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要素主义对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保留传统教学、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要素主义作为一种指导原则,使学生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习技能,制定严格评价标准,鼓励学生艰苦学习等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要素主义;美国基础教育;中国基础教育;教育改革

一、要素主义理论: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要素主义(Essentialism),又称为“精华主义”、“本质主义”。巴格莱等学者在1938年成立了促进教育委员会,这是要素主义产生的重要标志。要素主义是在对进步教育的批判中产生,也是在与进步教育的斗争中逐渐被人了解的。要素主义者提出了“回归传统”这一思想理念,强调学习者应该系统地学习、理解、掌握这些“要素”。要素,“即是人类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包括学术、艺术、道德、技术、习惯等”。[1]要素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重要的教育思想流派之一,也是新传统派教育思想之一,“新”是因为他不是旧“传统教育”的延续,而是在旧“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发展,它的发展经过高潮,也历过低谷,是一个在变化中不断完善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末期,要素主义教育思想达到鼎盛时期并在美国占据统治地位,60年代后期,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逐渐衰落。尽管要素主义教育思想作为主流思想的光辉日益散去,但对以其为理论指导的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要素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从理论上增加了对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的思路。

二、要素主义理论对美国基础教育改革观的影响

(一)要素主义理论对美国基础教育目的观的影响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家认为国家经济发展、民生进步的根基在于教育,教育是为了传承文化、培养高精尖科技人才,一边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间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只有赢了教育,才有可能使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美国一直把人才培养,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尤其是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这无疑是对美国造成的最严重的打击,全美都为之震惊,从民众到政府,从学生到执政者。在深沉反思之后,教育就变成了众矢之的,美国各界认为科技水平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质量落后。因此,在这之后,美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法案对教育进行大整顿。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紧急出台,这是美国战后首次颁布的教育大法,这部前所未有的以国防命名的教育法案,为美国教育改革确定了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随即迎来的是一场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美国虽然在经济、军事等都处于世界的霸主地位,但伴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美国联邦政府也深感危机,未来世界难以预料,只有把握现在,才能赢得未来。为了应对这种危机,《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于1983年发布,这标志着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式开始。30多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这一原则的指导下,陆续出台了诸多教育改革的文件。这些政策文件无不突出强调了教育的政治、经济和国防功能,不仅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也成为了西方绝大多数国家教育改革的总体方向。美国教育的目标十分明确,这些年来一直不曾改变,这在当今竞争十分激烈的国际社会中是十分具有远见的。教育不仅仅是为国家、为社会服务,还是为人的个体成长负责。

(二)要素主义理论对美国基础教育内容的影响

要素主义者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学生应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学生的严格训练,正如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与代表人物之一的巴格莱曾指出,“完全放弃许多学校制度里以学业成绩的严格标准作为升级的条件,而让全体学生‘按照预定时间表’通过。”[2]这样做会导致学校的纪律毫无约束作用,使学校纪律松弛。一方面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训练,如果学生们没有一种严格的标准进行约束,没有一种鼓励措施,对学生而言百害而无一利;另一方面,不能把学生成绩下降等同于学校的不及格,认为不及格就是学校不作为的结果。大量历史事实表明,学生时代的学习成绩只是一种辅助参考因素,成绩不及格并不一定影响未来取得巨大成就。美国历届政府都强调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指导原则进行的教育改革及发布的政策文本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制定教育政策时,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全面提高、阅读,识字等基本技能有所提高、教师质量,学生成绩的重视愈来愈强。2002年1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出台,使得全美中小学生的成绩和教育质量有了短暂的提高。美国中小学生的数学和阅读能力的确有所增强,但该法案中强调的问责制等太过严苛,加大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压力,也随之弊端不断显现,使得该法案在短暂提高学生成绩之后,越来越多的问题引发全美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任期内得到缓解。2015年12月10日,奥巴马总统签署并通过的《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该法案是对《初等和中等教育法》的再授权法案。也是继《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后的又一指导性、纲领性的基础教育政策。“在2015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中,正式增列了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容。”[3]这是我国首次将教育公平纳入法律体系,以立法的形式保证教育公平。《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中强调的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具有明显的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倾向。要素主义教育思想能够在数十年间的教育思想流派中独树一帜,具有先明的特色,保持长久的影响力,能够成为至今影响美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因为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其原因主要有:首先,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人的经验与知识积累以不计其数,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化极速发展的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如果长时间不更新,会使人们职业及生活产生危机,但是知识的更新速度已经快到这些知识还没有被纳入教材的时候就过时了。任何人在有限的一生之中也无法掌握全部的知识,所掌握的知识也许只是知识海洋世界中的沧海一粟,但人们也没有必要掌握全部知识。只需要学生们掌握要素知识,即核心知识,才能有在社会上谋生、发展之可能。其次,学习不仅是一种兴趣,更需要学生能够有毅力坚持,对自己的学业有严格要求,达到优秀的学习成绩,这有助于学生良好生活品质的养成及知识的掌握。

(三)要素主义理论对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的影响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对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改革政策文本中。首先,在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布了的《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该报告发布的背景是由于美国高中课程呈现严重失衡的状态。该报告认为“教育成绩下降并不是一时所致,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过程本身存在令人不安的缺陷造成的。”[4]该报告也成为美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该报告中的加强中小学的基础课的训练、提高教育标准及要求、提高师资培养待遇等这些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举措都与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理论如出一辙。其次,在1994年,克林顿政府颁布《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该法案是为了解决学校教育质量偏低,学生能力水平下降而颁布的。美国实行的是地方分权制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1791年的宪法修正案第十条明确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力,都是保留给各州和人民的。”[5]这个条款对美国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限制了教育的发展。国家教育的宗旨及目标难以在各州有效实施。克林顿政府对教育改革的口号就是要使全体国民享有全世界最优质的教育。该法案对学生成绩、学习能力等进行了有效的改革。第三,2002年,时任小布什政府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有爱国主义的高素质的年轻人而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该法案对教师质量的提高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教师具有“高素质”。同时强化了学校、教师的责任,学生的压力也不断加大,在学生成绩短暂的提升后,出现了成绩下降的现象。这种注重教育质量、考试、成绩的做法与要素主义教育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第四,2015年12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经两党(即共和党、民主党)共同商议决定通过了《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这部法案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弊端丛生。《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保留问责制,让落后地区的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并帮助学校改进教学质量,该法案也强调美国学生应接受高等教育,并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这些方面正是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体现。综上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长久不衰,从1958年《国防教育法》到2015年《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时隔半个多世纪,仍然具有指导借鉴意义。要素主义思想的加强基础知识、提升教师质量、增强学习能力等内容,使人们认识到了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基础教育改革,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一直在教育改革中占据主导位置,深入地影响了美国教育改革。

三、要素主义视角下美国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始于1983年颁布的《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是美国现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发端。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变革,美国基础教育政策从提升教育质量到追求教育机会均等,从政策的不完善到成熟,从教育体系的单一到多元,不断地推陈出新。依从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观点,其强调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成绩,制定严格标准,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虽然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方法多种多样,但其方向却是一致的,就是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提升教育质量。纵观现代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总体上,呈现以下特点:

(一)联邦政府在教育改革中起主导作用

美国宪法规定其实行教育分权制度,联邦政府对教育不具备直接管辖权,由各州及地方政府管理。从三十多年的教育改革发展来看,美国联邦政府在教育改革中的投入比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主导美国教育改革的砥柱。这种现象就说明,美国长期的由地方政府分管教育教学管理的传统已经被破坏。1.教育改革是历届美国总统的执政成绩指标教育改革之所以成为历届美国总统执政成绩的指标是因为在美国总统大选时,教育是美国民众关注的重点问题,每位候选人都无法逃避,民众对教育改革的状况及成绩尤为关注。从里根政府,老布什政府,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再到奥巴马政府都对教育改革给予特殊关注,并努力去制定相关政策以解决遇到的教育问题。例如,1983年《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90年《美国2000:教育战略》,1994年《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2002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2015年《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每一届政府执政期都出台了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政策、法案。虽然这些政策、法案的出台在一定时间、背景下对教育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民众对各届政府的教育改革依然褒贬不一。2.教育改革逐渐由地方政府主导转为联邦政府主导1989年9月,老布什总统和50名州长在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市召开了全美第一次教育高峰会议,共同决定为美国教育制定目标。[6]可以说,这次教育高峰会议在美国历史上开创了新的篇章,因为美国宪法规定教育属于州一级管理,在这次教育高峰会议前,政府并未插手国家教育。1990年2月,老布什总统宣布建立六大教育目标。这六大目标即为后来《美国2000: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1月,联邦政府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课程与测评标准,在该标准下,推动全国教育的发展。这在一个教育由地方政府主管的国家,可谓是开天辟地的变化,是一种划时代的变化,联邦政府已经介入。而且,联邦政府逐年加大对教育改革的投入力度,显然,已经将教育改革变为其主导,地方政府配合的局面。联邦政府介入教育改革,利弊各半,一方面,教育改革由国家统一领导,制定统一标准,以及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改革覆盖面广;另一方面是教育改革容易忽视不同地域的发展不均,缺乏因地制宜,缺乏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极易扩大发展差距。2002年小布什政府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让小布什总统获得了很高的赞誉,尽管该法案仍有缺陷,但在当时已经是比较成型的法案。这部法案的颁布,确立了美国联邦政府对教育的领导,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全国型教育政策的正式形成。

(二)教育改革中致力于提升全美教育竞争力

1994年1月25日颁布并实施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提到[7],1.到2000年,全美所有儿童必须具备接受教育的能力;2.到2000年,高中生的毕业率至少要达到90%;3.到2000年,学生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时,应该掌握英语、数学、科学、经济学、艺术、历史、地理等课程知识,他们应该为履行公民职责,为国家现代经济发展做出职业选择的准备;4.到2000年,国家教师教学能力应该能够持续发展其职业技能,并抓住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以教导全美学生为下个世纪做准备;5.到2000年,全美学生在数学和科学的成绩应该居世界首位;6.到2000年,每一个成人都应该具备文化和知识和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并且行使他们的公民职责和权利;7.到2000年,全美高校将远离毒品、暴力和酗酒,为学生营造一个井然有序的学习环境;8.到2000年,全美每所学校都应该强化与家长的合作,使他们更多地参与到促进学生社交、情感和学术成长的活动中来。很显然,这八大目标对于提升全美学生竞争力做了一定的要求。2002年小布什政府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在该法案成功实施五周年之际,联邦教育部于2007年1月出台了一个报告:《基于取得成果:强化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计划》,该计划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进行了一些补充和修订,也为今后美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其中该报告显示[8]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1999-2004),九岁儿童的阅读能力的进步超过以往28年的总和;四和八年级及9和13岁儿童的数学成绩达到了新高度等。这些结果都说明,美国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促进了全美教育竞争力的增强。

四、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一方面对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给处于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中国以启示。我国目前正处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中,经过了几十年的基础教育改革,依然没有达到预定效果,结果也差强人意。到了对我国基础教育进行反思的时候了。重新思考要素主义教育理论,我们可以借鉴其合理因素,这对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依然会有新的启示。任何一种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许多障碍需要跨越。多一种视角,多一条解决途径,也有助于解决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合理保留传统教学理论,符合教学规律

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教育的基础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有很多学者主张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用研究性学习取代讲授式教学,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只是辅助者,知识的获取均由学生之间共同探讨、沟通。这是一种严重违背教学规律的方法,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深刻、不扎实,容易造成社会的不满。要素主义者主张“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要素主义者反对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认为那种教学方法会降低学生标准,教学质量,使学生无法掌握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教育改革还是应该合理保留传统教学理论,以教师传授为主,师生共同研讨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一度的放任只会让学生更无知,让教学更混乱。

(二)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

我国目前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依然严峻。“教师待遇不高,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师素质不高,偏远地区教师数量不足等”[9]也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严重障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素质要求也在被赋予新的要求。要素主义教育者重视教师的素质培养和品格修养,强调教师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素质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素质教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素质及品格提升。

(三)基础教育改革核心目标,提高教育质量

纵览近现代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可以发现,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一直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目标,近代以来促进教育公平也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心。从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1994年《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2002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2015年《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等教育政策都体现了这样的教育目标。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就是在美国基础教育质量下降,造成社会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巴格莱主张“统一课程标准”,该标准就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也提高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实力,因此,美国实施了全国的课程标准和配套的考试制度,以期提升教育质量。我国于2010年7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具有决定性意义。”[10]可以看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教育质量。

作者:白瑞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291040.html

    相关专题:网络改变我的生活 广东工业大学


    上一篇: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