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问题与解决教学策略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是让学生学到必要的知识,并且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处理好问题。教师只有秉承这样的教学理念,才能够做好教学工作。传统的教学模式明显背离了这一教学理念,而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则能够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本文探讨了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精髓及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应用
在现代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利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能有效解决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如何科学地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让其发挥最大的价值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了几点看法:
一、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精髓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探索和思考的时间。传统教学注重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死记硬背,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讨厌这种教学方式,进而对课堂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有的学生甚至放弃了学习。而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能够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探索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能抓到关键细节。此外,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学生,教师才能真正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所以教师可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然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1.抓住重点和核心内容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繁多,以至于教师急切地想把所有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打乱了教学节奏。如“地球公转”的教学内容会涉及太阳黑子、无线电、潮汐等内容,这些内容不是教学重点,但是不少教师会“一发而不可收”,滔滔不绝地讲述这些非重点内容,导致这部分内容喧宾夺主,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等到教师发现问题,重新讲解重点内容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已经不佳。过多的教学内容会导致学生学习思维的混乱,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抓住重点和核心内容,提出的问题就会变得无的放矢,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2.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运用问题解决策略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思考问题。当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同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运用问题解决策略进行教学时,教师工作的重点是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向正确的方向。3.提出最合适学生的问题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具有差异性,所以在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时,教师需要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教师也只有给不同学生提出有针对性且合适的问题,才能发挥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最大作用。
三、结语
高中地理的理论知识比较深奥,但是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跳出来,以崭新的眼光来看待地理教学工作,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有效解决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作者:黄海燕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摘要】在高中教学中,由于学生面临过重的压力,导致学生的情感受到压抑,这是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对教师来说,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和学生情感之间的连接,并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将从高中地理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
【关键词】高中地理;积极情感
在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中,通常缺乏一些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这是传统教学形式所决定的。为此,教师可以从地理教材着手,从中发掘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他们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满足他们的需求。最后,教师还应该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以便及时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并在教学中作出调整。
一、从地理教材着手,发掘能
够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在高中教学中,学生面临严重的学习压力,而一些趣味性的内容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的这些压力。对教师来说,应该善于从地理教材中发掘这些内容,改变地理课堂的结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着手,尝试(下转第72页)用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改造课堂。在这种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教师应该保证教学的质量。教学的趣味性应该建立在一定的质量基础上。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在这种情况中,教师需要在授课之前做好计划,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做好准备。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这一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难度来看,并不能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扰,只需要记忆即可。但是传统的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一种不同的方式。从结构上来看,地球的结构和鸡蛋有相似之处,因此教师就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使用这个例子。地壳相当于鸡蛋的蛋壳,而地核则相当于鸡蛋的蛋黄。用这种方式进行记忆,不仅简化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使课堂的形式更加多样,无形中改变了学生的听课感受,间接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因此,在类似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学生的感受,帮助学生获得一种不同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例子的目的是辅助教学,切忌本末倒置。
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地理课堂中,学生的情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学生的情况来看,他们对教学的需求往往反映于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中制定一些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以此作为激发积极情感的措施。除此之外,学生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合适的时机向教师提出一些建议。教师应该适当地选取,满足多数学生的需求。例如,在学习《太阳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一些现代设施,丰富课堂的形式,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太阳系主要由太阳和行星组成,借助现代设施的帮助,学生们可以对这些有一个直观的了解。通过直观的观察以及客观的感受,学生可以获得一些良好的课堂情感,这些都是获得积极情感因素的措施。除了这些因素之外,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拓宽知识层面,让学生获得一些不同的学习感受。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在原有的知识层面上做一些发散,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让他们对地理有一个不同的学习感受。这个过程一定要在完成课堂任务之后进行,教师应该明确主次矛盾,避免主次不分。
三、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应该经常和学生交流。这是由课堂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本质上看,教学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这本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从学生的情感来看,交流可以让他们获得一种参与感,从而获得一种学习的主动权,这对学生的积极情感是有帮助的。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方式。在课堂中,教师的交流方式是多样的,需要根据特定的课堂环境决定。在学生遇到教学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所面临的教学问题,合理地采用交流的方式。在通常情况下,互动是主要的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一种参与感,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当学生的学习情绪受到负面影响的时候,教师则可以利用交流方式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在教学中作出一定的改变,让学生获得适应性的感受。从学生的情感来看,无论是自身的学习还是今后的发展,教师都应该制定一些带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并为学生量身订做一些合适的交流方式,以便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整体上来看,交流应该贯穿整个地理教学的过程,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积极情感因素。
结束语
在教学中,情感因素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它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地理教材中寻找一些能够满足学生情感因素的内容,并在课堂中加以利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丰富课堂的形式。最后,教师还要利用好交流方式,在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课堂的成分,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9):59-63
[2]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41-342
作者:卢军峰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摘要: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学好一门学科离不开兴趣这个基本前提条件,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学习中充满动力。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学好地理的热情,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相对比较陈旧,依旧进行“填鸭式”教学,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足,一味地讲授枯燥的地理知识,缺乏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课堂氛围比较沉闷,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也就很难做到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大部分学生出于高考的应试目的,死记硬背地理知识,不喜欢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不理想。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取得高中地理教与学的双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以下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尊重并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新课程倡导尊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特征,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唤起他们内心中对于自身成长的渴望;帮助、指导学生搜集并充分利用有关的学习资源,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活动;帮助并引导学生发现其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在学习过程中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并持久加以维持;组织、帮助、指导学生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并切实加以内在化。要实现上述教学目的,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求知能力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一个共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能力要远远小于其活动需求,那么教师就可以从这点出发设计课堂活动,而且要注意不同的活动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在进行三圈环流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基于学生空间思维不是很强的实际情况,为保证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形成三圈环流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掌握其原理,把教室预设为北半球,把第一排的学生当作赤道,继而向后每间隔一排依次作为北纬30°、北纬60°和北纬90°。学生因为在初中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再经过教师的演示和指导,完全能够自行分析总结出形成三圈环流的过程,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坚持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多元化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再加之地理知识本身又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他们在学习上也就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鉴于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坚持教学模式多元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选择多媒体教学模式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具象的东西通常要比抽象的东西更容易被人们所记忆和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地理知识通过视频、图片和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能够进一步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对地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够准确记忆和全面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如在进行地球运动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选择一些地球运行的相关视频在课上播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运行的模式,进而快速准确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会进一步加深,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在教学新航路开辟这一课时,教师可尝试利用Flash把地理的线路、景观气候特点制成小地图,然后在哥伦布的航海路线上以小船为指针,通过动态演示把航海路线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观看1—2遍就完全能够理解并长久记忆下来。另外,教师在制作静态地理课件时,还可以插入相关的卡通动态图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断保持兴奋和新奇状态,一方面对教学内容起到了强化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适当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开展一些地理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地理博物馆,这不仅可以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观察与创新能力;举办相关的地理知识竞赛,旨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地理知识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形成随机应变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或者大自然去观察和体验,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3.注意在课堂上营造良性互动的氛围21世纪,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一要求反映在学习过程中,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必须进行有效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只有如此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也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为学生营造良性互助的课堂氛围。一方面,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这要求对课堂提问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在提问时教师要注意掌握针对性与灵活性,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引导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而绝不是把学生难住,以显示教师的知识丰富。因此,切忌过于频繁地提出问题,或者过多地进行提问,而且所提出的问题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并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与内容,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进行讨论交流。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组内自由、充分地表达个人见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及时地引导和修正,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南水北调工程”的案例,重点围绕“跨流域调配如此巨大的水资源,对于调出、流经和调入地区的地理环境可能会产生怎样的正反面影响”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从实际生活中深刻认识进行跨流域资源调配的重要意义。
三、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有效的教学技巧
1.通过巧妙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导入对于一节课的成败十分关键,有效地导入能够调节并带动整节课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具体的课堂状况,对导入环节进行合理、科学、巧妙的设计。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导入的形式要具有创新性和多样性。可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导入新课教学,也可以采用地理实验、有关的新闻事件和趣味故事等形式导入新课教学,也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教学。如在教学“热力环流”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实验的形式进行导入:在上课之前,也就是备课的过程中,准备一个稍微大的废纸盒、蚊香、冰块等材料,上课伊始,引导学生把点燃的蚊香与冰块分别放置在废纸盒内的两端,从而近距离直观地观察是否存在热力环流现象,这样就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他们就会更加专注和认真地学习本课的相关知识点,也就能够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在教学中有多种多样的导入方式,教师不能使用同一种方式,要注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第二,导入的内容要兼顾到目的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先要体现出目的性,必须快速凸现课堂教学目标,在明确目标后,学生才能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其次,要具有启发性与趣味性,目的是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欲望,拓展其思维。如在县域高中教学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环节:先请学生介绍家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学生因为比较熟悉,所以会非常积极踊跃地回答,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播放另外一个地区的特色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图片或者视频,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在两地间的不同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因素,最终水到渠成地引入本节课的教学。第三,导入环节必须简洁明快,不能与本节课教学无关或者关系不大,也不能过于冗长,否则会适得其反。2.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多高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兴趣不高,主要是觉得地理知识乏味枯燥,同时教师又一味地进行输灌式教学,更加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中,应尽量使用形象、活泼、生动的语言,使课堂气氛保持活跃的状态,才能够保持学生对地理课的新鲜感和趣味性。如在讲解地球公转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在讲解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特色时,可引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诗句来加以表现,不仅妙趣横生,而且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点的理解。
作者:张慧文 单位:绥阳林业局第一中学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高中的地理是一门需要学生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的学科,应该以培养学生地理问题研究能力作为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学目标。本文阐述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益处和方法。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益处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让学生灵活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攻克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如果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能够解决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就能树立起他们在学习地理方面的信心,让他们对学习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二)创新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学生要运用研究能力解决地理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就必须把脑中存储的各方面的知识调动起来,互相联系,灵活运用,方能达到目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顺便就梳理了学过的知识,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渐渐地就形成了自己的独具个性的思维方式和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观察能力。培养研究能力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观察能力。有了观察力,就能发现需要研究的问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地理课本中知识层面的问题,也可以引导他们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例如,在生活中,观察学校当地的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问题和使用是否合理的问题,当地的工业布局是怎样的,环境保护进行的怎么样等。把课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的跟地理有关的问题,并能自主地运用课堂所学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地图、表格和图片等资料,让同学们观察并发现资料中的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具有了敏锐的观察力之后,学生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己已形成的良好的观察思维习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和思考,进行自主研究。分析问题的过程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可以通过去图书馆借书,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实在不明白的可以请老师指点迷津。在阅读了大量的资料以后,先抓出首要因子,再探索次要因子,逐个剖析,由浅入深,最后从各个角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需要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以后,就到了应该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环节。解决问题有很多途径,学生们可以多多学习课本及课外的地理知识,然后自己针对发现的问题设计自己的目标和课题,为自己的课题做调查、实验和总结,体会创造的乐趣和解决问题以后的成就感。另外,多参加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是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补充和应用。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们吃苦耐劳的品格,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使课本上的地理知识变得容易理解,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四)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地理这一门学科和我们人类的发展联系十分密切。在进行地理课外研究性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联系实际,不断激发出自己的创造潜能,逐步树立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一项研究性活动中,往往需要汇集多个学科的知识,强强联合。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自主研究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每个学生由于亲身经历不同、认识不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等方面原因,他们的研究结果可能相差甚远。所以,在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互动,让他们互相展示自己的个人研究成果。通过交流合作,学生们可以及时认识到自身认知不足的地方,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自主研究方法。在讨论的中间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个人独立思考和反思的时间,然后继续深入交流和探讨。通过交流与合作,学生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拓宽自己的交际圈。(五)教师对学生的自主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在高中地理自主研究活动中,虽然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但老师也需要对学生的自主研究成果进行及时评价和引导。在学生向老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时候,老师首先应该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表示赞赏和鼓励,因为这是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当然,对于学生研究成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严肃批评。要细心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个人思考,最终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当学生在自主研究过程中遇到难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时间。
三、结语
提高高中地理教育水平,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把掌握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便于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还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拥有了自主研究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进行自主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于杰 单位:即墨市萃英中学
第五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地理的教材当中,有很多的图像:大气层的图像,云雨形成的图像,各种直观、综合的图形无时无刻都在向我们传达着神秘的大自然和世界的奥秘,地理图像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语言,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尤为重要。因此,高中教师应当大力培养提高学生看图和读图的能力,为学好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正确认识读图的重要性
运用图形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树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在获取新知识的基础上加深以往所学的基本概念。比如说,如果地理课本上没有图像,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使用任何有关图形的教学模式,那么这些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就是一个死记硬背的模块,学生无法激发起学习兴趣,更难以理解一些特殊的名词概念,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而有些学生虽然能够看懂图形,但是缺乏发散性的思维,因此在理解的基础上有点困难,不能够运用已有的图形去推导具体的名词和概念。因此,教师应当把图形和书本上的内容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引导和鼓励,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
1.塑造良好的读图环境。学习当中,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较为重要的。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上,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学图环境,我们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塑造不同的学习环境。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立体的教学模具、地图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浓烈氛围,通过对图形的了解进而辨别学习的内容,学生在看图的过程当中,无形中就对整个知识体系有着具体、大致的了解,方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模式,也能够解释很多教师运用口头语言难以解释的问题,消除了知识上的盲点,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简洁、明了地学习,形成一个清晰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2.培养学生读图看图的能力。部分同学在学习地理课程的时候,较为习惯的接受语言的表述,对图形的概念却较为迟钝,这种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地理更加直观的方式,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把具体的事物给同学们讲解,通过图形的描述给学生讲解具体的形成原因,这样有助于学生接受图形教学的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习惯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那么对于图形的认知也有着一个较大的提高。比如说,在一幅图当中,在图的左下和中央部位分别有山顶和湖泊,需要学生根据这个图形做出正确的选择:a.湖泊为咸水湖b.地势四周低中间高c.湖泊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断裂下陷d.水系为放射状分布。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对于文中所给的独特性的关键信息着重说明,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解决问题的要点,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明白需要怎么做。3.让学生在图形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地理学科的学习中,每一幅图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因此,需要让学生注意那些具有典型意义和区分度的标志,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识别图中的信息。图当中的点、线、面都有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看图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整体性和完整性,不能够因为有一个标志就急忙作出判断。4.采用图文结合模式。在地理课程学习当中,应当注重图文结合的模式,课本上的文字部分在图中加以注释和说明,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内容,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比如说,在讲到中国人口分布的这一节课程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所给的图标,颜色和密度进行分析,哪些地区人口最多,哪些地区人口较少,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很多事情也就变得简单很多,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也是极为有利的。5.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绘图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绘图,引导他们的立体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在讲解问题当中也能够更加直观,给别人讲解的时候也很清晰。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教师应当经常鼓励学生进行地理绘图,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作者:李增格 单位:河北省隆尧县第一中学
第六篇:信息系统怎样丰富高中地理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便逐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现通过当前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优势;高中地理教学
前言
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行业领域较广,其中包括地籍规划、地址分析等等,而且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图形化、数字化的方式也应用在了高中地理教学中,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经过处理后的地理信息,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地理信息,让地理教学课堂不再枯燥无味,使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越来越高。地理信息系统的表达地理空间分析效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地理知识。
一、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地理成绩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与地理教学的关系比较密切,可以弥补传统地图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形成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可以通过有趣的地图符号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可以充分的理解地理学知识,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教师为了丰富地理教学方法,而在地理课堂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这样不仅可以活跃地理课堂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更加轻松高效的学习地理知识,同时,教师也在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后,创新了地理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师的教学工具进一步丰富了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是在上个世纪历史年代有一名加拿大学者提出,并且逐渐发展并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同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而我国的电子信息系统发展较晚,发展程度相较于其他国家也比较低,但是为了提高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我国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比较重视,并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将其应用到了地理教学中,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普及教育,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了解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具有收集、加工及整理信息的功能,能够为学生在学习枯燥的地理知识中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帮助教师的教学,最终实现地理教育的现代化。
三、提出有效的措施来完善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师为了更好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首先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在比较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地理知识体系结构下,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从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也应顺时代潮流,并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地理课堂中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将融合了计算机与丰富的地理知识的地理信息系统带入课堂中,增强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性,以此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更轻松的学习重点地理内容,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也使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二)使用更先进的地理教学手段由于地理信息系统中具有丰富强大的地理数据等,教师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教辅工具,可以弥补传统地图的不足,突破了传统地图比例单一的限制,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来进行快速的绘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地图空间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使用地理信息系统也进一步更新了传统地图中陈旧的内容,增添了更多的地图信息,为地理教学提供高效的教学途径。(三)更加系统的引入地理教学内容高中地理教师通过认真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引入更多的地理教学内容,并且要及时总结和归纳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理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从地理信息系统中解决地理难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知识。
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也逐渐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这样不仅培养学生树立信息素养,发散和创造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成绩,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强了地理教学效果。并且为了进一步完善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就要使教师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上,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加强师生互动,还应使用更先进的地理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和学习地理知识,教师还应更加系统的引入地理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到最新的地理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的对成绩,也提高了地理教师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鸣
第七篇:高中地理教学重点分析
摘要:确立教学重点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工作。教师对教学重点的准确把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笔者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目标和高考地理命题规律,整理出地理必修3的教学重点,大致分为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和实际运用三类。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希望对高中地理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理必修3;教学重点;教学建议
高中地理教育目前仍然存在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如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特别是部分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和处理教学重点。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教学重点及其处理进行深入地研究。
1.教学重点的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是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的重点所在[1]。地理教学重点是教材内容表现出的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或本质,是教师认为教学中需要着力讲解或讨论的部分[2]。教学重点的确立依据主要有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目标和高考命题规律。1.1课程标准《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教学重点的确立主要依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本文主要探讨知识与技能方面,其中涉及地理必修3的是“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内容标准中涉及地理必修3的是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三个方面。1.2教材与教学目标教材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的直接依据。笔者对地理必修3的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和整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对教材编写的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为每一章节都确定了相应的教学重点。整个高中地理教学需要依据地理课程标准,而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则需要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而教学重点一般都来源于知识与技能方面。1.3高考命题规律目前我国高中学生的升学压力较大,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下,教师需要研究高考试题及其命题特点。因此,在确定教学重点的时候还必须考虑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规律。地理必修3属于区域地理模块,其中的区域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地理必修3教学重点分析
通过对地理课程标准、高考地理试题和地理必修3及其每章节具体教学目标的分析,笔者整理出地理必修3的教学重点共18个,将其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人类活动形成的条件以及可能将会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这类重点有10个,所占比重约为56%。又可将其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析人类活动形成的条件或因素,如“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特点及开发的优越条件”。另一类是分析人类活动可能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或意义,如“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二是当前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要求学生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这类重点有7个,所占比重约为39%。这类重点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问题的解决措施。三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要求学生掌握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工作原理及其实际运用。
3.教学建议
教师对教学重点的处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3],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教学重点的处理方法。通过对地理必修3教学重点的整理与分析,结合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3.1钻研教材教材又称教科书或课本,它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仔细阅读教材,深刻领会教材中的每一句话,对日常教学中教学语言的规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教师只有熟悉教材,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3.2重点讲解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地关系,人地关系内容是整个地理教学的重点。笔者对地理必修3教学重点的分析,发现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下功夫。例如在讲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时,既要让学生理解煤炭资源的开采要以一定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为前提条件,又要让学生认识到煤炭开采这种人类活动可能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3.3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区域要可持续发展”作为地理必修3的核心内容,不仅在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且还在于无论是部门的持续发展还是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其落脚点必然是具体的区域的发展[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当前各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明确每个区域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探讨该区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3.4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差异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理必修3就是要让学生认识不同区域的之间的差异,学会比较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比较,区域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教学重点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3.5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实现区域人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各章节都把最后的落脚点放在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上,这也是地理必修3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学会从哪些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作者:欧存伟 李书婷 蒋良群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第八篇:高中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教改的实行和新教材的使用,高中地理教学也将会受到更多的影响。在高中阶段,主要讲述了各种地理现象和变化,地理除了需要记住相应的地理位置名称之外,还需要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给学生打好地理学的基础和爱好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样才能使得学生能够准确而又系统的掌握该学科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找出学习地理的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教学活动中主要的任务,也是当下高中地理学中主要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新课改;新教材
在本次教改之后,随着地理学新教材的投入使用,使得高中地理学的教学方式必将与教改前的教学模式不同。在高中阶段,学生接触的地理学主要是地理的基本常识以及地貌形成等。高中地理教师需要能够解放思想,及时的调整教学观念,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路线,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用地理解决生活问题,并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
一、打破传统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
1.在高中阶段,地理学教师的教学不仅是面对的全部的学生,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的兴趣爱好和学科的价值观。在教改后,新的教材增加了更多的学习活动,同时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多的去注意教学时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有层次的去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学习,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在教改后,教师应该及时的对自身能力进行提升,适应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重新树立自身的教学理念,增加多媒体等的教学手段;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时间和创新的能力,在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要更加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2.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和谐互动的良好的关系,注重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建设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以往的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多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了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下降,造成了地理学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现象。在教改后,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新的师生关系,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这需要教师能够和学生更多的交流,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的共鸣。要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提出个人的观点和见解,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二、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对于高中生来说,其学习的偏好仍然是自身的兴趣选择,当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了兴趣时,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该学科,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能够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从而激发出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爱好。1.上课前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对教学环节、教具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在上课时要先进行引导上的工作,从而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室的话语中来。2.新一代的学生其情况是非常特殊的,所以教学中教师需要能够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去讲述教学内容,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在教学中当遇到比较枯燥的内容时,要适当的增加与之有关联的、较为有趣的内容的扩充。
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地理学科与生活的联系
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广泛的,从开始学习就要让学生树立“学地理,用地理”学以致用的观念,这样在讲课时就能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对知识进行讲解,避免了泛泛而谈,增加了学生对地理学的学习兴趣。除了课堂中的联系实际生活之外,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验课堂,从而让学生对地理现象有更直观的理解。
四、评价方法的改变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对于教学的评价一般都是由各种考试来进行的,小到月考、周考;大到期中、期末。但是不论是大考还是小考,注重的往往是学习的结果,从而忽视了在学习中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尤其是与学生的实践和思考能力的评价更是少之又少。在教改后,要想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要教师改进学习的评价方式,除了增加课堂中评价之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也要进行更多的评价,同时还应该更多的去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的评价,在评价后能够及时去纠正学生的错误的思考方式,形成一种合理的、科学的、综合有效的评价模式。我们应该理性的认识到当下的地理学评价已经在发生改变,不再单纯使用成绩来论成败,让学生能够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全面的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提升其对地理学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教改后的地理学,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法,教学中将会利用风趣生动的教学语言,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形成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同时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等全方位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刘福金 单位:山东省宁阳第二中学
第九篇: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现状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是我国现阶段高中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在夯实学生基础地理知识、了解基本的地理常识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教育新课改的全面铺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是现阶段教育新课改逐步深化、切实教育新课改基本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需要丰富现阶段的地理教学手段、夯实基础地理教学工具,并赋予高中地理教学以更多的人文内涵,才能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塑造一个基本的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我国传统教育体制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使得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使得高中地理教学乃至整个高中素质教育都呈现出畸形的发展——学生考取了非常可观的分数,却缺乏最为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个人素质堪忧、现代化的权利责任意识缺失,使得学生仅仅是学习和考取分数的机器而不是传播人类高尚情操的拥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有为青年。
二、人文精神教育和培养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实践运用
在高中人文地理教育中,人文地理中人文因素占的比例较大,因此为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高中地理必修二中会学到城市与乡村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教授城市与乡村的知识时,往往会让学生对比现阶段我国的城市与乡村,让学生能够对城市与乡村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尤其是让学生理解城市与乡村作为人类两种非常典型的聚居群落,比较两者之间的优劣势然后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在哪个聚居形态中能够获得更加自然而朴实,让每一个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比对两者之间的优缺点让学生能够体会自然的美及人内在深处追求自然与自由的朴实本性。对于自然地理教育,由于自然地理本身就较为枯燥,其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非常严谨,因此给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提出了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教育经验上的优势,充分融合人文精神教育与自然地理知识,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循环。例如在地理必修一中,第一章第一节中介绍我们的家园———地球,在此节中,教师可以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结合必要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地球仪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球在这个太阳系、银河系乃至宇宙中的位置,在通过地球仪让学生更加形象而直观地对人类的家园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独特性以及在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理解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的重要性。通过课堂上的自然地理知识教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完成一次作业,作业的类型可以是“种一棵树”“节约一张纸”“少用一度电”来让学生践行保护环境、爱好家园、绿色生活的理念,落实课上人文精神的教育。
三、如何才能更好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需要教师倾注更多心血,注重对学生内在思想道德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思想智慧的启迪。人文精神关乎到人类的生存和价值,关系到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的未来,也关系到整个自然环境,因此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熏陶和培养,同时也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课堂中所学知识,让人文精神能够落到实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层次。“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人文精神的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是深藏于学生的内心,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同时,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实践,“课上理论教学”+“课后组织实践”才能更好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到自然博物馆参观,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工厂、花园、河湖公园去实习考察,让学生在边实习考察的过程中加入到保护环境、爱好家园的活动中去,唯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种“课上理论知识学习+课外实践感知”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夯实人文精神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来巩固既有理论知识,让人文精神的力量促进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作者:刘冲 单位:吉林省通化市靖宇中学
第十篇:情境体验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情境中体验地理知识、在情境中增长地理能力,是课堂教学的艺术,为了达到这种艺术效果,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在充分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情境体验意义及创设原则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创设情境、引导情境、深思情境,从而带情境进入生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境介入;教学指导
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意识到:情境体验策略使传统教学模式得到了改变,教师能够按照教学内容与课堂实际,并结合学生特点实现情境创设目标,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服务,让学生投入到实践中。实际上,情境体验教学使课堂既充实,又精彩。
一、情境体验对高中地理课堂的意义
首先,情境体验能够缓解僵化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对学生素质要求的提升,学生所面临的课业内容也变得更加复杂。对此,教师应对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可利用情境体验法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进入课堂学习中。其次,情境体验能使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得以展现,具体表现为:学生可以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增强协作意识;彰显自己的独立个性,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高中地理课堂情境体验应用原则
1.真实原则真实情境更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更利于调动他们的感受,促使其对生活做进一步的体验和探究,从而发现地理新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运用的“真实情境”同我们一直强调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制造的“虚拟情境”并非一对矛盾体,两者可以有效结合,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间的平衡。对于大部分城市的学生来说,当学习与农业有关的知识时,就不能提出像“请考察你家附近的农业种植情况,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这类的问题,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只能让实际与预期产生更大差异,无法使学生得出理想结论。2.多样原则按照建构主义观点来说,虽然世界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同客体对世界的理解却存在差别。理解过程是按照自身思维进行的,是基于自身既有经验而获得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学生在接触高中地理知识时,会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趋势。地理教师应当对这种个性化趋势加以尊重,用情境创设法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运用多变的课堂交互手段,促进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比如,对于某一地理概念,教师可多设置一些学习起点及学习路径,让学生从不同渠道进入,实现灵活跳转,满足差异化学习需求。有些学生文科思维能力较强,有些学生理科思维能力较强,对于这两部分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文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形象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一般都比较突出,地理学习热情也普遍偏高,所以,教师可以应用问题情境设置、社会调查等办法;而对于理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采用图像情境创设、实验情境应用等办法。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分别加以指导,从而搭建起有效的知识输入桥梁。3.新颖原则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对外部的感知一般都会注意到一些陌生信息,因为其刺激性与吸引力最强。同样,学生对新知识的关注也普遍偏多。基于这个原因,教师在情境创设方面要敢于创新,既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又要融入足够多的刺激信息,使学生有意识地感受到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捕捉新内容。比如,在讲到“地壳运动及地表形态”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近几年来我国发生大地震前后的遥感影像材料,用最新的知识内容来激活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高中地理课堂情境体验应用方案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情境体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若想把这种方法利用好,教师应充分认识这种方法的特点及内涵,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方法加以改革。1.积极合理情境创设,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教学内容教师应基于不同课时的内容要求,让学生全面把握地理知识特点,并以此创造教学体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比如,在介绍“自然界水循环”知识前,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水循环有关的视频资料,内容可包含水资源蒸发、各地降雨量等。为了突显新颖原则,视频背景可以设置成非洲草原或南美原始森林等。利用这种新奇的视频形式,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中,使学生对自然界水循环形成大致印象,并使其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心理,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2.积极情境引导,让学生对所体验到的内容予以充分表达当情境创设完成以后,教师要做好接下来的工作,即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我感受。但教师应注意一个问题:学生是个体存在的,他们的课堂心理体验是不同的,而体验过程与结果也会很快消失。所以,教师在进行情境引导时,应鼓励学生在最恰当的时间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仍以“自然界水循环”这部分知识为例,当教师完成情境创设后,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复述,或者分成若干小组,利用组员间的互相影响来增强学生的感知效果,再通过小组代表总结的方式对学生感知的内容加以叙述,最后由教师对所叙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指正,保证学生所思考与所回答的问题都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以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3.正确情境引发学生对地理问题深度思考利用情境进入课程、提出问题、形成策略,以达到情境体验的应用效果。比如,在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问题时,教师在完成教学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提出以下问题:(1)请简单说明你所在城市的空间结构内部构成情况;(2)城市空间结构内部构成的每一组成部分分别起着怎样的作用,请根据你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3)若你是本市的实际管理者,你能想到哪些本市结构的突破;(4)若你处于本市的农业地带,你如何对农业区进行调整,以使其更为合理。在这些问题的带动下,学生能进一步感受到情境与生活的关联,从而由情境进入生活,由生活感知地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情境进行引导,满足学生的地理学习欲望,这种情境体验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从创设情境、引导情境及深思情境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利于让情境体验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董玉萍 单位:江苏省 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