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小议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感

通过讲授学习,要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从中感到一股美的气息在流动,在感染着每一个人,这就是心灵的美。初中语文《我的老师》一文,重在唤起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回忆,抓住“我”和老师之间的感情线索展开记叙,促成升华。以感情为中介,将审美主体与客体连接起来,使“我’,和老师之间形成了一条感情的流动曲线。生动、真挚是文章的成功之处,如果没有或淡化情感活动这一中介,就会使文章篇目的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呆板、无趣。审美情感教育实际上就是建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实现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个因素的有机组合、相互渗透。感知是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把握,是审美的最初阶段。在语文教学中,就是通过听觉、视觉等去直接感受美,在情感上的陶冶。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

如何调动学生审美的积极性呢?首先,通过领读让学生粗略感受一下祖国的壮美;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推开情感的心扉,其次,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情朗诵,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声情、图文并茂,使学生受到美的启迪,领略到其中的意境和神韵。这是一种视听的美感,可以诱发学生积极的想象,用感官再现纯净春景的美图。当调动起了学生的审美感官,就会使学生步入春的美景之中,达到文J清融汇,物我合一,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视听结合,由感知到理解,描写了夏夜海滨特有的美妙景色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所,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文章所描绘的是一幅幅流动的变化的画,而每一幅画面都不同程度的给人以美的感受。审美情感源于审美对象本身,源于写作者独特的视角和绘声绘色的描绘。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教授者以敏锐的思维,从文学角度,把美的情感揭示出来,植根于入学生的心田,情感是审美的动力、媒介,只有唤起和驱动审美的情感,审美的主体和客体才会产生“共鸣”。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长沙》,寓意深刻,激昂慷慨,无限风光言语表外。

教授者要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言情显志的独特构思,感受毛主席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斗志。宋代范仲淹的散文《岳阳楼记》,缘情写景,寓理于境,教授时要准确理解文意,透视形象,艺术地再现大自然的动人和美妙多姿,使学生充分审美,真正得到美的感受。文中描绘了千汇万状,晴雨各异的山光水色,发出了“迁客骚人”、“博览之情,得无异乎”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的宏伟理想和高尚抱负。《友邦惊诧论》是一篇议论文,行文中有文言文成分,语意含量深,粗略讲读,如回圈吞枣,效果不佳,也不会借助理意念,达到情的诱惑,宜细读方能见其语言的凝练,逻辑的严密,感情的浓烈,鲁迅先生的爱憎之情溢于言表。

从语言入手,可体会出作者的语言和感情,从而认识鲁迅先生强烈的爱憎、伟大的人格、高尚的灵魂。进行审美情感的教学,要结合作者作家的不同感受、思想和境界,结合时代与现实的不同状况。所以,审美情感应该是审美主体和客体共同作用的产物。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善于沟通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感,即“披文以入情”。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情感,体现在教学分析中,体现在每一篇作品文章的字里行间。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情感,感染学生,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也是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和谐相融。

作者:于银婷 单位: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小议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感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83289.html

    相关专题: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联英人才网


    上一篇:工业设计的新产品三维模型开发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