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
尽管教师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在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应上,选择“被点到才回答”的学生占72.73%(48人),而选择“经常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占3.03%(2人)。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的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应该从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方面入手。本专业教师科研与教学互动的状况不够理想。在问及“本专业教师是否会展示其在科研方面的成果和进步?”(单选题)上,21.88%(14人)的学生认为“会”,53.13%(34人)的学生认为“一般”,20.31%(13人)的学生认为“不会”,4.68%(3人)的学生认为“从不”。在“本专业教师是否会将其取得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进行讲授?”(单选题)上,31.82%(21人)的学生认为“会”,54.55%(36人)的学生认为“一般”,12.12%(8人)的学生认为“没有”,1.51%(1人)的学生觉得“从不”。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情况有待提高。在回答“您参与过本专业教师所主持的科研项目的次数?”(单选题)上,只有1.51%(1人)的学生选择“5次及以上”,7.58%(5人)的学生选择“3次(含3次)至5次”,12.12%(8人)的学生选择“2次”,22.73%(15人)的学生选择“1次”,56.06%(37人)的学生“没有参与过”。关于“您是否在相关刊物(有CN刊号)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单选题),只有13.64%(9人)的学生选择了“是”,其余的86.36%(57人)的学生选择了“否”。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参与过本专业教师主持的科研活动,在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的人很少,需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研究生助教作用不明显。在问及“您认为研究生助教的加入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重要程度如何?”(单选题)时,认为“很重要”的学生占6.06%(4人),认为“重要”的学生占39.39%(26人),认为“一般”的学生占50.00%(33人),认为“不重要”的学生占3.03%(2人),认为“根本不重要”的学生占1.52%(1人)。
二、推进本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思路
1.重视课程分级分类,使教学方式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大学课程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课程的学习要求而设置,授课模式依据学生和课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需要有符合课程学习要求的课堂活动形式。[2]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授课模式有多样化、符合实际需求的期待,他们更喜欢提供模拟将来工作状态的授课方式,占57.58%(38人)。或是“以多媒体视频为主的视听课”的授课模式,占43.94%(29人)。在教学方法上,学生更希望教师能够采取启发学生尽量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同一问题的性质和解决方法以及结合实践调动学生开展调查,要求学生对问题能够透彻理解,然后举一反三的方法,这分别占71.21%(47人)和53.03%(35人)。该专业学生在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课,内容多为理论性基础知识,可以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需在准确传递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加入生动的例子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第二、三学年是学生学习科类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黄金时期,学生富有激情与求知欲,教师可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例如将学生分组并安排不同的课题,让各小组学生对所研究的课题进行分析汇报等。
2.重建课堂师生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存在教师主动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负责听,有着“我有听课就可以了”的心态。[3]但新一轮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需建立平等、合作、友好、共同参与的课堂师生关系:学生要参与到课程中对教学内容提出要求,进行反馈。[4]教师在完成独立单元的授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应既包括所教授的重点知识,也包括学生对课堂教授方式的认同程度),然后根据问卷结果调整其后的课程讲授方式方法。要突出体现研究生助教在新模式中的联结作用:研究生助教在年龄、学习经历和学术水平方面与本科生大致相同,容易建立友好合作的课堂关系。课堂师生关系的重建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室里的“课堂”,还可扩展到学生的课后日常活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需具备很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实务操作能力,学生希望在课外可以与教师交流以提高技能,如给教师发送英文信函、在日常的交流中尽量使用英语等。
3.进一步改进成绩评定机制最终成绩的评定可分为平时课堂表现、课内外作业、出勤及期末考试等部分,要进一步降低期末考试的比重。积极尝试不同的考核方式:答辩式,即学生在题库中随即抽取一张试题(试题卡上只有1或2道论述题),学生现场作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现场给分,这样可以检测学生的知识吸纳程度及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与课程相关的文献,让学生撰写文献综述或阅读文献的心得体会;将学生的外经贸实习活动心得纳入最终成绩、提高开卷考试的比例、增加英文口试内容等,增加成绩评价指标的多样性。
4.重视教学科研的融合,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可以尝试将学生课程学或是通过科研教学,培养潜在的研究生队伍等。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载体,整合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从认识科研、参与课程到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形成初步广东职称的研究能力。
作者:胡敏 叶梅红 苏硕军 庄佩芬 范玲佳 陈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