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拓展知识面,教学中要学会设置悬念,设计贴近学生的心理情境。
[关键词]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在学习活动中,兴趣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有兴趣的学习和无兴趣的被迫学习所产生的学习效果差异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每个教师都在寻找提高学生兴趣的方式。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可以运用哪些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呢?
一、教师要注意拓展知识面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信其道”,首先要想办法让他们“亲其师”,这时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魅力了。什么样的教师才有魅力呢?当然是学识渊博、见识广泛的教师了。思想品德是一门涉及面十分广泛的学科,虽然教材内容变化不快,但其中所包含的具体问题却在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如果教师只将精力放在钻研思想品德教材上,上课的时候,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给学生分析讲解各个知识点,学生必然会感到无趣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时代触觉,这样才能将思想品德课上得有滋有味,富有鲜活的时代生命力。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广泛地涉猎各类知识,积极地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熟悉各种文化、生活常识等等。拥有这些深厚的知识底蕴以后,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妙语连珠,把知识讲得趣味横生。同时,教师这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识渊博形象一旦确立,就会让学生心生敬佩之情,利于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产生兴趣。
二、教学中要学会设置悬念
平铺直叙的讲课方式固然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但如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总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没有意外,没有悬念,这样的课堂难免会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如何才能避免这种乏味感呢?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设置一些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悬念。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情节,将一些问题展示给学生,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又能活跃课堂氛围。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消费者权益》这框内容时,先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一段资料:在某市的一个商场内,一名女顾客让自己的孩子在过道处小便,一名保洁员上前劝阻,结果却遭到了这名顾客的辱骂和殴打,事后这名顾客给出的理由竟然是自己是消费者,在消费场所拥有合法的权益。思考问题:(1)保洁员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女顾客侵犯了保洁员的哪些权益?如果你在现场,会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来劝解这场纠纷?(3)保洁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以上这个案例并没有像以往的课堂一样列举一些消费者合法权益受侵害的案例,而是从“履行义务”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权益的问题。不同的问题角度让学生的思考兴趣大增,大家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这些问题来。而作为教师,也并没有急于公布答案,而是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带着悬念来听课。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听课兴趣,自然也就增强了教学效率。
三、设计贴近学生的心理情境
思想品德是一门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很多的内容设置直接与学生的年龄段挂钩,目的就是希望这门课程能够伴随着学生一路成长。按理说,这样一门与实际结合紧密的学科应当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对这门学科都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没能很好地贴近学生的心理,导致情境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学生缺乏认同感。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一定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心理,让学生能够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法律护我成长》这节内容时,就用一组漫画来创设情境,漫画的题目是《孩子去哪里了》,内容大致描述的是家长因为自己一时的快乐而把孩子丢到一旁,忘记了自己的职责。这样一个主题很快就引起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因为在以往,教师在举例时,通常是将父母放在正面的位置,强调父母是如何辛苦、如何无私,而这次却给学生列举了一个父母的反面教材,一下子就打动了很多学生的心。一些学生在看到漫画以后忍不住抱怨道:“我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我爸爸就知道工作,答应带我出去玩却从来没有兑现过”“我的妈妈就爱打麻将,一上麻将桌,什么都不管了,连吃饭都是叫外卖”……这样贴近学生心理的案例使学生开始对这部分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当教师将学生抱怨的父母的种种行为用《未成年人保护法》来加以解释时,很多学生都显得兴奋不已,有的学生还表示要回去给自己的父母普及一下《未成年人保护法》,整个课堂氛围显得非常热烈。虽然教材的内容是不变的,但如何将课上得精彩、上得有趣却是教师可以把握的。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魅力,争取让思想品德这门课程深得学生心,让他们真正地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这才是思想品德课最终发挥价值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建忠 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