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道德小品表教学演法”的基本要求
(一)综合使用高校道德教育力量
众所周知,高校道德教育是由思想政治理论(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学工部和党团组织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学生自主的“道德小品表演教学法”的实施也需要各种教育力量相互配合、彼此协作来完成。其中思政课主讲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确定道德小品的选题范围,向学生提出原则性的指导和具体要求,并首先在思政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其他教育工作者起协作作用。因为思政课是我国高校的必修课程,覆盖着所有在校的大学生,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而系统的道德教育内容和资源,且授课教师一般均接受过专业训练,对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有着系统而深刻的理解,因此在高校道德教育中,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和课思政课主讲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其他教育方式和其他教育人员难以比拟和取代的。但思政课课时有限,思政课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有限,因而在学生道德小品的创作、排练、表演过程中不可能全程组织、指导,必须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党团组织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虽然学生在道德小品表演过程中需要教师指导,但这种指导不是强制性地或机械性地对学生进行操练。除了对于原则性的错误教师应予以强行纠正外,其余的所谓“指导”就是协助学生、服务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自主决策、自己负责。一句话,要在活动中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发挥和自主判断。因为“成功的责任教育意味着摒弃传统的强制性的道德灌输,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道德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负责的人”[2]。不在自由和自主条件下所形成的道德责任仍然是他律性的客观责任,正所谓“如果没有自主的判断,行为也就无道德可言”[5]86。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离开了“兴趣”,学生的道德小品表演就变成了教师硬性的强迫,学生在活动中的自由和自主就无从谈起,通过活动形成自律性的道德责任也就成了不可能的事。因此,在实施“道德小品表演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1.将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与他们的思政课期末成绩相挂钩思政课教学本来就包括实践教学,所以其成绩理应包括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成绩。学生的“道德小品表演”活动作为思政课主要的实践教学方式之一,应当在他们的该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如10%~15%的比例较为适中。2.设计一系列的公平公正的竞赛当代大学生竞争意识较为强烈。利用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在道德小品表演中建立公平公正的选拔、竞赛和奖励机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这也是正确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具体做法,也属于道德教育范围。
(四)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道德教育环境是健康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必要条件”[6]。同时,校园的道德教育环境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道德塑造作用。因此,创建一个优良的校园道德教育环境,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校园道德教育环境就是包括物质文化环境以及精神文化环境在内的校园文化环境。其中物质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绿化和美化等物质形态,精神文化环境是包括诸如学校规章制度和领导体制在内的制度文化环境以及诸如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内的观念文化环境。所以,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就是从上述各方面强化积极因素,消除净化因素。在实施“道德小品表演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把那些好的剧本、图片、视频和先进人物的介绍等,添加到校园物质文化形态中去,把活动中好的经验、做法、程序等加以制度化、纪律化,添加到校园制度文化中去,把道德小品中反映出的一些道德观念加以倡导,落实到师生的观念和行动中去,优化校园观念文化环境。由此创造一个领导和教师作风正派、管理严格、学习风气浓厚、人际关系融洽的工作环境;一个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习环境,一个助人为乐、互谅互让、爱护环境的生活环境等。唯有如此,学生在道德小品表演中接受的道德教育才能生活化,道德观念才可能转化为道德行为,不会随着活动的结束而淡化甚至消失。
二、“道德小品表演教学法”的实施机制
“道德小品表演教学法”的实施机制就是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小品表演活动”过程中制度化的规范和程序,旨在保障学生的道德小品创作、排练、表演活动能够切实得到落实,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它包括领导机制、师资力量协调配合机制、表演机制和评价机制。
(一)领导机制
要建立一个能够统领高校思政教育各方力量的领导体制,为学生的道德小品表演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第一,将高校学工部和团委等具有思政教育功能的部门纳入“思政课教学部门”管辖领导,因为高校思政课是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第二,要让一个校领导(如书记或副书记等)统一分管所有思政教育部门,由他要求、推进思政课教学部门、校团委、学工部等相互沟通,共同制定实施“道德小品表演教学法”的各种规范,并组织开展活动。
(二)师资力量协调配合机制
在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细则,明确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生会和团委及各系部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学生道德小品表演活动中的职责、任务,使全校从事思政教育的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各负其责,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三)表演机制
这个机制涉及道德小品的创作、排练、表演、竞赛等几个环节的规定和程序。首先,思政课教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弄清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并与教材中道德教育的内容相结合,在与其他部门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充分研讨之后,确定道德小品的最佳选题范围。其次,思政课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班级向学生提出道德小品创作的各项要求,并按照10~15人的规模,将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道德小品创作和表演小组,指导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道德小品创作。再次,由班主任、辅导员和党团组织工作人员按照分工和职责协助思政课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排练,以保持和提高学生排练的热情,及时解决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由思政课教师组织各小组在教学班上表演道德小品,同时对作为观众的学生提出“写评价意见”的任务,并根据评价结果选出优胜者,推荐到各系部参加比赛,各系部比赛的优胜者参加全校的比赛。
(四)评价机制
“没有教学评价的教学活动是不完整的,也是不能可持续发展的”[7]68。这里的教学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评价,评价他们在活动中的工作量和和工作态度;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他们在道德小品表演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和劳动量。只有这两个方面的评价严格了,才能提高师生开展这种实践教学的积极性,避免走过场现象出现。为此,思政教学部要与各相关部门共同研讨制定评价标准,建立并畅通各种信息搜集和反馈渠道,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对照评价标准,对参与活动的师生进行评价,对优秀者予以表彰。目前,道德小品表演教学法是我国很多高校在道德教育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但效果有很大差异。因此,有必要总结经验,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守龙 单位: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