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民俗在五缘文化建构中的效能

一、口传民俗与五缘文化的解释

五缘文化从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五个方面切入,之间有区别,但又相互凑聚。虽然每一种“缘”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但从其结构和呈现形态来看是基本相同的。有研究者指出:“五缘文化的主要载体,首先是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这五根纽带自然形成的社会群体,而后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五缘社会团体。”口头叙事为五缘文化的建构提供了解释学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五缘文化之“缘”是逐渐“建构”起来的,而民俗中的口头叙事通过民众的口传,为这种建构提供了逻辑上的依据。亲缘文化中的“祖先”,往往有祖先的传说作为支撑。从大的方面来说,华夏共同体的建构就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来完成的。例如,作为闽台地区典型的信仰女神,妈祖的形象被塑造得温婉端庄、心慈目善,象征着善良、贤淑、勤劳、奉献。在民间传说中,其法力无边,无所不能,能医治百病、除妖降魔、保佑海上航行,甚至能赐福送子。妈祖的形象既具有神话性,又具有艺术性和亲和性,体现了心理美、道德美与形象美、外在美的结合,突出了民众的审美取向。在传说中,作者虽然没有直接的议论,更没有直接的说教,却彰显出闽台神明传说中的人格培育导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神明传说的渲染,由崇拜而产生的妈祖信仰根深蒂固,进而制约并影响了民风民俗,成为一种奇特的地域性文化现象。与妈祖传说相似的陈靖姑传说、注生娘娘传说等,在闽台地域流传了千百年,早已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并沉淀在人们的意识内。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成了指导人们行为的某些规范和导向。这在许多方面,尤其在闽台妇女的生活中时时都可以看到她们的影响。榜样是供人学习的。闽台女性以妈祖、陈靖姑等女神为学习的榜样与崇拜偶像,学习她们的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福州府“田则夫妇并力而合作,女作多于男。女人能轿。洪武初,取女轿三十户以应内宫之役”。④“市廛阡陌之间,女作登于男”。⑤古田县“一日来古田,拔秧适初夏,青裙半绞扎,水泥和拨迓”;“三时唯此时最忙,不可不为夫子之助也。”⑥泉州“妇人芒屩负担,与男子杂作。”⑦兴化府“他邑国民责任皆男子负之,惟莆则男妇并重。田野妇女皆能躬耕,深山妇女皆能焦采。沿海妇女皆能捕鱼,家喻户晓,不烦督促,此全国所未有也”。⑧以故有人总结说:“闽妇最勤苦,乡间耕种、担粪、砍柴等事,悉妇女为之。”⑨神缘文化中的神灵,更是以神灵传说作为信仰依据,许多神灵信仰的生成都是先有传说,然后才有庙宇、信仰活动的。如义民爷,这个只出现在台湾的客家信仰主神,是客家人在台湾拥有的最特殊的信仰。缘于族群认同与历史成因等复杂因素而出现的有关义民爷的传说,在流传扩散的过程中,不仅普遍而深刻的进入北部客家人的生活中,更因义民成神的特殊背景,兼扮着特定的信仰角色和道德标准。义民庙常是要当兵的年轻人必去的地方,因为当时义民就是军人,是为了保卫家乡而牺牲的乡人,所以义民爷会保佑当兵的人。义民爷对民族、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以民族、社稷为重为先的无私献身精神也激励着世人。再如,关圣帝君,又称关帝、关老爷、关公等,曾随刘备东征西讨,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被认为是勇武和忠义的化身,成为“古今第一将”,最高的封号是清代顺治帝给予的“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有关关帝的传说从福建流传到了台湾,成为许多台湾同胞的一种独特的民间信仰和精神追求。在台湾先民的心目中,关帝作为来自故乡的神明,不仅能一如既往地保护他们,还是他们心目中故乡文化的一种象征。信仰活动之所以能维持和发展,往往有不断生成的“灵异传说”作为动力,尽管这类传说很可能是某些人刻意“编造”的。如保仪尊王、尚书公等,在闽台民众的心目中均是最受崇敬与信赖的英雄神。有关他们的英雄事迹、传说及精神实质,充分体现了闽台民众对中华民族正义节气、忠君爱国等人格的追求和向往,反映了闽台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忠义正气等人格追求与价值观。这些忠君名将的神明故事在闽台民间世代相传,成为影响民众行为规范、道德取向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心灵追求。可以说,闽台独特的神明传说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鲜明地体现出闽台民众的精神追求及对人生价值的独特把握,真实地再现了闽台民众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情感模式,对闽台民众的行为规范具有独特的匡正和导向作用。闽台神明作为正义主宰之神的存在,其传说中包含的忠义正气、舍身为国的精神,与民众的人格培育导向是一致的。闽台区域的先民早已形成对社会、民族、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及以民族、人民、社稷为先的无私奉献精神。这其中,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包含着正义节气的人格培育导向,并以朴实、实用的方式将这个导向代代相传。林国平教授指出:“某一地方的神灵要得到民众的崇拜、奉祀,他生前必有超人的事迹,若没有,老百姓也会创造出相关神话传说以确立或巩固对该神灵的信仰。”⑩确实,所有的闽台民间口头叙事都具有解释的功能:解释五缘文化中某一事项的来历、形成的原因。虽然它体现的往往不是“历史”的真实,却是“文化”的真实,凝聚着历代人们的智慧和情感。民众相信它的解释是真的,这就为五缘文化的建构提供了民间“理论”的支撑。

二、民俗传播与五缘文化的传承

民俗的传播促进了五缘文化的传承。民俗具有生活性和文化性双重复合的属性,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一旦形成以后就不会轻易改变,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它能按照自身的规律像风一样到处传播,任何力量都无法随意控制。建立在五缘文化基础之上的五缘民俗,同样具有这样的特性,这无疑有利于五缘文化的传承。例如中国的春节,源于上古时期的“蜡祭”,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甲骨文、金文中的“年”字都是谷穗成熟、果实累累的样子,最初一年就是依据谷物播种、收获一次的周期来确定的。每当农作物收割完成后,人们要举行“蜡祭”,用刚刚收获的谷物作为祭品举行大祭活动,感谢百神一年来的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以说,早期的春节属于神缘文化的范畴,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中华民族的春节习俗,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标志。在春节活动中虽然包含了丰富、深邃的五缘文化的精神内涵,但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却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是华人的一种标志性习俗。春节习俗不仅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而且随着华人的脚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现在,只要有华人生活的地方,就会有春节的习俗。随着春节习俗的传播,隐含在习俗中的五缘文化也得以传承。现在有些年轻人,特别是移居海外的第三、四代华人,大多已经不知道春节为什么要吃团圆饭,为什么晚辈要给长辈拜年,为什么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不知道舞龙舞狮、扭秧歌的真实意图,但仍然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春节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吸引他们的主要是春节的独特民俗形式,这也正是民俗传播的特点之一。可以不知道粽子的来历,但端午节吃粽子必不可少;可以不知道月饼的含义,但中秋节人人要吃月饼……从表面上看,民俗的形式比内涵更容易传承,或者说民俗的形式可以脱离内涵而单独传承。事实上,并不存在纯粹的民俗形式,内涵已经隐含在形式之中。月饼的形状、在中秋月圆之夜吃月饼,已经包含了崇月的内涵,只是某些个体不知晓而已。同样,当人们沉浸在春节舞龙舞狮、扭秧歌的欢乐之中时,已经表达了祈祷农业丰收的意识。与五缘文化相关的民俗,就是在这种不经意间传承了五缘文化,扩大了五缘文化的影响。以上从三方面分析了民俗在五缘文化建构中的功能,从中可以发现“五缘”衍生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事项,形成了“五缘”民俗。民俗成为五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缘文化结构中处于最表层,但也是最为民众所熟悉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影响最直接的。同时,民俗与五缘文化的紧密联系,民俗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对于五缘文化的建构、传播又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作者:郑芳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民俗在五缘文化建构中的效能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06934.html

    相关专题:江苏师范大学 怎样


    上一篇:高校档案网站建设调研
    下一篇:教师教学体育教育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