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现在学校煤炭企业青年自身基础差,自身想法比应届大学多元化等等,本文着重针对在工作中几年累计下来的经验,总结的学生特点,以及结合社会企业现在的用人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因材施教,力求学生能够走出校园顺利进入工作岗位,两者呈现无缝对接,真正做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关键词】煤企青年;学生;管理
为促进发展我国的煤炭企业,提高煤炭企业青年的专业素养,全国多个高校响应此方针政策,出现了对口单招,第二学位以及紧缺人才培养等教育教学模式。但是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慢慢形成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如煤炭企业青年学生自身基础差,时间不好分配,学生到课率低等问题。针对学生自身特点,需要制定适合他们自身需要的管理方法,以求更好的培养学生。
1煤企青年学生特点
(1)这些学生在原来大学所学的专业,不是煤矿需求的专业,在煤矿工作专业不对口。其中有学理工的,有学医农的,有学管文的,有学音乐、体育、艺术专业的,还有研究生毕业的,也有在读研究生。学历参差不齐。
(2)部分学生是往届毕业生,年龄偏大,个体情况多样,有大学毕业后参加过工作的,有结过婚的、有怀孕的,家里有小孩的等等,他们的想法较多,请假回家次数较多。
(3)大多数煤企青年学生的想法是: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回煤企参加工作,参照干部待遇,赚钱,结婚成家。
(4)二学位的学生具有本科学习经历,部分学校教育和管理有些脱节,学生思想比较松散,社会性较强,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抽烟、喝酒情况普遍。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应因材施教,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也应不同。原来学理工科专业的同学,他们基础知识较好,这类基础好的同学大概有50%左右。对基础好的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把他们培养成煤炭企业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和煤企管理干部的接班人。对数学力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培养成一般的科技管理人才。做好煤企青年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工作,是关系到煤企人才培养的大问题。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当直接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协助学校和学院开展好各项学生工作。
2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抓学风、班风建设。学生一进校就应当严格要求,学习校规校纪及学生管理有关规定,克服原有的懒散情绪,把他们融入到学校的氛围中来,培养学生的学校认同感。订立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规划,并且在学期结束后要进行修订;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抓上课出勤率,进行随机点名,保证学生到课率;定期进班听课,了解学生的课堂听课情况和任课老师教学情况,并与任课教师交流意见,保证学生学习过程中有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使煤企青年学生尽快转入正确的学习轨道,通过前一任学生的学习经验教训,更好的为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规划;严抓抓考风考纪,宣传诚实诚信,严禁考试作弊,杜绝滥竽充数的情况发生。
(2)学生组织建设。建立班委会,团支部、团总支、党支部、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3)加强政治思想教育。鼓励学生要求进步,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论联系实际,落实到行动上。各班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联系宿舍,党员楼层长,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奉献爱心,对二学位学生进行认同教育。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做好贫困生建档和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为新生经济困难的发放寒衣补助;对患病的学生关心看望;为相关煤企集团推荐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给与补助或奖励。
(5)创先与评优。鼓励学生和班级开展争创先进活动,不仅自己要搞好学习,还要多参加学校学院的相关活动,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同时也是对同学社会活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6)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组织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多参加一些校园文化活动,能使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还能锻炼自己和陶冶情操。比如参加新生篮球赛,体育运动会、大学生演讲比赛,大学生辩论赛,校园歌手比赛,各种文艺晚会等活动。
(7)加强与各煤企集团人事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与各煤企集团人力资源部门的网络和通信联系,把各集团的煤企青年的学生信息和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各集团,也把各集团的相关要求和信息传递给同学,起到纽带和桥梁作用,通过信息沟通催缴有关煤企拖欠矿大二学位学生培训费用。
(8)去煤企调研和了解二学位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情况。在各煤企集团工作的二学位毕业生,表现突出和在领导岗位上工作的优秀毕业生,要加强联系,使他们认同学校的教育,宣传他们的成绩,邀请他们回学院做报告。学生种类复杂,特点突出,根据学生不同类型因材施教,多元化培养学生,以求符合现代煤炭企业的用工要求,促进煤炭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当前需要做的。同时,这也是以后专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国家现在大力提倡职业教育,要有有“一技之长”的学生,而这些教育的方向的改变,越来越要求我们了解学生的自身特点,针对学生情况,社会企业的需求,制定相关的教育计划,以求学生能够走出校园顺利进入工作岗位,两者呈现无缝对接,真正做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作者:郝文 刁琦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