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即依据学生的生命体质特征,通过系统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和启迪学生的生命意识,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着素质化、人本化的发展要求,我国各省市相继进行了新一轮的历史课程改革。从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指导下,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变化:第一,历史教学从关注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政治教育发展到注重能力、情感的全面培养;第二,教学目标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将三个方面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形成一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课程内容安排上,新课改采用模块加专题、必修加选修的课程结构,给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第四,新课改的教学评价机制更侧重于教学的生成性、过程性、全面性发展,关注学生生命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2.生命教育视角下传统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历史学科是关于鲜活的历史人物和真实的历史现实的一门学科,历史是充满生命力的、有活力的,它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的素材,在生命教育的实施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我们身边出现了很多生命生存和发展能力低下、生命情感缺失、价值观混乱和主流价值观丧失等多种现象,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中对于生命教育的缺乏和漠视。当前,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在生命教育方面的缺乏主要有:
第一,单纯重视知识,忽视学生的生命情感。目前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指挥棒,完全漠视生命安全、生命价值意义、生命情感,知识凌驾于生命之上,学生和教师被知识控制和牵制。传统的讲授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将知识整理总结,以固定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讲授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理解、思考、课堂参与,使学生和鲜活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产生距离。一方面,学生的生命整体被边缘化,更重要的是,由于偏重基本知识的认知,忽略了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认识。
第二,功利主义异化学生生命。人们较多关注物质世界,关注利益关系,使得教学中出现科学类学科教育盛行,人文社会类学科教育衰落。在唯理性教育的观念下,教育成为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阵地,较少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全面发展,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不是从学生自身条件需求出发,而是符合社会的需要,大大忽略了教育的内在价值,即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的作用,注重对知识、理性智能训练,缺失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将会误导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异化学生生命。
3.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对策
第一,教师应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对教师崇高职业的概括和总结,恰当的说明了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教育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应本着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原则和理念,以实现学生的快乐、自由、健康成长为宗旨,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去践行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学习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关的教育理论知识,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积极参与一些历史学习研讨会,以了解当前关于历史教育教学的最新学术动态。
第二,通过体验式教学,丰富学生情感。历史是关于已经发生过的人和事件的一门学科,历史是由无数鲜活的人物和真实的事情组成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以历史问题为主线,以师生深入历史情景为前提,采用体验式教学——问题情景、角色情景和事件情景的方法和途径,真实而全面地再现历史现象和人物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历史情感。如在讲述1919年在巴黎举行的关于处理一战结束后有关世界问题的巴黎和会时,教师可以以此为背景,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分别代表英国、美国、法国和中国,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每组就巴黎和会自导自演,然后课上各小组上台表演。通过学生们体验历史,使同学们认识到一战后世界当时的局势,并感悟到在大国强权政治的黑暗笼罩下,当时的中国作为弱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使同学们形成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历史意识和世界观。
第三,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将生命教育渗入到教学中。着力改变传统讲授填鸭式教学,提倡探究式、合作式、情景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帮助指导,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合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问题的求知欲,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大大地丰富生命情感。
作者:许雅丽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