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扎染是传承了千年的民间手工艺技艺,它的价值已不仅仅是一块布料就能完全包含与展现的,扎染是多元的,它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审美、劳动者的智慧等等方面,每一件扎染都不可能完全雷同。每一幅扎染也都是绝无仅有的手作之物,在现代大工业的进程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遭到了忽视,其原因不在于它自身不够优秀不够精粹不够传统,而在于它自身没有尝试转型与革新的可能性,没有赋予传统新的生命力与增长点。同时如何活化传统手工艺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它不仅仅局限于扎染,更可以运用于更多类似的手工艺,活化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结果,更可贵的是在于那个探索、发掘、反思、创新重新赋予生命力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扎染;传统手工艺;活化
对于社会长足进步发展的今天,我们经常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在从小到大的学习中,我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方式也仅仅是纸上谈兵。我们适应大规模机器生产,适应社会快节奏,适应智能取代人工。扎染这项传统工艺,绝大多数人对于扎染也仅仅是听说过或知道。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打破现阶段的窘境,使人们更愿意接受,更愿意消费这种传统工艺才是我们需要探索与解决的。
一、活化传统扎染手工艺的文化价值
传统扎染是中华民族先祖遗留给我们的一门手艺更是一笔文化财富。扎染古称绞缬、夹缬、扎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部分结扎会使织物在染色时出现留白,这种依靠针线捆扎保留布匹原色,不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中国古代织染传统的有心发明。通过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演变至今,古代扎制手法与现代工具的创意性结合造就了许多新型扎染图形,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与不规则的浸染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与仿制的。从扎图案演化过程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力,以及审美水平不断探索与提高。一块布承载着许多,一池染料蕴藏着许多,它是人类智慧文明的有力证明,也是人类工艺审美进步的有力见证。布,抽丝拨茧,在脚踏板声中,是一丝丝汗水的凝聚,是熟能生巧的结晶,一块布,它是造物,也是载体。一池染料,收割酿造,流淌的是祖先的智慧与创造,是植物与空气都历练发酵,也是水与布的矫揉融合。它有着深深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审美与制造的进程的见证者,也见证了文明的兴盛与衰落。
二、探究传统扎染手工艺的人文价值
扎染不仅仅是一门手艺,一世传承,也是一种体验,一次洗涤,它是时间、空气、阳光、所沉积下的一种色彩,强求不得。正如古文有言:小满,麦穗饱满,尚未成熟,万物生长稍得盈满,尚未全满。正如万事万物都存在并把握着一个度,这个“度”字看似从容实难把握。过与不及也常有出现,正如扎染,一块好的染料,需要时间的打磨,急不得。一块靛蓝的方巾,需要空气的氧化,少不了。大自然育人育万物,人育物造物,万事万物现存于今都有它在度上的把控,也必定走过一条质量互变的探索发现之路。扎染的图样,也可以看出其深刻的哲学思想,例如审美上图案的对称性,扎染纹样间的留白,这些虚与实的观念深刻的反映了古人的审美与价值观念。在方形的布上扎染出圆形纹样、对称图形的运用,天圆地方的艺术审美,都无疑展现了扎染技艺的深层含义。阴阳五行观念形成了民间艺术中的十字对称结构也很好的诠释于扎染之中,可以说五行是我国祖先在生存斗争实践发展过程中对事物物质元素的分类与概括。始终被赋予了相生相克的序列关系和周而复始轮回的性质,其实扎染很好的诠释了阴阳五行,蓝草取之于木生长于土,扎染浸没于水氧化于日,金木水火土中五行可谓是占尽了四行。而青色,在五行中也有对应的象征意义,青,生也,象征生时之色也,白,启,如冰启时之色也,青与白都象征着生机与初始。原始的天人合以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是造人造物的过程,更是人类自适应自然过程的精神力量。
三、传统扎染手工艺所具有的环保价值
扎染所采用的材料全都来源于大自然。工具十分简单,几乎没有称得上机器设备,在这些传统工匠那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工具虽然少,但是,他们的手和身体,本身就是一种工具。是身体里深深烙印着的记忆,也是双手百年来延续着的传统。但随着随着大工业化的批量生产的今天,我们造就了旧了就扔坏了就扔的消费观念,从前那种珍视每一种工具,每一件物品的生活态度也没有了。扎染制品所具备的天然性正是大工业机械批量生产下化学染制所不具备的,扎染自身所具备的环保价值也是十分可贵的,反复的染制,反复使用既天然又环保,染料不仅纯天然而且通过天然染料染制的衣物更为结实耐用。
四、推广传统扎染手工艺的商业价值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任何事物改变与发展都希望谋求一定的价值回报,在传统工艺日益淡去的今天,任何的尝试与突破都有可能改变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见解。扎染文化之所以能相传千年,一定是有它自己的独到之处,如何发扬它独到之处,使它能更好迎合大众审美需求,带动大众愿意为文化发展与传承买单,转化为切实经济增长点,带动产业发展文化繁荣.扎染传统工艺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与可能性.文化与商业在当今时代大潮流下只能休戚与共,正如商业电影更早好更卖座一样。脱离商业运营的文化保护与传播是不长远也是不现实的空谈.
作者:商晏雯 尹昕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