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留守儿童教育特点及对策(共5篇)

第一篇

1相对较大年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教育和约束大部分完成了一定的学业就不再继续读书,而是辍学在家,每天接受不到新知识,没有办法与社会接轨,面对着对知识不了解甚至说不认字的爷爷奶奶,更没有什么学习新知识的途径。所以很多孩子就如他们的父母一样,开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涯。可是现如今是一个知识的社会,缺少技能,素质偏低一样找不到工作,缺少社会保障。

2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2.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这是一个长久之计,需要时间去完成,可以说这步完成了我们国家社会转型的问题就解决了,那么在这个目标下,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保证农村的打工人员在城里的基本社会权益。对他们给予更多的便利条件,劳动力都外流那么农村怎么办?不发展了么?这是需要政府招商引资,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村外流的劳动力减少,从而拉近城乡差距。这也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方式之一。

2.2学校要采取相对的补救措施留守儿童由于无人看管,所以受到的教育也有限。学校应该充当起他们的家长,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宿舍,既解决了他们无人看管的问题,也能让他们与同学之间多沟通,互相监督、互相学习。既让在外务工的父母放心,也让留守在家的老人欣慰。

2.3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加大投资,兴建中小学校及其周边环境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建立打工子女学校,为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免除一些不合理的收费,保证打工子女的权利。同时,在学校周边常常会出现以下不良的社会现象和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公共场所,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力度管理好学校周边环境,为未成年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2.4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于普通的孩子不同,他们内心的世界缺少爱,缺少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可能会更叛逆,思考问题更片面,这时就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队伍,加强孩子们的对抗问题和挫折的教育,让他们感受到关心,通过对孩子的思想变化的关注,方便观察他们存在的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总体来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伴随着社会进步所产生的问题,需要社会各个力量共同努力来解决。因为儿童是祖国六七点钟的阳光,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社会等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好的教育。这将有助于我国社会转型发展的大格局,有助于我国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和谐社会的进步。

作者:黄复伦 单位:山东省定陶县杜堂乡杨店小学

第二篇

(一)家庭教育要尽到责任

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他们觉得教育管理孩子理所当然的属于学校的工作,家长只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就好了,对于孩子的成绩以及思想品德的好坏从来不过问。其实父母应该尽快的纠正这种观念,要将“自不教父之过”作为自己的教育责任理念,要认识到教育子女是父母与生俱来的职责。不但要充分考虑家庭的收入,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还应该关心孩子的教育情况。如果父母都在外打工,则必须要选择合适的监护人,监护人不能过于宠孩子,也不能要求孩子做过多的农务,确保他们拥有足够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在父母务工时,应该定期和“监护人”进行沟通,充分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健康情况,要以各种渠道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父母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对于子女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以及心理成长都必须要有充分的掌握。在与子女沟通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和愛,交流的内容要尽可能的全面及细致,从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教导他们成人成材。

(二)学校教育要加强管理

农村学校应该将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当成是专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要建立全面的留守儿童档案,结合他们的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健康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措施,制定科学的教育方针,将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目标。例如让孩子定期与父母进行沟通,班主任教师应该每个月定期与孩子的父母取得联系,告知父母孩子的在校情况,让父母对孩子进行简短的电话教育;对于在校期间表现不好的,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要及时发现,耐心沟通,说服教育;另外教师还应该常常进行家访,或者通过监护人座谈会的形式来和家长交流管理经验,共同讨论教育方法。

(三)社会各界要做好工作

一方面,必须要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体系,并且将其贯彻落实。比如可以建立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或者农村社会教育与留守儿童监护体系,由乡政府带头组织、学校、村委会参与,建立对留守儿童的定期家访工作机制、和在外父母定期沟通机制、每个教师专门负责几名学生的管理机制,对于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发现之后及时处理。对于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保护。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做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工作,不断提升宣传力度。适龄儿童进行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也是孩子应该享受的权利与义务。政府机构特别是乡政府必须要坚决依法办事,通过各种措施来确保留守儿童的父母或者委托的监护人从守法的角度,科学的处理好外出务工赚钱与子女接受教育的关系,将留守儿童的辍学概率降到最低。对于一些家庭确有困难,无法负担教育经费的家庭,地方政府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补贴,让学生能够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有效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必须要依靠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形成合力,三种教育相互配合协调,做到互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积极、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让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够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成长空间,让祖国的花朵能够茁壮成长。

作者:王长忠 单位:山东省无棣县小泊镇中心小学

第三篇

一、家庭教育错位导致的学习问题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父母普遍忽视家庭教育,家教观念滞后,教育方式简单,教育辅导能力短缺。一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能读书就读书,不能读书就种地,一样是一辈子。”而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照顾,只停留在物质层面,认为吃饱穿暖就完成了做父母的职责。还有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一味抱怨、谴责,另一些家长则一味溺爱孩子,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家长文化知识有限,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在城市生活快节奏工作的竞争压力下,忽视留守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孩子的教育、关心和指导。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没有获得家庭正确和有效的指导,导致许多留守儿童认知出现偏差,学习动机变化,学习态度不正确,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敷衍了事,行为习惯不好。隔代监护中虽然祖父母、外祖父母非常疼爱孩子,但他们大多年岁已高,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监督和辅导孩子的功课,导致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效率低下。一些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不仅不能履行监护人职责,而且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负担,因为他们必须照顾体弱长者,需要分担大量沉重的家务,很少时间学习,学习心思混杂,不愿意学习。此外,寄养在亲友家里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比较敏感,为了获得监护人认同,他们往往会过多承担家务,影响学习。总的来说,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水平,相对比而言,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比父母在家儿童更容易辍学,尤其是存在着不易统计的以不能学习、不愿学习为特征的隐性辍学。

二、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

1.社会因素。一方面,户籍制度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限制了乡村孩子享受城市教育。农民工将其子女送入流入地就读,受城市学校接受能力和流入地政府的户籍限制政策,农民工子女需支付高昂的借读费,额外增加的教育成本加重了农民工的压力,加上农民工子女在就读中因户籍遭受的歧视,迫使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父母不愿也无力供子女在打工地就读。可以说,户籍限制让农村儿童不能平等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所处的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落后,限制了乡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民族之间事实上存在着教育的不平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因历史遗留的原因导致的经济和文化的落后状态短时期不会消除,区域教育呈现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产生的差异。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教育受到事实上的限制,表现为义务教育总投资不足、结构失衡、师资水平底、学校教育硬件和软件跟不上。客观上导致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学校没有配备具体的心理辅导教师、生活老师,办学条件差,通常难以弥补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陷,甚至可能使有问题倾向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成为教师放弃的对象。2.学校因素。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应调整教学管理方法,以适应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多方面需求。学校肩负着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任,不仅要承担固有的教育责任,还要考虑家庭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补充。学校教育不仅要以教学为中心,更要讲究学校管理方式和教育教育工作方法。然而,大多数学校并没有给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予以更多的关注。学校遵循统一模式设置课程,没有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特点加以调整,统一模式的课程设置实际上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相容。大多教师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之中,很少或根本没有注意行为异常、情感异常、心理异常的山寨留守儿童。如果学校能给予更多的心理帮助和辅导,教师能够积极回应留守儿童的异常表现,并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生活、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和其他集体活动可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弥补学生缺失的家庭教育,减弱亲子分离对儿童产生的负面影响。但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学校既有的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制约学校采取有效措置,突出表现为学校缺乏专门教师,很难成立一个留守儿童辅导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3.家庭因素。传统农村家庭教育主要结构的变化,导致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甚至缺席。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后不再直接照料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缺乏经家庭的口传身授、榜样模仿等方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生存知识、技能和基本的道德准则。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家长主动教育子女的意识太低,很多家长不知道以何种方法来正确教导孩子。有些家长的素质不高,不能以身作则,很难给子女树立一个学习榜样。有些家长教育孩子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当孩子犯错或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而是辱骂、嘲笑、指责甚至拳打脚踢。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不尊重子女的自尊心,以家长意识专横地取代孩子思想,产生孩子的逆反。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不问青红皂白,一概有求必应,教育缺乏原则与规范。有些家长片面注重书本知识、考试成绩,不关心孩子的道德发展,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放任自流。“文化阶层对教育的影响往往比较‘顽固’,不太容易受家庭其他背景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大幅度的波动;相反,它倒能在相当程度上,‘淡化’家庭其他背景因素对教育机会的影响”[4]。

三、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的路径

1.构建学校教育方式的新转型。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学校教育应改革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结合基础教育课程,因材施教,改变教学管理方法,主动承担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学习与生活的责任。第一,建立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专门的组织和管理机构,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效能。学校领导不要以追求学生升学率作为衡量学生成绩及老师评定的唯一标准,学校应把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实际来制定适当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方案。第二,学校建立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各自的具体情况。成长档案应包括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姓名、性别、身份、家庭住址、父母的名字和工作地点的联系方式、代理监护人的联系信息,建立起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温情联系平台,定期主动将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状况与留守儿童父母或代理监护人交流,以获得全面的教育绩效。第三,学校将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正规教学。正规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得到老师的疏导,留守儿童在与老师交流中获得真诚的爱。情感教育、心理健康使用适当的方法,可以减轻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离开父母后的不适,引导他们养成积极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养成积极的自力更生的精神品格。2.强化家庭观念,提高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有效性。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父母不能简单地把所有的教育孩子责任推到学校,父母给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包括精神上和心灵上的鼓励、支持、关怀、呵护,远非学校教育能够满足孩子所需。家长应始终保持与子女接触,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解情孩子况。多打电话或者写信回家,加强与子女的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关怀和亲情的温暖。同时,家长应尊重具有留守儿童的独立人格,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家长以适当的方式与孩子互动,给孩子说话的权利,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的想法、态度、情感。只有在充分民主、相互信任氛围中,家长才能获得留守儿童的真心话,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政府、学校或农村地区的非政府组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兴办农村家长学校、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向家长和监护人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家长与子女沟通方法、沟通技巧、沟通内容,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还可以建立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网站,设立家庭教育专栏,引入现代家庭教育观念,介绍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增进家长与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互恰,有效发挥家庭远程教育功能。

作者:王菲 单位:湖南吉首大学

第四篇

1、素质教育不健全

除了上述提到的家庭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问题外,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问题更是让人担忧。外出务工的父母一年回家团聚的时间十分有限,一方面,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有心,限于经济条件,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和断层。另一方面,因为陪孩子的时间有限,家长往往会产生负疚感,所以溺爱现象尤为严重,他们在物质上满足,在教育上放纵,以此作为对孩子的补偿,而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儿童,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约束自控能力比较差,很容易产生道德败坏、行为失控等不良倾向,如小小年纪就沾染上了吸烟、喝酒、沉迷网络等恶习,性格也变得自私任性、好逸恶劳。这就使得部分价值观本就有些扭曲的留守儿童自由散漫,缺少纪律观念、法律意识,甚至可能会拉帮结派,寻衅滋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完善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关怀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有父母参与的家庭教育才是最优良的家庭教育模式。因此,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考虑考虑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钱重要。所以,要想让留守儿童接受完善的家庭教育,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尽量调整好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以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和完整。二是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网络、书信等方式进行交流。三是父母要有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应明确教养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要充分重视子女的情感需要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暂时利益。

2.2健全学校教育机制

2.2.1建立家校一体模式。针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一是要加强与父母和监护人的联系和沟通,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和了解其详细信息,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二是设立家校联系卡,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开通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三是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创造条件对“代理家长”们进行有关家庭教育的相关培训,更新其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帮助其履行好留守儿童的代管责任。除此,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面对面的充分交流,形成合力效应。

2.2.2实施结对帮扶制度。学校组织教职工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要求帮扶的教师经常与留守儿童沟通,对他们进行定期家访,随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思想、生活方面的情况及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让这些留守儿童感到学校温馨,感到自己受到关注,这样既能保证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也能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另外,在班级里成立留守孩子“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每个人与1~2个留守孩子结成对子,在学习生活上给与他们帮助,让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使留守孩子能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以最大限度地弥补由于亲情的缺失而给他们带来的伤害。

2.2.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学校应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引导儿童自尊、自立、自强,帮助他们度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其心理调节能力,助其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除此之外,应该积极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帮助发展和展现他们的才艺,让他们觉得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无比的幸福、心情更加地愉悦。

2.3搭建社会服务平台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统一认识、积极配合、齐抓共管。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开发地方特色经济,充分利用地方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鼓励帮助农民返乡创业,使父母双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这是解决留守儿童所有问题的长久之计。其次,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和监督,营造良好、健康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呼吁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权利进行关注,积极推动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再次,建立农村社会化的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社团组织可以把农村中那些有爱心、有能力的农民、退休教师、退休工人等组织起来,成立“留守儿童爱心服务队”,协助监护人共同教育、管理好留守儿童。同时,还可以号召大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农村地区,进行爱心接力,帮助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最后,健全留守儿童权益维护援助机制。开通“留守儿童”热线电话,听取留守儿童倾诉、投诉和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网上论坛和博客等。畅通法律援助渠道,依托现有的司法和妇联法律援助渠道,为有需要的留守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2.4强化基层政府职能

总体来说,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能够完全解决的,它还需要政府作出适当的调控。一要逐渐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吴霓博士指出,“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关联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保障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政府应指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平等权利和社会权益。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所在。”为此,建议政府实行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让每一个学龄儿童不论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国家的教育政策,取消城里学校的借读费和各种不合理费用,使打工子女享有和城市儿童一样的教育。二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现在城市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基本完善,而农村相对滞后,政府可以适当地向农村教育投资倾斜,制定配套措施和政策,改善教学环境,加强师资力量,努力发展并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使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生活成长,从而实现对家庭关爱的补偿,让留守儿童在同龄群体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三要带领农民致富,发展农村经济。在“输血”的同时,也要学会“造血”即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促进本地农民就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导本地农民回乡创业,增加农民收入,并且鼓励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农村特有资源发展经济,另外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将实用技术送到农村,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民有更多的经济能力和时间来教育子女。

3结束语

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奉献出爱心。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社会的和谐发展,就是关注国家的明天。

作者:牛娜 单位:商丘学院

第五篇

1.社会方面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打破城乡二元化体制,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逐渐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帮助解决其子女的就学问题。其次,政府要彻底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强化外出务工人员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同时还要明确规定临时监护人的职责,使其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政府还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积极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最后,加强农村普通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尽量实行学生寄宿制。农村留守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夜间管理的空缺,实行寄宿制学校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为孩子提供一个“大家”,规范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

2.学校方面

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和内容,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开设具有实际价值的课程,比如开设一些包括安全、道德心理等方面的课程,让留守儿童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解决自身的问题,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农村学校还可以把留守儿童教育作为教师考核的指标之一,设立专职辅导员,学校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应加强第二课堂的实践。通过实际教学中的实践来强化教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和关心,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家庭方面

教师要引导家长摒弃“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让家长认真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帮助家长纠正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放弃孩子教育的错误思想。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出务工时,一定要慎重选择监护人,尽量安排在孩子心目中有影响力、有威信的亲属作为代理监护人,让孩子感受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仍然有人管自己,关心自己,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打工的家长平时也要多与孩子电话联系或者书信联系,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问题,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依旧关心他们,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和心里怨恨,让孩子能更多地感受家庭亲情的温暖。同时,教师也要积极与这些在外务工的父母们保持联系,让家长们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增加他们自身的约束力。只有学校和家长双方互动,才能更好地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作者:华发瑞 单位:上高县南港中心学校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留守儿童教育特点及对策(共5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86161.html

    相关专题:内蒙古医学院学报官网 新乡学院学报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本质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分析(3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