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中国与世界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频发的全球性自然灾害逐渐给人类带来警示,环境问题若再得不到有效重视,那么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很可能给予人类更大的报复。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后代和人类的持续性发展,应当积极联想到目前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利用和自然环境破坏对人类未来造成的影响。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环境危机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是一项补救性的措施,但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会产生积极意义。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可行性
高中地理学科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与环境保护以及环境保护教育的挂钩。高中地理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均有详细的讲述,依托高中地理教学开展环境教育拥有其他学科不具有的良好适用性与可靠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基本可以把环境教育当作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不可分,环境教育可以渗透到每一个地理教学过程的细节当中。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具体教学措施
1.以高中地理教材为基础,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知识涉及面宽广,知识点散乱复杂,但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地理教师需要根据课堂讲述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来进行环境知识的教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多数章节知识点都可与环境教育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讲述大气环境这一章节内容时,可进行温室效应与雾霾的补充教学,具体分析每种大气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措施;在讲到我国各地气候类型时可以将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荒漠性气候进行协同讲述,具体介绍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的严重程度,分析成因与解决对策,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图片或视频展示,加深学生对土地荒漠化的了解,进一步激发环境保护意识。
2.实现环境教育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不应把环境教育与常规地理教学区别对待,而应将两者看作一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实现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有机结合与有效促进。地理教师积极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引进现代化教学设施,通过电脑软件与多媒体设备进行自然环境状况的展示,在课堂上成立环境保护研究小组,保证所有学生可以参与合作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环境教育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环境问题社会实践调查,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环境问题的成因,并鼓励学生探索解决对策,将实践报告提交政府相关部门,对政府的环保工作出谋划策,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与荣誉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提出了多种新型发展理念,包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环境教育成为当务之急。青少年关系到国家与世界的未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普及环境保护教育是一项前瞻性的教学举措,在地理课堂环境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应积极锻炼学生的环境保护实践能力,在牢固树立环保意识的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结合,将环境保护绘画艺术论文作为一项重要的人生使命,最终为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郑晓娟 单位:江苏宿迁泗洪洪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