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变授课方式
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应重视创新,在管理机制上与育人环境上应有利于创新。高校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在教育观念上需要彻底转变。创新型教师除了具备一般教师所应有的素质之外,还要具有创造性的教育理念、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教学艺术及管理艺术等,从源头上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保证。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并且具有个性的青年。在教学手段上,应尽可能多地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并提倡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方法,需要随着学科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尽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磨炼意志,培养综合素质。着重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老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相结合,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训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创新项目申报及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
(一)创新项目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了鼓励学生创新,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不同的学校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如“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本科生自制研发项目”、“本科生课余研究项目”等。郑州大学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搭建了很好的创新平台,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这些项目的设置为本科生提供了科研训练、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有机会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培养科研兴趣,增加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就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而言,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视,学生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就开始申请“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创新项目实施,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将枯燥的课本知识升华为生动的实战经验,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生命科学大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
教师的研究课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学科的交叉,需要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多种实验方法、手段,并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或前瞻性。让对生命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为学生提供了解相关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和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在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鼓励进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和有科研项目的教师联系,在老师的带领下使学生尽早得到科研训练。由于动员工作做得好,学生也认识到尽早进入实验室的重要性,他们通过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不仅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也明显增强了,并开阔了视野。从教师的研究课题中,学生学到更多的学科前沿知识,学会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并得到较好的科研训练及创新能力培养。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参加创新大赛并建立奖励机制
(一)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大赛促创新能力
组织各种级别的科技创新竞赛加强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郑州大学积极组建科技竞赛管理系统、建立科技竞赛平台,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指导思想,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大赛,如“国家大学科技园杯”科技创新大赛、“创新之星”评选大赛、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河南高校创业大赛等活动。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到组织参加各级创新大赛,多方位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创新
许多高校为了激励大学生创新,制订了奖励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后,按照有关规定学校再给予奖励。项目组成员公开发表与项目相关的学术论文并注明由学校创新项目资助的也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奖金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显示了学校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四、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
(一)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形成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虽然,各个高校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教学改革,合理定位了教学计划中各教学单元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与作用,从而使实践、综合能力的提升成为与理论课程的有机衔接,并强调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还需要学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联盟,以校企合作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密切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此外,校企联合能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的目的。郑州大学一直在大力创办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省内外多家企业、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并建立了各种类型与规模的大学生创新基地,为学生参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实践锻炼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校外实习教学能够使理论知识得到延伸和巩固,同时掌握本行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提前认识社会,接触就业环境,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其对步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学生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学习与训练,在参与科研单位的研究课题或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或新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并且为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找到了应用于实际的切入点。此外,学生走出校门到校外实习基地,地理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等都发生了改变,学生在有新鲜感的同时,还需要学会适应新环境,学会多动脑、多思考和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校外实践锻炼,使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有了用武之地;同时,学生还会发现,在校学的东西并不能满足实际操作的需要,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改善。创新人才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想前人之未想、做前人之未做,怀疑精神和求异思维是创新的必备要素。所以,鼓励学生对已有的结论、理论等提出质疑,敢于提出和别人不同的观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高校、家庭等各个层面共同关注。而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高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高校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战场,创新平台搭建得如何,关系到创新人才培养的质与量。只有全方位、多途径共同努力,具有创新理念、开拓精神以及创新能力质量管理论文的高素质生命科学领域人才方能应运而生,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
作者:陈继峰 杨艳坤 田保明 单位:郑州大学 生物工程系 江南大学 粮食发酵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相关专题:影响柔韧的因素主要有 实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