂地形低海拔450m的河谷到3500m的高山区,受“安多马域”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以性情温和,易驯服、饲养;其体形小,马头较大,身体结构良好,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于爬山越岭、行崎岖等优点,为从事马旅游、马健身运动中的安全提供了先诀条件.既能满足人们向往康巴魅力异域文化、又能感受康巴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了解民族风情的愿望,在他们体验冒险与刺激、娱乐和健康、参与和竞赛的实践活动中,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第四、找准定位,充分运用“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形式[8],发挥马上运动在农牧区参与旅游、旅游扶贫、实现农牧民增收等经济建设中的搭台作用.不能因康巴地区农、牧民逐渐结束并不发达的游牧、马背生活,村村通公路、家家有门路,而削弱康巴马文化的发展,反而更应当通过资源优势整合、挖掘人文特色和响应富民政策,加强康巴马文化的转型与发展.其五、多渠道筹集资金,以个人或集体运作模式建立民间中、小型体育旅游服务、指导型团队,科学安全辅设体育旅游线路、设施,修设实用、便捷的活动站.可效仿'雨后春笋般发育成长起来的香格里拉藏家客房'发展模式;在传承和发展康巴地区马上运动项目的同时,吸收和学习兄弟民族、地区先进的马上运动管理经验、技术,与境内外马术运动协会、组织建立必要的横向联系,尽而逐步与奥运项目(盛装舞步、场地障碍和三项赛)结轨.其六、加快体育旅游法制化建设.依托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系、体育系,培养体育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旅游市场执法监督,保障了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从事马旅游、马健身并不需要参与者购置特殊的装备和基础.

3结语

康巴马的物质文化伴随世界马文化的整体衰落而衰落;马的精神文化在康巴藏族传统宗教图腾崇拜中的神圣性和高贵之处,并没有因其康巴马的物质文化的衰落而衰落.康巴马文化的转型,选择体育旅游是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随我国旅游向着“冬到海南、夏去西部”总的发展趋势来看,康巴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康巴地区旅游业的繁荣,将带动相关产业即消费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而康巴地区旅游业中的体育旅游新形式,将为康巴马文化的转型提供重大机遇与挑战;转型如弯道超车,面对康巴地区城镇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富民定居计划的全面实现,康巴马文化的转型还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

作者:何小军 蒲西安 曾伟 肖波 单位: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地方马文化的转型释解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08136.html

    相关专题:包头医学院网站 期刊论文


    上一篇:构建影视剧中非传统女性形象
    下一篇:现代农业信息化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