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古城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古城镇具有古老独特的建筑外观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古城旅游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各地在古城镇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如风格雷同,保护意识淡薄等。本文以青海省湟源县丹噶尔古城为例,分析古城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实现古城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丹噶尔古城;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十一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均将旅游业作为其支柱产业来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古城镇以其丰富的历史人文背景与独特古朴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在古城旅游业崛起的同时,由于对古城资源保护不力,古城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旅游业,如何保护与利用好古城镇,实现古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地政府与旅游部门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丹噶尔古城为例,分析古城镇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一、丹噶尔古城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丹噶尔古城位于湟源县,距西宁市40公里,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它是丝绸之路南线上的要塞,享有“茶马互市”、“小北京”、“海藏咽喉”之称,也是商业、军事、宗教、民俗等多元化交融的重镇[1]。2009年青海省对丹噶尔古城进行了保护性开发,丹噶尔古城以其独特的古城文化特色与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有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前,古城已被评为“西北十大旅游古镇”,秉承着“做大、做精、做优”的发展思路,当地政府不断挖掘古城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形式,成功举办了六届丹噶尔古城民俗文化旅游节、丹噶尔“腊八节”和“六月六”城隍庙传统庙会,并举办了乡村旅游美食节、民俗文化展示活动等。景区内的传统餐饮街、居民开办的农家乐、特产销售店、特色小吃店也为古城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性作用。当前,古城旅游产业已成为湟源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产业所创造的收入总和已超过其它产业。据相关统计显示,2015年古城共接待游客168.4万人次,实现旅游增长18207.9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8%与34.7%。

二、丹噶尔古城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业管理机制混乱

当地旅游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均跟不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开发机制尚不健全,各主管部门间的权责分工不明确,政出多门现象突出。对旅游企业管理的权限分散,对旅游开发与营销宏观调控能力弱,投资引导能力不足,旅游商品设计、开发与销售等环节薄弱,导致旅游综合经济效益偏低。从微观层面来看,古城旅游业仍处于小、散、弱、差水平,整体竞争力不强,管理服务水平较低,收入不稳定,经营困难。

(二)基础配套设施滞后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招商范围小,融资渠道单一等原因,丹噶尔古城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与维护不到位,直接制约着古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这是由于在开发过程中低估了游客对丹噶尔古城旅游的追捧热度,因而造成停车场、卫生间、餐饮场所、购物场所、旅游交通等设施匮乏,适合自驾游的交通配套设施也严重匮乏[2]。另外,景区的排水与环境保护设施均有待加强,导致古城内吃、住、行等条件均较差,旅游接待水平低。目前,城内专门用于接待游客的宾馆与星级旅游饭店只有3家。因此,每当旅游旺季,游客往往无处投宿,极大影响到游客的体验。

(三)建筑原貌遭到破坏,古城原真性受到威胁

古城原真性受到破坏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相对来说,很多自然因素是可以避免的,这主要和当地的保护力度有较大的关系。但人为破坏,人造景点等均会给古城造成较大的破坏,使古城的人文景观发生明显变化。一是城内原住民大量外迁,导致古城旅游人文环境原真性面临消失的危险;二是未充分挖掘并发扬光大古城内的优秀文化传统;三是过度开发的饭店、旅馆、小卖部破坏了古城原有建筑风貌,打破了古城建筑、人文方面的自然格局,极大影响到古城人文景观的原真性[3]。四是缺乏环保意识,对古城环境承载力预计不足,旅游容量过度饱和,游客过于密集,所产生的资源消耗问题也日益突显。

(四)旅游策划单一,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

丹噶尔古城至今仍保存着很多古老文化建筑,都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老建筑。其中,不少古建筑内有古戏台,曾上演着极具地方特色的戏剧,但绝大部分游客并不知道,更没有机会看到演出。古城内有亮点、卖点的文化并未得到有效开发,并且产品开发形式较为单一,一般为陈列式与舞台化的表演,而缺乏与游客互动性的文化旅游项目,导致古城文化感染力不深,给游客千篇一律的感觉。此外,与古城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无明显地域特色,缺乏独特吸引力的精品线路与精品景区。景区内的旅游商品主要是藏式商品,品种单一,包装简陋,附加值偏低。而丹噶尔皮绣、剪纸、排灯、香包等富含古城文化内涵的工艺品开发还非常滞后。陈醋酿造与银匠打造产品的开发也才刚刚起步,未形成和旅游市场相配套的产业链。

(五)宣传不到位,品牌效应弱

营销宣传是提升丹噶尔古城景区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湟源县资金不足,营销手段落后,整体宣传力度较小。总体来看,当地景区对外宣传促销水平处于初级阶段,旅游宣传策划与创新明显不足。此外,景区内交通、餐饮、宾馆等行业间形不成合力,加上服务水平不高,导致客源市场范围较窄,古城知名度不高。

三、丹噶尔古城旅游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找准自身定位,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要想实现丹噶尔古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先找准自身定位,挖掘古城文化内涵,避免旅游项目与旅游商品同质化问题,从而形成独具丹噶尔古城文化的旅游特色。丹噶尔古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色,可确立打造“文化旅游名县”的发展战略,将其纳入青海省精品旅游线路以及环青海湖旅游圈的旅游网络中。同时,县政府与旅游主管部门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古城旅游可持续发展观念,并将其作为古城发展规划的核心指导思想。在开发过程中要合理开发,优化利用,力争在古城建筑与文化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邀请高水平的规划专家与专门的设计科研机构,编制丹噶尔古城旅游规划与策划方案,充分发挥当地旅游业的后发优势[4]。

(二)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整合,逐步完善软硬件设施

当地政府要围绕古城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对各部门的引导,使部门间加强协作,树立丹噶尔大旅游观,从而增强部门合力。与周边地区在市场拓展与宣传营销、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推行区域联动战略,从而提高本地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湟源县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古城内的相关软硬件设施,如厕所、垃圾箱、旅游标志牌、旅游咨询服务、旅游紧急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市场调研,建立一定数量的四、五星级酒店,以满足高端旅游消费,同时,还要满足大众休闲需要,大力发展品牌连锁酒店,特色民居客栈等,并加强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的建设。同时,旅游主管部门还要联合古城内的各类饭店、宾馆,共同向游客提供统一、实时的旅游信息,包括景点交通往来、食宿预订、娱乐活动、民俗特色等信息。这样既能方便游客找到需要的信息,也能扩大古城的知名度。此外,还要加强对古城内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其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以良好的形象,优质的服务来为八方游客服务,成为丹噶尔古城的形象大使。

(三)充分挖掘古城文化内涵,创新旅游产品

只有充分挖掘古城的文化内涵,将其融入到旅游产品当中,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的体验,并提高古城旅游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丹噶尔古城可根据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塑造全新的旅游形象。比如,可以西王母故里、古丝绸之路、文成公主进藏等历史文化为载体,精心开发设计出一系列的旅游文化活动。可通过演出、节庆活动等形式来展示古城的文化创意形象,力争找到文化和旅游的最佳结合点。此外,要将人文环境传播理念与古城景观设计相结合,突显出相关的主题与个性,打造古城旅游新形象。同时,还要根据游客的需求,开发一些具有特色的游客互动项目与旅游产品。比如,可让游客参与到刺绣、饮食制作、歌舞、曲艺等活动中,让他们在参与娱乐中领略到民族历史文化。在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包装、营销方面要进行系列化设计,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工艺品、民族工艺品等,从而形成品牌整合优势[5]。

(四)加强管理,保护古城的原真性

当地政府首先要加强对古城区旅游规划管理人员的管理,定期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管理者的业务素养。其次,对开发经营者与当地居民进行环保教育,让他们树立科学发展观,主动保护古城内的建筑与文化,促进古城内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再次,要加快对景区承载量研究,确定景区游客承载量,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可采用步道调控客流量,对游客实行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区引导。同时,在景区内配套具有环境教育功能的基础设施,并制定相关游客管理制度与奖惩措施,引导游客爱护环境,自觉遵守旅游规范。此外,还要加大对古城风貌的保护力度,设立古城文化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治理周边环境,修缮受损的古建筑、古民居、古文化遗址等。

(五)加大营销宣传力度,打造丹噶尔古城旅游品牌

为促进古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古城旅游营销工作。首先,要抓好常规的旅游宣传活动,主动参加国内各种类型的旅游交易会,制作旅游画册,播放电视形象宣传片。同时,还可邀请专业的词曲作者为古城量身打造旅游宣传曲,并拍摄MTV。也可借助名人效应,选择国内知名艺术家拍摄景区推介广告,打造古城旅游品牌形象。其次,要丰富宣传形式,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栏目、网络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并建立和游客的交流平台,扩大古城知名度。

参考文献

[1]王雪梅.论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31(5):116-121.

[2]吕勤,黄敏.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28(1):6-14.

[3]贾红海,袁秀芸.丽江旅游业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J].区域经济,2014,32(4):128-129.

[4]张满生,朱承强,周利方.我国古城镇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09,16(22):125-126.

[5]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39-41.

作者:马甜稚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古城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93362.html

    相关专题:文化整合的例子 灌溉排水学报 小木虫


    上一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探究
    下一篇:广告设计的有效介入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