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高校思政理论课创建思考3篇

第一篇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关于教学团队的界定,主要有两类:“一类观点认为,教学团队是由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另一类观点侧重教学的创新,认为教学团队应以先进的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动,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基地等建设为重点”。[1]这里,前者侧重于教学团队的工作目标,后者侧重于教学团队的工作任务与抓手。我们认为,教学团队是指从事相同教学任务和具有相近科研方向的教师,为完成既定目标,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所组成的学术组织。通常来说,教学团队担负着三大任务: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水平,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1.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是团队成员之间经过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发挥协同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实现团队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组织保证,面对形势发展和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越来越高的要求,仅凭教师个人的学习和探索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强化教学组织的团队合作理念,根据课程性质,组建教学团队,开展教学重点、难点攻关,实现经验交流与知识共享,强化集体智慧的作用,科学开发教学资源,形成一股教学方面的整体合力,加快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和竞争实力。当前高校有一批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人员,但是总的来说彼此之间教学与学术交流不够,资源分散,没有有效发挥骨干教师应有的传、帮、带的作用。建设教学团队,能够充分利用教师的优势,形成一支以教学和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教授、副教授为骨干,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从而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保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更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其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要有效地完成这样的教学目的,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对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求教师能在做人上取得学生的认同,在教学上能吃透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不断增强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而以上这些工作的开展,均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更需要凝聚集体的智慧,这就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改革中必须加强团队的交流与合作。

3.推进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教学质量是本科教学的生命,高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是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加强学科建设。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改革可谓是唯一的出路。改革开放以来,历经30多年的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和更加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课堂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显现。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与时俱进,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还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载体、教学方法等,有计划地、全方位地推进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和“精彩一门课”、“精彩教案”、“精彩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等各项教改项目,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针对性。而要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要整个教学团队的合作,需要集思广益,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仅靠个别教师的单兵作战显然是势单力孤的,这也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各高校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由于各种原因,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1.认识上存在误区。教学团队是一个新事物。对此,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内涵与功能在认识上还较为模糊。比如,有的学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为一种行政机构,于是在建设中就注重其层级与权力的分配,特别是在教学团队负责人遴选中往往受到行政权力的影响,很多二级学院书记、院长甚至更高行政职位的领导在忙于行政事务而忽视教学的情况下依然成了被选拔的对象;有的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师群体,类似于传统上的教研室,因而在团队建设上就缺少统一的目标与相应的管理措施;还有不少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等同于科研创新团队,所以就只重视其科研工作,对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的好坏兴趣不大。因为有上述不恰当的认识,所以就直接导致了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难以产出实质性的教学成果。

2.重申报,轻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需要通过申报和评选等程序才能获得立项。由于被批准为国家级或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的项目不仅可以使学校拥有声誉,而且学校还可以因此而获得一笔可观的建设经费,这就使不少高校都想方设法地争取立项,一味地搞“资源的整合”,而不管其是否属于该学科或课程群的教师,哪里需要哪里搬。而其中一些学校在申报成功之后,却少有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教学团队的建设中,团队成员之间缺少交流与协作。这种情况导致教学团队无法发挥集体优势,也无法使青年教师得到锻炼的机会,实现老中青相结合,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背离了加强教学质量、优势互补、深化教学改革的目标宗旨。

3.教学团队建设的政策与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少高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办法不多,团队内部的管理及团队工作运行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团队内部的保障激励机制还不健全,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如何把握规律、创新管理,提高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效性,需要从不同层次创设良好环境,从不同方面改革创新思路,从不同层面解决实际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想法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遴选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目前二者的关系问题还是一个尚未被人们完全认识清楚进而正确对待的问题。高校到底以什么为中心工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最高目标。因此,教学是高校唯一的中心,任何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并为之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强化学科建设意识,进行科研,可以增加教育教学的科研含量,以学科建设有力支撑课程建设。但是,科研只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不是课程建设的重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顾名思义,重在教学,要将那些在扎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线、业绩显著、团队意识强的教师组成的团队遴选出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

2.选拔和培养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带头人。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形势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无疑成为高校师资团队建设的重中之重。一位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带头人则应德才兼备,应不仅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的学术思想,而且还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要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较好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选拔与培养具备这样特质的团队带头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长效机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是否通力合作,发挥好集体优势,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关键还在于落实好制度,完善教学团队运作的体制机制,保证团队成员能够真心、安心、顺心地做好教学的各项工作。因此,要改革和完善选拔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流动机制、激励机制、深造学习机制和职称评聘机制等。通过切实有效地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真正提高、吸引和稳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学实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作者:赵诤 工作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

第二篇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界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主要包括狭义和广义的两种观点。前者认为实践教学区别于课堂教学,是利用社会实践等空间组织的教学活动,主要采取参观、实地考察、实地调研、现场参与等形式。后者认为实践教学,是指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践操作为主,采取原著阅读、研究讨论、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和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狭义的实践教学把社会实践作为唯一形式,而广义的实践教学则把大学生开展的所有社会实践活动都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这些认识的偏颇主要是未能正确区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

(一)理论课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辨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本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一教学过程的两个环节,它们的区别不在于是课内还是课外进行。因为,从实践的角度看,实践教学可以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内、校园中进行。教师对于课堂内是否可以开展实践教学一直存在不同意见。我们认为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场地,这个场地既可以进行理论教学,也可以开展实践教学,区别在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上。例如,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上台讲课、课堂讨论、师生对话等都有学生参与,但这些教学方式直接服务于理论讲授,其属性仍是理论教学。只有那些在课堂内相对独立于理论讲授形式之外呈现的实践活动方式才属于实践教学,如开展历史情景的模拟活动,组织学生放映自拍的“道德实践“”法治实践”的微电影等。

(二)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辨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实践活动。虽然都是大学生的实践活动,都以增进学生与社会的交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但前者是“实践教学”,后者是“社会实践”,有无“教学”成为二者之间的分水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课程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实际以更好地感悟、消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理解、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过程。这种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巩固和深化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及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宽泛。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下,以课堂传授的理论知识为依托,通过学生对社会实际生活的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以优化的过程。这样的界定相对于狭义的实践教学而言,没有把空间局限于学校外面的社会,而着重强调了学生对社会实际生活的参与和体验,这样的体验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相对于广义的实践教学而言,没有把校园的第二课堂、“三下乡”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直接关系的大学生实践活动也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样的界定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拓宽了活动空间,也明确了活动边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利用直观鲜活的社会图像、现实情境模拟等,让学生参与其中,间接获得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也可以通过参观、调研等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知社会、体验人生,以实现“教化”与“内化“”知”与“行”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无论是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还是社会实践教学,均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这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决定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基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构建起课堂、校园、社会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内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师要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考虑到教室提供的设备等基本要素来设计课堂实践教学方案,并鼓励学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大胆运用教室各种设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是讲理论的,理论具有抽象性,单纯的理论教学使课堂气氛显得较为生硬和死板,容易缺乏吸引力。通过开展如表1所示的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引入教学领域,能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些具体生动的实际问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有很大的提高。

(二)校园实践教学

校园实践教学是指在校园内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师要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从大学生成长的规律出发,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设计校园实践教学方案,鼓励学生走出本院,在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中进行调研、演出等活动。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是他们开展社团活动,施展和提升自己多方面能力的场所。通过开展如160页表2所示的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班级院系,了解其他学生的关切,既能扩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也能使他们把国家命运、学校发展与大学生的成长需求联系起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个人权益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关联,消除网络上的消极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教学是指在社会上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到现实社会中去接受锻炼、体验生活、了解社会,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思想政治素养和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学生人数多,集中组织比较困难,宜采取学生分散进行的方式。组织学生在社会大课堂这个环境里开展如表3所示的活动,通过参观学习、访问调查,掌握大量的相关信息和第一手资料,获得思想体验和情感体验。这有利于学生感受民生,认识国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有利于学生拓展能力,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走正确的成长之路。实施课堂、校园、社会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拓展了教学空间,实现了课内课外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性格能力等各项特点得以充分展现。例如,有些学生有较强的历史使命感、民族责任感,喜欢纵论古今,畅谈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则让他们成为课堂实践活动的骨干力量。在活动中,这些学生广泛搜集材料,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学习的自主性得以充分调动。有些学生思维缜密,善于思考,比较关注细节问题,他们成为校园调研和社会调研活动的领头人。在活动中,他们带领自己的小组成员设计问卷,调查统计,撰写调研报告,不仅提高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度,也加深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思索。有些学生擅长编剧,爱好唱歌朗诵,他们成为唱爱国歌曲读经典活动的主力军。在活动中,他们组织小组成员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等诗词,朗诵《共产党宣言》节选等经典,表演“新文化运动”等话剧,“演员们”全身心投入,观众情绪高昂,也能获得到很好的教学成果。学生在课堂、校园、社会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中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成了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教学过程的推动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只是坐观其成。教师在活动前的筹划布置、活动中的激励指导、活动后的引导评价对于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向学生讲清楚活动的目的、要求、程序,使学生明确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进行的流程。在活动进行中,要随时了解学生准备的情况,并给予鼓励和指导。活动完成后,要及时总结评价,特别是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价值判断、思想认识、行为方式、性格特点等问题,要迅速纠偏,正确引导。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当然,在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服务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的内容相结合,而在具体探索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没有能密切结合,出现了为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进行实践教学的时间在理论教学的中间进行,最好间隔3~4周一次。这样既能使实践教学较好地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又能使学生把理论教授和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有静有动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总之,课堂、校园、社会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突破了传统上认为只有“走出去”才是实践教学、忽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的误区,拓宽了实践教学的空间,是一种能覆盖全体学生,可以持续开展的实践教学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具有极强的探索意义,值得继续深入尝试和研究。

作者:戴小江 工作单位:重庆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第三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标准和要求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根据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6号文件———《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而开展的。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宣传部等相关部门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文)、《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文)、《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文)、《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文)六个文件来详细分解和部署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各个方面的工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取得的成就

(一)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

现在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越来越丰富,许多学校都纷纷开设实践教育基地以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种实践教育基地是多种多样的,一些是通过学生去基地实地参观和听讲解来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党的革命史的,例如我院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前往遵义、广安等革命圣地去参观和考察,通过实地的感受来理解和体会今天幸福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是由多少英烈用鲜血和智慧换来的。另一种实践基地就是实践实习基地,通过让学生们走上实习的工作岗位接受检验和锻炼,特别是农村的实际的工作岗位,如村长主任助理、妇女工作等等,来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真正体验和感受社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白自己的差距和问题,在返校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加努力上进。例如我校寒假提供的不少带薪实习的岗位,以及暑假期间提供的三下乡活动和挂职锻炼等,都是我校通过各方努力而建成的实践教育基地,可以提供给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地。

(二)重视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环节

很多学校曾经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多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都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只注重过程,不注重教育的结果,导致很多学生在生硬地被动地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够掌握思想的精髓,反而由于不懂不会而产生逆反心理。现在不少高校开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教育环节中的参与程度。比如我校前几年非常有名的“家长学生两地书”活动,就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通过让学生给家长写信,家长给学生回信的这种方式,促进了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也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在自我参与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教育,学生也能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感受家长的关爱和教育,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经历来教育和改进学生的思想。这种方式非常自然,没有考试那么给学生压力,只要是参与了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思想教育,比起灌输式的理论教育,这种由学生本人参与的教育方式更容易在学生中引起共鸣,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三)充分利用文体娱乐、大众传媒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在文体娱乐活动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时期,党的宣传队就长期开展文艺慰问演出、编写小册子大字报等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时期,这种通过文体娱乐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正在不断创新。学校教育中不少学校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由于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各种传媒方式层出不穷,我们宣传党的思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从原来的单一的书本教育,而扩展到网络宣传,甚至一些QQ、微博等新式的宣传工具都逐渐成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例如有些老师在网络上开博客,同学们通过在博客中跟帖、提问的形式与老师交流和沟通,老师也通过这种方式解答学生的疑难,及时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有些老师通过关注和收听学生的微博,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跟进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生活。有些学院也开通了官方的QQ群,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方便联系,也可以统一思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重实体性教育,轻寓他性教育

实体教育主要是指我们的课堂的理论课教育,而寓他性教育主要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寄寓于其他方面,例如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管理等。虽然目前各大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寓他性教育的必要性,但是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更加注重实体性教育。人们总是错误地以为只有通过正式的方式给学生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才能够使学生得到系统而完整的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把握。然而这种纯理论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经渐渐地显示出一些弊端,尤其是被一些理论知识不够融会贯通、只会照本宣科的政治课老师长年累月地反复教学以后,学生反而对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抵触心理,有时甚至讲课非常巧妙和技术娴熟的教师尽管讲得十分精彩,无奈学生早以其固有思维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课而不能真正地聆听和欣赏这些优秀教师所传达的思想。但是将思想政治教育隐形地贯彻于娱乐和生活中,反而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校的人文环境的建立,对学生就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如果一个学校没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学习氛围,到处都是充斥着商业氛围,那么无论这个学校在招生的时候是有多高的分数,大部分同学在入校以后都会被这个学校的校风所影响变得更加物质化而不是更加具有学术追求和研究精神。

(二)重视政治需要,忽略大学生心理接受规律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根据国家的具体规定实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是指导性的纲领性的文件。该文件对在校大学生应进行哪些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详细而又明确的规定,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以采取纯灌输式的教学。不少大学在贯彻执行中央要求的时候,片面理解和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对学生心理接受规律不够关注,一味地给学生开设相关的理论课却不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过程中,要关心学生的不同需要,必要或可能的情况下对不同水平和具有不同需求的同学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老师应当真正关心学生,而不是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念”给学生听,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把握学生的心理接受规律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进学生心里。

(三)实践活动中更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

各个高校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动,例如大学生下乡实践活动、歌咏比赛、义工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等等。这些活动都是非常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通过这些载体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然而,我们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校园各种活动丰富多彩,但是在活动中应该倡导和引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充分落实。例如义工活动和志愿者服务,这是锻炼大学的意志和品质,培养大学生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非常良好的活动,但是很多学校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活动开展得本身是否顺畅、是否能够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而忽略活动本身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和引导,因此造成一个活动可能开展得轰轰烈烈、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反响,但参加活动的学生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和讨论,组织活动的老师没有就学生开展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所学到的东西与学生进行交流,只是使学生具备了开展此类活动的技能,而没有在思想上有重要的感悟和启发,这是很多校园活动开展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作者:刘薇薇 工作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国际商学院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思政理论课创建思考3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96335.html

    相关专题:财务管控模式 税法学第五版课后答案


    上一篇:色谱系统的工程设计
    下一篇: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