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心理学的借鉴

一、从研究对象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关系的分析

“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科学的对象。”[3]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之所以能够独立存在,正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各自有一个特殊的领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但是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的关联。目前心理学的内容涉及了人的“记忆、应激、心理治疗、爱情、说服、催眠、知觉、死亡、顺从、创造力、学习、个性、衰老、智力、性行为、情绪等问题”,[4]概括而言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就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正是因为一定社会背景下,一定的阶级对人们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人们的实际情况存在矛盾,才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了能让全体社会成员形成符合统治阶级意志的思想政治品德,古今中外的统治阶级都非常注重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教育,而专门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标志则是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学者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很多的见解和观点,直至今日依然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比较权威的定义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5]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前提和出发点。如果离开了人的思想与行为的相关研究,只怕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入手,因此,思想与行为可以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逻辑起点。思想与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而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则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思想”与“心理”的区别在于哪里呢?“所谓思想是主体对自身的社会存在及其与周围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主观反映,是为了适应主体生活的需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大脑对输入的外界信息自觉进行整合后的产物,它属于精神、意识现象的一部分,但不是它们的全部。”[5]“人的心理活动就是人的主观活动,就是现实的人在生活、实践中,作为主体在对待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主观活动,主要是脑的思想活动”[6],这里的“思想活动”主要指的是思维与思虑。从内涵上来看两者并无多大的区别,所以我们从表现形式上来作进一步分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在学科发展中形成了新的交叉边缘学科

(一)“综合性”学科的基本特点开启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学科交叉新局面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到了中国近代革命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问在当时的环境下并不具备学科建设的条件,可是根基却已经非常深厚。毛泽东就说过:我们对政治工作的研究有第一等的成绩,其经验之丰富,新创设之多而且好,全世界除了苏联就要算我们了,但缺点在于综合性和系统性的不足。[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政治教育才成为一门科学来进行研究,学科才开始建设。概括而言,作为一门学科而言,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而且有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倾向,并较早提出了在教育及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问题,以力图为社会实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建立虽然晚一些,但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来看已经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学有非常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但是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懂得很多的科学知识,“综合性”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学早在学科主体确立阶段就被定义为是“一门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心理学、道德学、教育学等基础之上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10]。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学科系统建设过程中其学科特点不断明晰,也有了许多新的特点,但是“综合性”的特点从未更迭,依然强调将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有益成分进行融会提炼、为其所用。“综合性”学科的基本特点开启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学科交叉局面。2005年,思想政治教育学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一个二级学科的同时,“心理学”被首次列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主要相关学科”中,这进一步说明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都离不开同心理学交叉性研究的开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的建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交叉发展的支撑点

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背景下,胡耀邦在1982年4月的《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谈话》中第一次提出了疏导方针:“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们进行教育工作、说服工作,而不是采取强制的、压服的办法和行政命令的办法。对人民群众中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我们要坚持疏导的方针,反对堵塞的方针。我们要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又疏又导。”[11]可以说,疏导方针的提出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结合的基础。在疏导方针指导下,一些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人就把学科应用的眼光投向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些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工作的学者专家也到心理学中寻找能开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钥匙。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在学科发展中都不约而同地面临着相互交叉的问题,最终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这门新兴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形成为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借鉴提供了广阔平台与有力的支撑。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在诸多方面都还有许多问题与争议,甚至有学者提出学科的交叉未必就要形成交叉学科。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如何主要取决于它自身能否对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做到真正的消化吸收,取决于它能否真正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契合实际需要的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都由此来决定。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心理学的借鉴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学借鉴的演进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学术交流与交往在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心理学的借鉴也在经历着一个由浅入深的演进过程。改革开放以后至20世纪90年代末,思想政治教育学已经注意到人的个性,能力、气质与性格等心理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这时期的借鉴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心理学原则、概念和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如1988年孙保东的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心理学原则》,1986年郭克敏、周毅刚的论文《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性格的鉴定》,1988年林佩的论文《需要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1993年李丽华的论文《运用心理学知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21世纪开始至今,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心理学借鉴的研究较前二十多年来说不仅是研究论文的数量有了增加,而且研究深度方面已经从概念和理论的借鉴扩展到方法论的贯彻,即从一定的心理学视野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如2008年徐俊的硕士论文《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王丽荣的博士论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等。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心理学的借鉴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注意的是在借鉴过程中不能实行拿来主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心理学知识借鉴中的规定

心理学研究人,是关于人性的科学,但心理学能否成为像物理、化学那样的纯客观科学,能避免牵涉到一切和人相关的价值要求与评价?牛顿-笛卡尔就曾试图把心理学建成纯自然的科学,心理学家拉希莱也认为“心理学只有和玄学以及种种价值绝缘并采用科学的现象学方法才能逃离现在陷入的目的论的和神秘的蒙昧主义”,[12]对此,潘菽则认为这是一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看法,“心理学的说明正应该使听的人能在自己的‘经验’中得到验证而不是与之避免牵涉”。[12]毕竟,人是自然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的存在,人的本质在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把人看作是和动物没有区别的一种存在,这种人化的心理学倾向是有很大弊端的,但只是用社会学或阶级性的眼光来看待人性,把心理学看成是阶级性的也不妥,心理学研究的现象具有阶级性,但心理学本身是无阶级性的。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并没有弱化,但无论是在道德教育还是政治教育中,都非常注重价值性与学科化的结合,心理学理论的灵活运用使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隐蔽性教育”“渗透性教育”方面取得许多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获得了显著的提高。为此,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只有借鉴和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13]问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借鉴的心理学应当是什么样的心理学,是西方的心理学还是中国的心理学?众所周知,尽管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有过不少涉及心理问题的论述,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典籍之中,但是心理学并没有在中国诞生。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以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此后,德国、美国都在心理学领域取得了许多成绩,尽管如此,“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近代心理学中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成分颇多,以至成为它的基调”。[14]在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果与这样的心理学发生了矛盾,应当如何抉择与取舍呢?科学的研究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而辩证唯物论就是科学的心理学需要的科学方法。中国的心理学家在研究与传播西方、苏联的心理学思想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吸收和消化的重要性。

如果一味只知吸收不知消化,那就成了“食而不化”,潘菽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曾在多种场合提出了心理学中国化的问题,并且在这方面的研究上身体力行地做出了许多的贡献。心理学要能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就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在吸收与批判国外的心理学和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发展创新,成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服务的一门科学。经过百年的激荡,现代心理学形成了五大理论,即行为论、精神分析论、人本论、认知论和生理科学观,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展开对人性的分析并取得许多优秀的成果,而中国的心理学思想也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交叉相融并不是毫无原则的合而为一,认为只要抓住西方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就可直接照搬到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来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如何对心理学的理论与思想进行恰当的扬弃和借鉴,如何实现内容与形式有机的结合,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未成熟,这将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必须经过的历练。传统以“灌输”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在现代信息社会,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人们的思想及行为也出现了复杂矛盾的特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在浅表的层面上,必须以人为本,既要遵循人的心理特征又要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方法与手段,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得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关系的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跨学科交叉借鉴心理学过程的反思,使我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中必须注意与心理学的学科渗透和取长补短,在此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心理学方法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贯彻和运用。

作者:王溪 单位:云南大学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心理学的借鉴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03388.html

    相关专题:地球物理学进展 物流成本控制论文


    上一篇:道德的社会导向功能作用分析
    下一篇:孝感配电通信网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