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思维:从常规思维到非常规思维
1.突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在我们生活工作中逐渐总结产生的,当我们需要思考问题的时候,其往往能够加快我们思考的效率,并快速地解决问题。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在形成思维定势之后,人就很难接受其他的思维,这样就阻碍了我们进行创新思考。学校要实现创新管理,就需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只有这样才能发散思维,独辟蹊径,更好地解决学校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2.打破固定模式要想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就要不拘泥于固有的管理理论、模式,这样学校的管理才能焕发生机。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灵活掌握国家的相关的方针、政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把握学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找出符合学校发展的办学策略。在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之后,还应该追求更高的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带动学校的全体成员来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只有打破了传统的、固定的模式,善于思考问题,敢于思考问题,才能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引领学校的发展。3.打破条条框框的约束制度对于现在的学校管理是必要的,但是在管理当中不能受到制度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制度虽然能够使得学校的各项职能更加畅顺地进行,使学校得到有序的发展。但是制度更多针对的是过去而不是未来,管理者不能受到制度的过多影响,受到了束缚,相反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敢于打破既成的制度规定以及陈规陋习,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4.敢于突破经验学校的管理最终都会落到人身上,无论多么经典的理论、模型都会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只有敢于打破既有的经验,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校的管理。
二、管理目标:从外设到生成
要促使学校管理目标的自我生成,就要下移管理的重心。在这种下移的转换当中,上级教育行政机构应削弱其监督职能,将学校管理的权力下放到学校层面。学校的自主、自我管理以及学校消费者的积极参才能加速其目标的生成。在现实的管理中,如果我们真正落实校本管理并大力推行,就会大大促成管理目标的自我生成。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应该被削弱,而学校的管理权力则应该加强,这样才能更快地加速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为了更好地进行校本管理,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权力下移集权和权力下移本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管理理念,集权更倾向于标准化的管理,其往往希望通过程序化的控制来减少学校中问题的发生,这样使得管理者需要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进行请示—批复这个环节,一旦发生严重的危机的话,将很难解决这些问题。为了实现校本管理,就需要使职责进行下移。在学校管理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校可以利用自己的职权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2.自行管理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学校不过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落实教育政策的一个环节。也正是因为这样,其免不了要受到来自学校之外的教育行政机构的命令,这样就使得学校缺乏主动权和问责权,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候的解决能力就十分脆弱,需要进行大量的请示工作。而当学校得到了管理权力之后,学校就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其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力,学校的管理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和调整相关的管理策略,这样才能调动全员的积极性,更加合理地分配人力资源,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3.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组织绩效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学校要实现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就需要提高学校的绩效考核管理水平。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生成,就需要学校的成员广泛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之中,并充分创设有利于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环境。只有创造这样的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对学校成员起到激励作用,学校成员才能产生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使其以主人翁的姿态来进行学校的管理,这样对于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管理模式:从理性的科学管理到非理性的文化管理
理性管理模式遵循的是应用论的法则,其将管理中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简化,使其还原为个体,这些个体的要素的总和就构成了理想管理的规章制度、方法手段,由于将现实的联系人为地简化,使得其固有的联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造成了事实在一定程度上的偏离,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学校,就需要摒弃这种理想的管理模式,而选择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创设民主的管理氛围,赋予教师话语权力管理者在进行学校管理的时候,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尊重教职工的主人翁身份,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这样他们才能得到情感上的依托,心理才会产生满足感和归属感。我国大部分的学校实行的都是校长负责制,这样的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地调动教职工参与到学校的监管和管理当中,提高管理工作的民主性。具体来说,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的加强:其一,管理者应该保证教职工参政议政的权力,并对教职工的这种权利进行制度保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循。其二,加强对相关代表的培训。教代会代表是参政议政的重要人员,为了保证其参政议政的效果,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这样不但能够保障其基本权利,还能增强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其三,管理者应该拉近与教职工之间的距离。为了创设民主的管理氛围,管理者应该深入到教职工当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倾听他们的声音。2.关注教师的存在问题,尊重教师的人格管理者在对教师进行管理的时候,有一定的功能性关系,管理好教师,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这样能够提高管理者的业绩,从而使学校被更多人认可。由于管理者和教师之间存在着这种关系,教师缺少自己真实感情的表达,在与管理者的互动之中其实掩盖了自己的内心的真实需求。管理者应该多进行换位思考,要关注教师存在的问题,尊重教师的人格,以平等的姿态来进行管理,这样才能给予教师更多的自我空间,更加有利于教师的自我管理,对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3.重构教师的自我意识,提升教师的主体价值需要调动教师对自我的一种尊重,而教师的这种自我尊重感来源于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成就感。只有调动教师的这种热爱和成就感,才能使其从自己的职业中感受到幸福。学校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只有使教师树立这种自我尊重感,才能使其在工作中有饱满的激情,才能使其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所成就,才能使其在自己的职业中收获到幸福的味道。
四、管理评价:从单维到多维
单维的管理评价突出的是鉴定的功能,评价者从一个侧面或者整体来对被评价者进行评判,看被评价者是否达到了自己的要求。实际上这种评价并不能发挥激励、导向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学校并非处于主体的地位,其在评价方面并不存在主动性,各种检查和评比都是为了应付外界的要求,这样不但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学校的教学互动也有很大的影响。这样单调的评价行为,对于学校来说并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更多的是敬畏和抵触。复杂范式坚持学校的主体评价的地位,认为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构建这个过程。评价结果并不是为了打击教师的积极性,而是为了解放教师,使其自由的发展。为了取得良好的评价反映,就需要加强对评价情境的创设,淡化控制意识,强化服务的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为此,学校应该弱化外部因素的控制,调动被评价者的主动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反省,整个评价应该由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共同来完成,这样才能实现多元价值观念的融合,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这样就构成了多维评价的特征,具体如下:1.评价角度的多样化在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利用不同的参照标准,并将相对评价、个体评价和绝对评价结合起来,只有确定了科学的评价标准,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功能各有不同,为此,需要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的状态。根据评价对象和范围存在的差异,将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结合起来。以评价的方法来进行划分的话,还可以将评价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在评价的时候应该破除以往那种优胜劣汰的思维,要以复杂性思维统领评价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多方的利益要求。2.评价内容的综合化学校的评价是基于总体工作的评价,其重点是对学校的管理运行状况进行必要的了解,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展开情况。这其中包括经济运营状况、学术研究情况、人际关系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加强综合的评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学校的管理脉络,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学校的管理。3.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一定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解决,如果缺乏被评价者的参与,看待问题就缺乏全面性。在对学校的管理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和信任学校,不能仅仅把学校作为一个被动地参与者,而应该充分体现其主体性。当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部门等评价指导的时候,学校应该组织全校人员参与到评价中来,这样不但能够创造民主的氛围,还能够充分调动教职工、学生对于学校管理工作热情,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管理绩效。
作者:李哲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