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阴阳学说与微生态理论的统一性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灵枢·阴阳系日月》说:“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易传·系辞》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即道理、规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内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中医阴阳学说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对立统一性,阴阳双方相互制约,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微生态理论认为,在自然界中不但有看得见的大环境,还存在一个肉眼看不见的微环境。微生物与人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生态关系就是微生态。人从一出生就开始处于微生物的包围之中。人体的微生物分为有益菌和有害菌两大类,有益菌占总数的90%以上,有益菌的主体是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等。最佳状态时有益菌占优势,结构合理、功能协调,这就是微生态平衡[2]。如果这种平衡失调,人体就会产生各种病理状态。中医阴阳学说与微生态学都认为,两种状态是一个统一对立的整体,处于动态平衡中。阴阳学说认为,如果阴阳平衡失调,就会引起各种疾病,同时治疗上也应注重“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原则。现代微生态学的研究证实,人体内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微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是微生物与人的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体,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前提或基础之一。一旦这种统一被破坏,必然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阴阳学说与微生态学理论在这里有着极其相似之处。
2中医五行学说与微生态理论的统一性
中医五行学说是用以解释人体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关系的基本理论。五行与五脏、五志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当五行不能维持相生相克的生理平衡状态时,生克关系即转为乘(乘虚侵袭,克制太过)侮(被克强势,反欺侮主)关系,产生相应的关联性病变。木、火、土、金、水与肝、心、脾、肺、肾相配,它们之间既有相生关系又有相克的关系,形成五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关系。五行生克的平衡与生态平衡规律一样,也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太虚寥廓,五运回薄,盛衰不同,损益相从。”《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这都说明,五行之间经常处于盛衰盈虚的状态,形成了五行内部的运动不已。例如五行中有一方盈盛(生的过程),另一方就相对虚衰,但到了一定程度,虚衰一方就会出现相应反应(克的过程),以求重新取得均势和协调。《素问·气交变大论》论述了这种五行生克平衡的变化规律:“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微生态理论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有互助互利的共生和互相抑制的平衡,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保持生态平衡。很明显,五行的相生是互助互利的共生,五行的相克是相互抑制的平衡。只有生中寓克,克中寓生,共生和制约协调,才能维持事物正常的生长、发展、变化过程。如果只有单纯互助互利的共生,没有互相制约的相克,那就成为无限制的资生;若单纯的相克,势必会出现相互加害、生机绝灭的状态。人生活在大自然中,能否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即能否保持与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首先决定于机体内在环境能否协调一致。机体内部生态平衡的范围很广:中医有气机升降的平衡,燥湿相宜的平衡,水火既济的平衡,阴阳协调的平衡……。
现代医学认为,体温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血液渗透压和氢离子浓度必须维持在严格的限度内,心律、心率、血压、性生殖周期,以及钾、钠、钙、氯离子的代谢必须保持在适当范围及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需要人体有一个高效率的调节机构,根据不同情况不断改变自己的活动水平和活动形式,以求内环境的生态平衡。人体的调节机制也有相生相克两个方面,即兴奋与抑制,促进与促退,滋生与制约。其调节方式十分复杂,现代生理学主要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①神经调节:如全身内脏的生理活动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和控制。②体液调节:如人体血糖水平是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一生一克”来维持的。③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如脑血管可自身相应地收缩或舒张以改变血流阻力,使脑血流能保持恒定。中医五行学说是从微生态学的角度探索事物内部的相生相克,人体内部的生态平衡有赖于全身各部在生化制约的复杂联系中,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维持的。一旦某个环节受到破坏就会出现乘侮的病态反应。微生态学也强调人体不仅要与外环境统一,而且要取得内环境的统一。微生态学的研究发现,人体的皮肤、鼻腔、口腔、肺、肠道、阴道等都有许多微生物的存在,当这些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时,就可能使人体内环境失去动态平衡而导致疾病发生。
3结语
中医学在发展、完善过程中,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可能对人体局部特别是微观领域进行具体细致的观察,但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以独特的方式,在不干扰人体生命活动情况下,形成了以由整体认识局部的方式去考察人体调节机能的辨证思维方法。中医学与微生态学之间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生成源于中国古代朴素的宏观生态学,是古代宏观生态学的微观运用。微生态学则是现代宏观生态学的微观运用,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的相互关系[7]。中医学理论与微生态学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具有统一性。中医学在微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相信随着微生态学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拓展中医学研究微生态学的领域,对促进中医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也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作者:魏文迪 石固地 单宝龙 任宝涛 孟令军 张铁峰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陕西中医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