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分析
演示实验是小学科学课堂中经常要做的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验仪器不足。但是由于实验设备不足和科学教师素质有待提升,导致了科学实验中也存在在一定的问题,科学课中演示实验的效果受到影响。首先,科学课堂没有实验。由于有些学校的器材缺失,专职科学教师较少,专业基本功不扎实等原因,导致科学课上只能照本宣科或者让学生自己看书。有些教师通过利用电脑、投影仪讲实验、让学生看实验视频以达到让学生对此内容有所了解的目的。其次,实验器材不够。这是大多数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器材的缺乏,使得科学课堂只能够分组实验。在实验之前教师的演示和讲解就尤为重要了。几十人的课室,教师在讲台上操作和演示,坐在后排的同学往往看不清楚,或者在两边的同学会看不到。花大力气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这节课也快要结束了,留给学生实验操作的时间少之又少。最后,大实验不便于展示。有些有趣的实验,比如脚踩纸杯实验,在课室里展示也存在演示效果不好的问题。学生坐在原位,很容易进入一个“视野盲区”,造成“视而不见”的情况。
二、方法与策略
1.制作教具。在课堂导入、教学过程中加入教具,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并不是有教具,有演示实验就可以了,还要考虑到现场展示的效果怎么样。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具或者制作教具中,一定要选择实验现象明显、教具的各细节明显的。这样,免去了让看不清楚的学生上讲台上观看或者教师下讲台让学生近距离看的麻烦,大大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例如,一位教师演示大气压力实验,戳了孔的瓶子不会流出水来,但把瓶盖打开,水就流出来了。这实验效果虽明显,但是坐在后排的学生还是看不清楚。建议制作的时候加入红墨水,以增强视觉效果。又如有位教师演示静电实验时,让学生看到经过摩擦头发的笔能够吸引纸屑,这些器材实在是太小巧了,导致演示效果不理想。建议改用其它实验代替,比如摩擦头发后的气球可以直接贴到墙上等等。所以,教具的制作要考虑到全体学生都能够看清楚,听清楚。该做大的要做大,该运用色彩的就要运用色彩。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教具应有的效果。
2.使用投影。随着教育技术在学科中的运用和整合,大多数学校已经配备了教育技术装备。电脑和投影仪是基本的教育技术装备,对于小学科学课来讲,投影仪的作用更是突出。特别是在做演示实验时,可以通过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以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实验现象以及操作知识等,因此在演示实验中使用投影仪,能够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效率。在科学演示实验教学中,实物投影仪可以实现大小变化,远近交替等功能。例如,在四年级上册《各种各样的花》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花的结构,教师准备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花。解剖花的过程说难也不难:由外到内,小心翼翼。在讲台上给学生演示了一遍,学生看得似懂非懂,但在实际解剖过程中,问题就出现了:有些学生对于花的结构不了解,解剖失败;有些学生对于花的各部分摆放错误等。如果利用投影仪,教师可以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就能准确掌握每一个操作要点。另外,使用投影仪还有利于学生的交流。收集信息是科学探究的一项内容。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安排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实物、图片和文字资料。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没有收集的积极性,即使收集到了资料,也很难做到在全班范围内展示交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汇报交流。使用实物投影仪可以把学生的实验记录表投影出来,让同学们上台进行汇报,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3.制作微课。“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程”的简称,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在科学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无法在教室和实验室做演示实验,我们可以把演示实验拍成视频,让学生观看和思考,从而提升科学实验课教学的效果。例如,四年级下册《运用起来会怎样》一课,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的手段,把本节课测量肺活量的实验过程拍成几分钟的视频。视频中拍摄了3位学生在合作,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且把每一步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都说出来,然后再实际操作一遍,让观看视频的学生迅速了解实验步骤、实验内容以及注意事项,以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通过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即使教师讲的内容和视频里讲的内容一模一样,学生们还是喜欢观看视频,而且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的这种特点,将实验重点、实验内容拍成视频,配上文字、相片、音乐等,让学生短时间掌握该实验,免去了老师讲解的辛苦。
4.调整布局。普通的实验室有讲台,有实验操作台以及柜子等,导致讲台的空间狭小,不便于大型实验的演示和操作,也制约演示实验,不能有效的发挥实验的功能。这就要求验室布局要改善,实验装备趋于更合理化。例如,五年级《测量力的大小》一课中,把两本书一页一页重叠在一起,再加上几块木板固定,制作成一个拔河装置。上课时让几个学生进行拔河,由于环境空间的限制,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导致效果稍打折扣。再如,六年级《找拱形》一课,教师设计了踩不烂的鸡蛋实验,学生非常感兴趣也非常好奇和兴奋。但如果放在地面上展示,就会乱糟糟,没有多少学生能够看到。如果讲台上有个升降的展示桌或者展示平台,就非常方便了,同时也要扩大讲台的空间等。
5.合理指导。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有一定技巧的。而不仅仅是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更应做演示实验准备的指导,演示中学生的要做什么,如何去做,以及实验后学生的继承学习。因此,对演示实验教学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内容是做实验的基本前提,特别是在设计实验中就已经涉及到了这部分内容,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也为实验演示提供了支撑。例如,五年级科学《橡皮泥的沉浮在水中的沉浮》中,在设计实验时,要让学生了解到实验的目的和内容,实验目的:知道改变橡皮泥的形状,重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它的沉浮状况不会发生改变;实验的内容也有三个: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探索橡皮泥上浮的原因。这样学生在观察老师做演示实验就会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其次,教师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内容,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观察的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演示实验内容是学生要学习的新知,教师合理地指导,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有重点地观察,提升观察效果,演示实验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在,研究“拉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时,要记录小车行驶速度,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小车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小车的运动路线与距离、秒表记时的准确等方面进行全程观察,并做好记录。最后,实验结束后,教师应指导学生继续研究。实验的结束不代表学习的结束。实验结束后,学生要对实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组织学生讨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过程也需要教师的指导,演示实验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那么学生真正掌握到了科学知识和技能,还得继续探讨;在学生自主完成不了、互助学习也无法完成的情况下,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例如,实验后的发现,这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体现。但是学生在归纳知识的时候,由于推理和表达能力的局限,导致不能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去描述,这时都需要教师做好引导。
作者:王俊卿 单位: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