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防范(4篇)

第一篇商业银行全面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信贷是现代商业银行主营的业务之一,在实行全面信贷后,会增加银行经营的风险,为了降低风险,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工作,这样可以促进现代商业银行更加稳定的发展。在控制风险时,应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进行,对商业信用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后,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对风险进行客观的评价,避免风险扩大或者损失增大。本文对现代商业银行全面信贷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希望对银行的管理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会增加经营的效益,其中信用贷款在银行经营的项目中带来的效益比较大。银行信贷也存在较大的风险,比如在出现金融危机后,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破产的危险,有的企业会出现投资亏损,这可能会导致银行无法收回贷款,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本文对现代商业银行全面信贷进行了介绍,商业银行中,信贷项目比较多,存在的风险也比较多,只有加强风险管理,才能促进银行健康、长远的发展。

1信贷风险概述

1.1信贷风险的概念。信贷风险是指信用贷款的风险,我国经济学家对风险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观念,在对经济学家的观念进行总结后,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首先,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会带来较为严重的亏损后果。其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这也是风险的主要性质。最后,风险是指实际后果与预期后果的偏差,风险因素对行为主体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1.2信贷风险的特征。银行信贷风险有着较多的特征,为了降低风险,银行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风险的管理,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银行还要对风险预警机制进行完善,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增加信贷的收益。现代商业银行的信贷项目比较多,这要银行盈利的主要方式,在对信贷风险的特征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信贷风险具有普遍性,其是客观存在的;第二,信贷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是偶然发生的;第三,信贷风险具有多变性;第四,信贷风险具有可控性;最后,信贷风险具有危害性。

1.3信贷风险的分类。商业银行在信贷活动会受到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银行产业结构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会影响银行的内部管理水平。在授信的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需要做好调查与审批工作,还要对信贷过程进行监督,如果授信的流程存在漏洞,则会增加风险发生的概率。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事件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这一差异对信贷风险进行分类,可将信贷风险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金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合规性风险以及价格风险。

2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2.1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包括信息披露、道德约束、人员控制、法律机制等,很多商业银行由于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使得商业银行权利制衡存在较为严重的缺失问题。商业面临的竞争比较多,为了提高竞争力,需要对各项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与完善,如果商业银行缺乏信息披露机制,会增加银行经营的风险。

2.2贷款结构不合理。商业银行是以信贷为主营项目的银行,信贷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制造业以及建设行业,这使得信贷资产结构并不合理,会导致信贷风险较为集中,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如果没有最好贷款结构的优化工作,可能会使企业经营的风险转嫁到银行,从而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

2.3客户信贷信息管理系统和信用评估机制不够完善。虽然国内商业银行已初步建成了信贷风险信息系统,但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还不能完全实现协调和共享。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缺乏科学的测量工具,使商业银行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数据库资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获取信贷信息中隐含的各种消息。信用评估机制也不完善,不能正确评估和认识贷款企业的信用风险。

2.4金融监管制度不健全和缺乏有效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由于混业监管的漏洞、监管手段的落后以及监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等问题,我国尚缺乏科学有效的商业银行市场监管机制。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监管多数属于事后监督,对于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也不能严肃处理面,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使一些银行风险未能及时预警、规范和化解。

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3.1健全有效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运行机制。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就是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商业银行应完善相应管理机制,通过建立相互独立、垂直、权威的内部控制组织框架,实现风险管理的垂直化、扁平化。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充实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健全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集体审批、贷款“三查”等风险控制制度。

3.2优化信贷结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研究和判断,及时了解国家经济金融调整政策,密切关注产业政策走势,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既要支持大型国企,也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产能过剩的高风险行业客户贷后管理,及时调整方案规避信用风险。此外,商业银行还要优化贷款担保结构和贷款期限结构,均衡发展各种业务品种,合理确定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投放比率,优化抵、质押贷款质量。

3.3加强客户数据库,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商业银行要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不断增添客户新的信用信息记录,完善和充实现有数据库。人民银行不仅要与各商业银行建立相关的信用信息协调机制,而且要不断与政府等其他机构进行合作,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商业银行创建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体系应兼顾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个方面,选择最佳路径搜索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对信贷风险的早期识别。

3.4加强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机构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督和管理,严格审查信贷业务基本操作规程,确保贷款严格按照评级、授信、授权、贷前调查、评估、审查、决策、贷后管理、风险预警等规定的操作程序办理,绝不能出现逆程序和隔程序的现象。结束语现代商业银行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比较大,由于信贷项目比较多,所以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主要来自信贷风险。为了保证银行健康、长远的发展,银行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根据信贷风险出现的原因,制定出有效的治理措施,在授信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调查、审查与监督工作,避免企业的投资风险转嫁到银行。银行的稳定发展可以维持社会经济秩序,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稳定的提升。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案,才能降低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1]王磊.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企业经济,2007(9).

[2]张君.论改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以国外先进经验为视角[J].商场现代化,2007(33).

[3]郦国俊.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06(41).

作者:高速 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哈尔滨分行

第二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防范

摘要:信贷风险的防范和解决既是管理我国商业风险的主要环节,同时保障金融体系顺利运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存在较多突出的风险问题,加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建设全面的风险管理措施非常重要,本文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较多风险提出相关防范步骤,真正化解信贷风险。

关键词:银行;信贷;风险;措施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逐渐对外开放,我囯金融体系仍然以银行为主,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取得高利润的同时面临着各种风险,因此,信贷风险的防范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象普遍存在,在当前经济发展迅速的形势下,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能力,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最为关键。

一、我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

客观存在性,信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产生信贷活动,信贷风险就自然而然的产生。隐藏性,信贷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商业银行信用特点会掩饰这些不确定性,银行发展回收信贷风险影响,并且信贷风险是以食物链的特征反映出来。

二、我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类别

信誉风险,是指与银行合作的贷款人没有按照契约上规定的义务,造成银行实际收益损失,信誉风险是信贷风险中的主要风险。市场风险,它是金融体系中较常见的风险,它是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发生不好的变化造成预期风险,会造成银行信贷业务的损失。操作风险,这是信贷风险中不可避免的,贷款人员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出现的网络故障、电子设备损坏等各种意外事故,它在各方面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加强预测,加强内部人员的管理等。其它风险,这些风险包括:法律、信用、资金风险等,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一系列经济活动,违反法律而损失银行经济。信用风险是指银行的某些活动影响了银行信誉。资金风险指银行没有现金偿还债务的风险。

三、我囯商业银行信贷现状与风险管理问题

不良贷款率,这是衡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的标准,不仅对商业银行造成威胁,更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我国自从加入全球经济贸易体系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上涨。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方式以纵向管理模式为主,收缴各地区支行、分行的贷款交于总行,最终信贷审批工作由总行处理,容易造成总行权力过于集中,使得总行没法对各个支行、分行情况深入了解,很难做到从实际出发。我国前期工作较草率,我国对银行风险评估还停留在定性分析和平常的财务报表上,造成风险评估较片面性,该行业的不同企业所用标准一样,评估出来的风险也不太理想。信贷风险分析与技术较落后,我囯商业银行分析了解信贷风险的参照标准过于死板,主观意识较强,虽然我囯商业银行已开始采用其他风险评估方式,但水平仍然较低,并且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不能应用国际上高级的风险评估方式。

四、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原因

商业银行自身信贷管理水平较低,没有有效的风险预测工具,没有管理好贷款档案文件,不够了解贷款对象,没有有效监督,这些缺失都加大了信贷风险。银行信贷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一方面对贷款人的条件审批不够仔细,出现贷款不合理现象,一些信贷人员为了自己利益,受到贿赂,给银行信贷业务造成很大风险,同时,这些信贷人员一味追求高待遇,不断跳槽,使商业银行的稳定客户造成一定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方式较粗放,重视贷款,却忽视管理,造成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质量不高,同时增加信贷风险率。最后,商业银行不合理的资产结构,使得收益不平衡,使得银行为了追求盈利性,不断挖掘客户,抢占市场,从事一些高风险信贷业务等。贷款企业,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强大,大多数企业通过向银行贷款来周转企业资金,但部分企业为了逃避贷款,在银行贷款时故意隐藏企业真实业绩、企业风险,出现各种逃避银行贷款现象,不仅是贷款企业,部分个人贷款也是如此,贷款人的品质、个人工作能力、个人责任感等都是产生信贷风险的具体因素,信贷风险时有发生。外部因素,人们信用观念意识薄弱,如果这些不讲信用现象得不到相应惩罚,将会持久对商业银行造成大量损失,出台的相关法律较简单,不能有效制止这类现象发生,必须出台有效管理信用风险相关法律政策,抑制这些不合理现象发生。

五、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部门的水平控制,同时设立独立专业的风险检测部门,可以借鉴国外银行的做法,实行一票否决制,发放的每笔贷款都必须要至少两名以上的授权人员背对背签字审批,方可真正建立信贷关系。商业银行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己风险管理意识,意识是行动的主导,无论是最高领导人员还是最底层工作人员都应该强化自己的风险防范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并主动进行实践,将信贷风险管理纳入到银行整体运营中去,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商业银行信贷安全,让我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从本质上发生改变,客观评价银行信贷风险,跟上时代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制定合理详细的信贷工作计划,划清总行与支行的主要职责任务,总行负责银行总的发展方向与制定战略目标,一定时期内分析当前信贷资产总额、风险种类等,根据自身银行发展需要,掌握市场经济发展格局,熟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又要熟悉各个地区条件和需求。把握全局观念,定位准确,制定多种风险管理计划。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各地区支行结合自身发展,制定实际的工作计划,保证商业银行所有政策稳定顺利实施,将总行巨大权利分至下面各个支行,加大对贷款的审批权利,从而提高审批效率,改变传统评估风险的片面性。不断培训银行信贷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素质我囯商业银行应不断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定期对这些银行信贷人员开展各种专业技术与思想道德素质培训。可以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定期检查信贷人员,避免出现严重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技术,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我囯银行没有完善信贷数据资料与各个企业信誉等级资料,因此,商业银行在预测评估风险时比较困难,加快建立信用等级制度与信贷数据资料。根据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企业长期合作的老客户具体信息与交易历史数据,建立信誉等级评分,为高水平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学习先进的风险预测技术,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风险评估方式,可以利用不同资产组合的模式,根据每个银行、各地区、不同信誉等级的银行企业设置一个参照比例,尽量划清各个企业信贷之间的相关性,合理组合各个风险收益,极大降低贷款融合的总风险,可以实时管理信贷风险。运用多种形式管理信贷风险,积极主动防范信贷风险,当商业银行信贷发生风险时,不能采用传统的处理方式,不停的催还贷款,将自己处理被动地位,银行可以改变自己的处理方式,可以利用自己独特优势,深入分析客户具体的经营生产情况,让被动变为主动,为那些没有能力偿还贷款的客户提高可行方案,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友好关系,才能提高银行利润。实现利润多元化,我国商业银行可以扩大业务范围,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结算、汇兑等业务上,利用先进的网络优势发展其它贷款业务,还可以发展资产交易类业务,不断加强应对银行贷款突发性风险能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六、结束语

银行信贷业务是我国目前新起的具有代表性的资产业务,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健全信贷风险防范体制。本文阐述了信贷风险防范的几点措施,能最大化的降低风险,不断提高银行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占久.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与管理[J].中国经贸,2015;14

[2]陈尧.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探讨[J].商业时代,2012;4

[3]王东霞.关于提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能力的探讨[J].市场研究,2012;3

[4]王伟宁,乔宏.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研究[J].商业会计,2013;3

[5]郭文伟.企业特征、融资模式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J].软科学,2013,27

[6]梁洪波,刘远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关系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3

[7]柴正猛,陈彦冰.商业银行融资平台类信贷风险实征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64

作者:张健 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第三篇: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对信贷风险的影响

摘要:利差模式为主要收益来源的我国商业银行,在给企业发放贷款时,往往由于没有全面的考虑经济金融环境,导致在发放贷款的时候没有从宏观的角度入手,最终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集中在了少数的行业、客户以及地区上,形成了信贷过于集中的问题。信贷的过度集中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是利是弊?对于银行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2007~2014年我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为实证样本,采用赫芬达尔指数量化商业银行信贷在行业、客户、地域的集中程度,以此来测算商业银行在行业、客户和地域的集中情况。并且采用截面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商业银行的信贷集中度和不良贷款比率的关系,得出信贷集中度对信贷风险的负面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金融学;信贷集中度;不良贷款比率;银行信贷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5(b)-052-03

1引言

1.1关于信贷集中的基本概念

就信贷集中而言,本文是指商业银行将自身信贷资源不均等的投入到某些信贷领域,从而使得银行的信贷结构表现出过度集中。信贷集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贷集中是指信贷投向、权限和形式的集中,狭义的信贷集中就是信贷投向的集中。本文所指信贷集中是狭义的信贷集中[1]。本文研究的信贷集中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1)信贷对象集中,指银行将贷款集中投放至某一单一客户、集团客户或关联客户群。一方面,信贷集中投放是因为银行对某些特定客户相对熟悉,从而减少“交易成本”;但另一方面,客户的高度关联性也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信贷风险。(2)信贷行业集中,银行将贷款集中投放至单一行业或是某几个行业。银行往往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将贷款过度集中投放至某些行业,但经济环境变动时,行业的衰退或是重大变化会使银行面临资产缩水的风险。(3)信贷地区集中,银行将信贷集中投放至某一地区或国家。一方面,集中投放至某一区域会减少银行的监管成本,但另一方面如果这些地区或国家的政治、经济等环境变化时,银行的信贷就会面临损失的风险[2]。

1.2关于信贷风险的基本概念

站在广义的视角来讲,信贷风险是指贷款收益的不稳定性。本文中所提的信贷风险是指狭义的定义,即信贷资金在未来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来说,狭义的信贷风险是指由于信贷双方或宏观经济等因素而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导致银行自身信贷资产发生损失甚至是银行自身价值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同时本文将采用不良贷款比率这一指标来衡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3]。

2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与信贷风险的实证模型分析

2.1实证数据指标构建

本文引用赫芬达尔指数和敞口比率来刻画银行信贷集中程度,进行定量分析[4]。其中i代表行业中第i家企业;n为行业中企业总数,为各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份额,X代表行业总份额。从而引申出本文所需要的指数:行业集中度指数(ICD):即贷款在不同行业的投放情况,本文采用修正后的赫芬达尔指数表示,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商业银行贷款投向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且。客户集中度指数(CCD):采用敞口比率的方式来进行测算,即用前十大客户信贷余额与商业银行净资本的比值来衡量。本文选取2007~2014年15家上市银行年报相关信贷数据(中国农业银行上市时间较晚,数据年限不足,在此不再采纳),并将样本按规模分为三类,分别进行指标计算和实证分析:即规模较大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包括: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

2.2实证模型构建及检验

基于以上指数的构建和初步描述,本文为了估计信贷集中度与银行信贷风险的关系,建立固定效应截面数据模型如下:其中:表示第i年第t家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表示第i年第t家商业银行信贷行业集中程度;表示第i年第t家银行信贷地区集中程度;表示第i年第t家银行信贷客户集中程度。按上文指标计算中将样本银行分成了三类: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并分别进行实证。首先对三类样本进行Hausman检验,因为本文研究的是为面板数据模型,而面板数据模型分为两类:随机效应变截距模型和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Hausman检验既为了验证数据应当建立哪种模型。Hausman检验假设如下::个体效应与回归变量无关。:个体效应与回归变量相关。通过检验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Hausman检验的检验统计量为14.645724,伴随概率为0.0097,因此本文拒绝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不存在系统差异的原假设,既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同理,股份制商业银行(Hausman检验的检验统计量为22.329029,伴随概率为0.0043)和城市商业银行(Hausman检验的检验统计量为12.625485,伴随概率为0.0013)也均通过了Hausman检验,均采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

2.3实证模型结果分析

本文依旧按照上文的分类就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对信贷风险的影响运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回归得出以下方程其中、、、分别表示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变截距部分。从实证模型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集中度指标(CCD)、行业集中度指标(ICD)和地区集中度(RCD)指标的系数均为正,说明了三大指标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呈现正相关,即三大指标的上升均引起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的增加,且p值也通过检验。这不难理解,客户、地区与行业的集中均会增加贷款归还的风险集中,如信贷过多集中在几个行业中,在面对经济风险的时候,国有银行会面对更大的不良贷款风险,即为“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其中分别表示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的变截距部分。通过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证看出:客户集中度(CCD)、和行业集中度(ICD)和地域集中度(RCD)对不良贷款比率的回归系数的p值检验均显著,而从系数大小看出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更容易受客户集中度和行业集中度的影响。主要原因也许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居于相对中间水平,相对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在这三种集中度上,对于客户和行业的依赖程度更大。其中分别表示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的变截距部分。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不难得出与上文所提的两类商业银行相同的结论,城市商业银行的客户、行业和地域集中度与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也呈现正相关性,且p值均通过检验。客户集中度(CCD)与不良贷款比率之间是正向变动的关系,这也许是由于城市商业银行自身规模受限,客户也会较为集中,因此产生更大的信贷违约风险;地域集中度(RCD)与不良贷款比率之间也是呈现出正向变动的关系,这也是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决定的,因为,规模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相对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主要将业务集中于其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因此,地区集中度越高与此类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具有更强的正向关系;行业集中度(ICD)与不良贷款比率之间也是正向变动的关系,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投向的“热门”行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而中小企业资金运转困难,生存难度大,也往往具有更大的信贷违约风险。

3结语

本文采用赫芬达尔指数进行修正后构建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的三大指标,采用Eviews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三大集中度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客户集中度(CCD)、行业集中度(ICD)和地域集中度(RCD)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总体均呈现出正向变动的关系。但是就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而言,三大集中度对于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程度不同,这也是由于银行规模大小不同而决定的。就国有银行而言,客户集中度对于银行信贷风险相对较小,这也体现了国有银行的强大优势,并不过分依赖于大客户生存;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于大型国有控股银行规模较小,因而其信贷对象对于客户和行业依赖性更大一些;而城市商业银行规模则更小,信贷投向对于行业、客户和地区都很依赖。

参考文献

[1]关闯.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9.

[2]李芳,陈德棉.中国银行业信贷集中的风险效应分析[J].财贸研究,2011(1).

[3]王旭.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风险与收益研究——基于中国18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3,28(4).

[4]张芳.中国商业银行市场赫芬达尔指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3).

作者:张岱岳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第四篇:商业银行SME信贷风险管理的认识

摘要:中小企业(SME)信用风险高,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难点之一。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SME信贷业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符合我国金融市场现状的做法,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SME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信用风险管理理念、信贷业务经营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关于改进我国商业银行SME信用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11-0055-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11.12

一、研究背景

中小企业(SmallandMedium-sizeEnterprises,以下简称SME)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据我国中小企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有登记注册的SME约1023万家,以个体户登记的约4000万家,共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60%以上的GDP和约70%的进出口贸易额,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1]。因此,拓展SME金融业务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SME因其自身的发展模式、经营模式、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存在诸多风险隐患。SME发展前景不稳定、自然淘汰率高,平均寿命仅3年左右,加之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企业自身缺乏有效担保等问题,导致商业银行在开展SME融资业务时交易成本过高、信用风险较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SME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机会(仅占贷款资源的20%),从而转向成本更高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SME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SME信贷扶持激励措施,包括银监发[2011]59、94号文,银监发[2014]36号文等,为SME信贷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商业银行积极拓展SME信贷业务,在SME信用风险管理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SME融资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SME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二、我国商业银行进行SME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

我国商业银行大力拓展SME信贷市场,在SME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产生了一些共性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有效担保,积极进行信用风险转移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开展SME信贷业务时普遍要求企业必须提供有效担保,通过有效担保,可以降低SME信贷业务违约后的实际损失。为降低违约损失率,商业银行会利用风险转移和风险缓释手段,要求SME提供担保、第三方保证、购买信用险,或者要求企业主提供个人财产抵押。商业银行积极通过供应链的模式批量发展SME信贷业务,以核心企业对其他企业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由核心企业承担无条件付款责任,将SME的信用风险转移到第三方信用风险较低的大中型企业。此外,商业银行也在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如对政府采购平台中标企业提供信贷融资等服务。

(二)推出适合SME信用风险特征的信贷产品

我国商业银行根据SME信用风险特征,从融资期限、还款资金来源、还款方式、担保特点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SME资金需求特征和信用风险特征的信贷产品。在融资期限方面,SME对于融资的需求具有短、频、急的特点,因此,短期资金融通的信贷产品占主导地位,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的中、长期融资类产品占比较少。在还款资金来源方面,根据还款资金的明确性和可控性,在担保要求上可以允许一定的灵活空间,对于还款资金来源明确且可控的产品,担保条件可以适度降低,对资金情况、信用状况较好的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对于还款资金来源不确定性较大的产品,一般要求提供高质量的担保,或要求企业主承担无限个人连带责任。在还款方式方面,多实行分期还款,在整个借款周期内,风险敞口将不断减少。在担保特点方面,不再局限于不动产抵押,抵押物的范围已扩展到动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方面,一些商业银行还推出了基于联保、担保池等担保方式的融资产品。

(三)努力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

SME信息不透明现象严重,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信用风险的重大隐患,也是阻碍SME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种现象,我国商业银行也有一些较为普遍的做法,包括:使用人行征信系统来了解企业的信用情况、关联企业情况以及企业法人、高管、实际控制人的个人信用状况;积极引入外部信用风险数据,进行SME信用风险评估;建立标准化的尽职调查方法和程序,详尽、深入地开展贷前调查;采用关系贷款技术,运用熟人机制,对借款人进行筛选和贷后监督;研发SME评分模型,依靠自身积累的客户基本信息、交易信息,并结合从第三方机构获得的企业信用相关信息,给出信用评价,并以此作为信贷决策的参考。

(四)不断改进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不同于大型企业,传统财务指标并不能有效地预测SME的违约行为[2]。针对SME的信用风险特点,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SME风险评估上,逐步摆脱对财务报表的依赖,进而把风险审核的焦点聚焦到“三品”(人品、产品、押品)、“三表”(水表、电表、税表),注重对于企业主人品的考察以及企业主个人信用状况的调查。此外,商业银行普遍更加重视SME上下游产业链、现金流以及客户之间交易关系稳定性分析。

(五)努力降低SME融资业务的交易成本

一方面是发展规模经济,为SME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按相同的作业流程提供规范化的服务,并采用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对整个SME信贷业务流程进行专业化分工、流水线作业,提升资本回报率。另一方面是运用IT技术手段和自动化流程,在改进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服务成本、交易成本,提高盈利空间、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信贷风险经营理念落后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考核和问责的过程中,未能较好地体现对SME融资风险的适度容忍。例如有的机构对外宣称不良贷款余额为零,也有的机构会严惩发生SME贷款违约的相关经办人员等。这种思维体现的是对信贷风险的零容忍,没能把经营风险和尽职免责的理念和原则落到实处。SME信贷业务单笔金额小、数量大、流动快,应采取批量化、自动化的经营模式。因此,对于风险的考察应从客户群整体的角度出发,不能纠结于单笔业务的违约损失,可在总体上给出高于大型企业的适度的风险容忍“,经营风险”对于拓展SME信贷业务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仍普遍存在

大型企业社会影响力大,向社会披露的信息较多,其财务制度也较为规范,可信度高。相比大型企业,SME信息不透明、零散、不够准确,这给商业银行开展贷前调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信用状况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加之可获得的第三方数据十分有限,导致贷前调查的准确性、全面性不高[3]。SME在资金使用上存在两个特点:一是倾向于现金交易,以规避税收或监管;二是企业主家庭资金与公司资金混用。这两种情况给银行对SME的资金流向监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商业银行为了获取企业真实信息,也创新了多种方式,如通过与供应链核心企业、担保机构、专业市场、物流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等方面开展合作来改善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此类问题仍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过度依赖担保,风控手段单一

多数银行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产支持的贷款技术,较少运用关系贷款等技术。目前我国SME信贷市场属于卖方市场,商业银行对于SME信用风险的控制手段较为单一,普遍过多地依赖担保,存在有效担保才能发放贷款,很少发放信用贷款。在现实中,SME往往苦于缺少有效担保,因此,会寻求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服务,或转向非正规金融机构以及民间借贷,进而付出很高的融资成本[4]。商业银行过多接受担保公司的担保也存在弊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担保公司出资不到位、过度担保、经营不规范、实际履约能力不强,这给放贷机构带来较大的潜在风险。此外,信用担保机构较少、申请成功率低和担保费用较高也成为SME不愿意求助担保机构来获取银行贷款的重要原因[5]。

(四)中长期融资产品缺位

SME的融资需求中,有相当一部分需求与借款人扩大再生产相关,而我国商业银行更愿意采用短期融资、借新还旧的方式去满足SME中长期资金缺口。用短期融资去解决长期资金缺口的做法存在潜在的问题,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国内货币紧缩政策的双重打击下,出口型SME大面积倒闭,也有大量的SME选择主动违约[6]。面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有责任为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SME提供更多的中长期信贷资金支持。

(五)不重视市场细分,缺乏合理的市场营销体系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基于互联网的新型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不能再坐等客户上门,要主动去开展营销。由于不重视市场细分,一些商业银行在拓展SME融资业务的过程中,采用了“漫天撒网”、“扫街式”的推销,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加大了人力成本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形象,事倍功半。

(六)分摊成本过高

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IT系统不够发达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在开展贷前调查时,由于信息较为分散,需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时间去收集信息,成本较高。在贷后管理中,由于考查的风险点并没有因贷款金额小或企业规模小而相应地优化、减少,企业户数众多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从商业银行营销、管理客户的角度来看,SME贷款金额小、分摊的单位成本高,降低了商业银行开展SME信贷业务盈利空间。

四、相关建议

(一)真正确立SME信贷业务“经营风险”的理念

SME信贷业务具有金额小、短周期、批量化、地点分散、涉及面广等特点,注重数量和效率[7]。SME较之大型企业本身违约率就偏高,但单笔贷款金额较小。因此,批量开展SME信贷业务时,在战略层面上应避免一味追求风险最小化,建议根据商业银行自身资本水平、风险偏好、管理专长,并结合行业、地区等因素,合理制定SME信贷风险的容忍区间,体现对风险的适度容忍,从而提高竞争力。在担保方式上也应充分考虑SME轻资产的特点,注重创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抵、质押担保,应鼓励联贷联保、知识产权质押等新型的担保方式,并提高信用贷款的发放额度。

(二)引入外部信用风险数据,提升SME信用风险评估水平

商业银行可以积极开展与专业市场、开发园区的合作,通过引入市场主体对商户的信用风险调查数据,对同质化企业进行批量操作,降低经营成本,控制业务风险。建立与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的合作机制,对纳税情况、资金流、经营状况稳定的SME提供融资服务。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开展合作,对于发展前景看好、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以其知识产权为质押,为其提供融资服务。与第三方交易平台合作,以第三方提供的信用风险数据以及电子交易合同为依据,提供SME融资服务。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便于SME获得融资。

(三)改进SME信贷经营模式、管理流程,建立积极主动的营销体系

商业银行可考虑建立自上而下的SME经营管理条线,以专业的队伍进行专业化经营和管理。在管理上,设立独立的业务单元,对营销策划、产品开发、审查审批、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集中管理。在经营上,设立专营机构,直接面向客户,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在信贷管理流程上,要注重高效、快捷,尽可能缩短流程、减少反复。与此同时,应根据SME融资业务的特点,制定一套区别于大企业的尽责调查规范,明确重点,注重细节,特别要采用大量的交叉审核技术,对客户反映的情况以及调查员的判断进行反复验证。对具有相同属性的客户群体,可使用标准化的尽责调查模版,以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和效率。在客户营销上,要有针对性,不能粗放性地蛮干,应有的放矢地开展营销。通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对客户进行细分和筛选,为具有相同特征的客户群设计标准化的产品组合,采用统一的客户准入条件、担保要求、业务流程,形成多元化的营销方案。

(四)逐步完善SME融资产品体系

短贷长用,无论对企业还是商业银行,都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建议商业银行积极开发符合SME特点的中长期融资产品,如厂房按揭贷款、设备按揭贷款等,为极具成长潜力的企业提供中长期融资服务。不断改进和提高短期融资产品的便利性,利用IT技术、手机、互联网平台,提供更加便利的网络融资产品,缩短信贷审批流程,满足SME短、频、急的融资需求。

(五)充分挖掘自有资源,鼓励交叉销售

商业银行应有效地利用自有信息资源,全面了解企业信用状况,拓展业务。在企业融资业务条线内,可通过保理业务监控企业回款情况和交易情况。通过存货抵质押,实现对企业存货变动情况和经营情况的监控。通过保兑仓等产品,可实现对企业与上下游客户采购的稳定性、支付及时性等方面的有效控制。由于SME业主家庭财产与企业财产之间界限不清,在进行SME信用状况调查的时候,可从对私业务条线,如零售银行部门,了解业主的资信状况。同时也可以开展交叉销售,带动零售银行业务,为企业主提供丰富的融资、理财产品。在提升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强客户的忠诚度。

(六)积极使用IT技术手段、自动化流程,降低经营管理成本

商业银行经营SME贷款的单位人力资本高于大型企业贷款,集约化经营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商业银行达到规模经济后可以摊薄固定费用,进而降低成本,提升盈利空间。目前一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服务公司发展迅猛,对传统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且这种影响将越来越经济评论期刊大。如阿里小贷已将其业务拓展到全国范围,主要向自有B2B平台、电商平台上的小企业客户服务,基于先进的IT技术、数据发掘技术,实现了渠道自动化、自助化,贷后监测自动化,放贷成本远低于传统的贷款交易成本,这种新型经营模式值得商业银行借鉴。

参考文献:

[1]林汉川,秦志辉,池仁勇.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郭小波,王婉婷,周欣.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识别因子的有效性分析———基于北京地区中小企业的信贷数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1(4):62-67.

[3]杨元泽.中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研究[J].金融论坛,2009(3):69-73.

[4]邵长彪,薛继金,吕顺.现阶段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成因及商业银行防范对策[J].金融发展研究,2012(3):87-88.

[5]郭娜.政府•市场•谁更有效———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机制有效性研究[J].金融研究,2013(3):194-206.

[6]卢超,钟望舒.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方法探索[J].金融论坛,2009(5):13-20.

[7]俞海娜,张鑫.城市商业银行防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09(7):52-54.

作者:赵文超 杨凯文 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防范(4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94663.html

    相关专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股票 榆林学院学报


    上一篇:初中语文生态化课堂构建策略
    下一篇:服装设计教育可持续发展综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