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审美教育视域下的中学美术教学

审美是通过个人感官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与体验并从中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审美作为一项艺术活动,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艺术为人类生活提供了许多乐趣,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艺术品,记录和承载了人类发展的心路历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不存在任何评价标准,如果人类从艺术品上获得了丰富的感受,那么这个审美的过程就是有意义的。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审美教育绝对不是单纯传授某项知识,而是通过真正的鉴赏与创造活动来教育学生。所以,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是借助特殊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的审美活动,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同时,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当代中学生审美教育现状

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这段时期内的学生缺乏辨别身边事物美丑善恶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缺失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第一,缺乏主动审美能力。大部分学生对“断臂的维纳斯”评价是一点都不美;敦煌壁画只是一些颜色陈旧的古老画作;印象派的作品更是不知所云。第二,审美浮躁。在评价艺术品时,仅仅依靠视觉感受做表面文章,极少数学生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画面背后的深长意味。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因此,审美教育才会被视作国家文化教育的标志而发展至今。人与人之间由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不同固然会存在审美上的差异,但是在辨别美丑、优劣等审美判断上,则需要学校教育与引导。中学美术教学本质上是一项建立在美术教育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学习美术知识、训练美术技巧、提高鉴赏能力来达到理解现实生活中艺术之美的境界。

二、审美教育重要性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美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之中。中学美术教学不仅肩负着传授学生美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职责,还需要为学生展示美术所蕴含的人性之美。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艺术表现方法,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特殊的美术符号,在继承与汲取人类文明现有成果基础之上感受世界。但就目前而言,许多地区并不重视中学生的美术教育,大部分教师也只是单纯的传授学生美术技能,而忽略审美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缺乏提升审美能力的内在动力。因此,中学美术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一项必要的教学目标。

三、当代中学美术教学中实现审美教育的方法

1、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形成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

“尊师重道”作为我国数千年的传统,影响极为深远。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站在学生角度来看,学生绝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械工具,而是具有独立意识、有思想、有目标的人。中学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易冲动、逆反心理强是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如果一味坚持“灌输”的教学方针,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恶甚至是抵制情绪,审美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以自身为中心的理念,实行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在保证教师引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就如同阿恩海姆所解释的那样:“艺术教育中最出色的教师不是将自己所知所能倾囊相授,而是凭借园丁般的智慧在旁细细观察每一朵花的成长状况,在它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2、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将审美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当代中学美术教学需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运用有限的课程资源提炼出大量的审美元素,引导学生自发去感悟美和体验美,最终达到创造美的境界。

1)审美态度

审美情感与态度是个人对外界现象主观意愿的反映,学生要学会感悟美,必须有积极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态度作为前提。美术教学中首要任务就是利用美术课程的特殊魅力,将学生的兴趣转化为持久的审美情感与态度。中学美术教学可以采用写生、采风或考察等形式,使学生进入大自然、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场所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亲身体验自然的雄壮、文物的沧桑,丰富自身见闻。

2)审美形式

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必须依赖某些形式而存在。艺术审美形式就是艺术品构成形式,它包括了艺术品的色彩、线条、笔墨、造型、质感等等。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只有将特定的审美形式与美术技巧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获取对审美形式的认识与解读。比如在中国传统国画中,笔墨作为其绘画语言,它的轻重缓急、粗细浓淡、刚柔疏密,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国画神秘莫测、气象万千的艺术世界。如果单从理论上来解释笔墨,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学生必须从临摹中国国画开始,通过自己的手来感受笔墨中的变化。

3)作品欣赏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教师在教导学生欣赏艺术品时,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对艺术品风格种类、艺术流派、作者生平等与作品相关知识进行直接传授。有利于学生积累艺术相关知识,拓展视野,理解不同人生观之下的作者对于人性的解读和对美的追求。

3、加强美术教师自身审美文化修养

基础教育理论正处于不断改革与发展阶段,美术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当代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育之间的区别,并在教学过程中用全面综合审美文化教育替代传统单纯绘画教育。美术教师更应该利用渠道条件,努力开拓自身视野,提高美术理论与美学素养,在教学中实现审美教育的传达。

四、结束语

我国美术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清末“几何作图”到民国“养其美感”,再到当代逐步完善的美术课程体系。美术课程系统的完善与发展,标志着美术教育正在由传统技能型向当代审美型转变。这广告艺术论文种转变为学生的美术素养奠定了一定基础,在这种理念支撑下,当代中学美术教学需要与审美教育完美结合,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范蓓 单位:南昌市第一中学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审美教育视域下的中学美术教学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91144.html

    相关专题:商标翻译论文 我国金融监管问题探析


    上一篇:市区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
    下一篇:微课对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