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公共艺术和地域文化的关系

一、公共艺术与历史文脉及地域文化的关系

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的主题,应该充分的依托于该城市的历史文脉。公共艺术作品的主题应该依据它所在的环境和场地来确定,以选取最具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内容来表达这一主题,而且所选取的素材必须要是公众所熟知的。例如,武汉的大禹神话园就是以大家熟知的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为主题来进行创作的。传说中,武汉是大禹治水成功的地方,大禹作为古代先贤和治水英雄的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大禹充满了敬仰之情。大禹神话园根据大量的历史记录和广泛的神话故事,用雕塑的形式,像公众展现出了大禹治水的艰苦经历,体现了武汉地区悠久的治水文化。这从本质上切中了广大群众的心脉,凝聚了武汉人民的古往今来的治水记忆,从而使这些公共艺术作品能够获得广泛的公众认同感。此外,主题确定后反过来也能帮助我们对于城市地域文化进行更加准确和深入的理解,通过深入诠释已有的城市地域文化内涵,以公共视角来认识和判断地域文化的价值,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元素。武汉的洪山广场楚风浮雕壁画,将楚文化元素符号完美的融入之中。通过对楚文化图像和文物的形式及艺术特点进行拆解和总结,形成主旨鲜明、凝练概括且富有情感记忆的艺术符号,形成了一个以楚文化为主题的独特城市景观。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城市都能看见相同的公共艺术作品是一件多么无趣的事情。

二、公共艺术中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形式语言

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选择最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的形式语言。这些主旨鲜明、凝练概括且富有情感记忆的艺术符号并非不仅仅是简单点的将历史进行重现,而是在没有背离历史和传统的基础上,凝练历史精神并体现出与时俱进的艺术形式,并在内容与形式之间达到和谐统一。对于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表达要充分的考虑其所处的空间环境,对于写实风格的作品,往往突出其叙事性的表达,这种来自史实内容的叙事决定了作品形式语言选择的纯粹性,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雕塑》在对历史事件进行重现的基础上,又运用写意、夸张等表现手法,深刻的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痛苦与无助,直击人心,让人铭记历史。而对于构成风格的作品,则要更多地从形式感和语言层面去表达其地域文化特色。例如,北京地铁壁画的《京华神韵》以人物剪纸和中国传统花纹构成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中华国粹京剧文化。通过传统的文化元素和现代的构成语言,充分展示出了地道的北京京剧文化特色。在这种公共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通常会赋予作品十分独特和强烈形式语言,这种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公共艺术设计中显然会有一个标准,如果艺术家的独特语言与公众审美眼光背道而驰,那么公共艺术作品也就失去了公共性而变得毫无意义。

三、饱含地域文化的公共艺术是对公共精神的体现

地域文化在公共艺术作品中不能仅仅体现在其表现形式和风格内容上,还应对文化元素所体现的精神内涵进行表达和传承,并且和当代的文化精神相融合,展示出现代人精神追求。城市地域文化中的内容和形式转化让公众对历史文化产生一种十分直观的感受,并能产生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城市地域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的传承与表达则是对于“公共性”的诠释——面向公众、服务于公众的以人为本的社会精神。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和公众接触十分紧密的艺术形式,必须和社会共同发展,与时代并行,而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也会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公共精神的表达,艺术家要以时代的眼光去看待社会人文思潮、文化观念和审美眼光的变化。公共艺术作品的精神表达不仅要发掘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涵,也要结合当代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挖掘历史文脉和人文精神,强化公众对于城市历史的情感,并将历史文脉和人文精神,通过公共艺术的表达方式,向公众传递了情感和文化,让人们直观的感受到了城市文化中不能言喻和难以用文字描绘的东西。通过公共艺术来表达恰当的精神思想,能使城市文化具有多样性的深层性,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而且更加容易深入人心。

四、结语

城市地域文化资源给与了我们主题、风格及精神内涵三个不同的表达层面,一件优秀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应该是在内容、形式及精神内涵这三个方面对城市地域文化的进行充分表现,三者需要互相融合,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其中,一件公共艺术作品主题的选择是它体现作品公共性的根本所在,只有选择了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主题内容,才能使公共艺术作品得到公众认同和共鸣,才能使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形式风格的选择决定了一件公共艺术作品是否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作品的形式感必须依据其内容,充分的展示出作品的公共性;精神内涵表达让公共艺术作品具有了灵魂,让观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公共艺术作品不在只是一件物品,而是和公众一起融入了城市文化之中,成为了广大群众情感记忆和价值所向的精神标识,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 

作者:方方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公共艺术和地域文化的关系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81848.html

    相关专题: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浅析儿童发展差异


    上一篇:计算机教学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谈管理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结合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