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对人的思维方式、动手能力、价值取向等具有重要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往往能更好地渗透德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依靠数学素材、依托数学探究、依附数学过程,充分发挥德育的真、善、美,使德育在数学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内化,从而润泽数学课堂,提高数学课堂上教与学的质量,充分彰显数学学科的独特德育魅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德育
数学知识与我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出门购物需要计算,在家看表和时钟时需要读数,吃饭时摆对碗筷,喝药时分准剂量等等日常生活细节都要运用到数学.同时数学课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载体,常常把它作为一个重要渠道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数学课堂上透过数字、符号、公式、规则、程序的简单组合,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数学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方法、严谨的思维、有趣的规律.通过这方面的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去体验一代代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发展进程中,他们是如何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对科学的严谨精神,创造了许多数学成果.从中了解到数学家一代代的传承与突破,最重要的是让同学们从这些数学家身上领略到更多的高贵品格和数学精神.这样的数学课堂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好的途径,如何在数学课中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品德教育,并进行扎实有效的德育渗透呢?下面是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要求.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时要常常运用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书本上的数学理论知识都是一代代数学家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这些科学理论又指导我们的实践,教师经过课堂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启发,学生就会了解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运用.比如,在学习负数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的零上度数与零下度数,仓库运进20吨粮食与运出50吨粮食等,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由此就有反映其意义的正数和负数了,学生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也由此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了,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只有掌握好了数学知识,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再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
二、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有效地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教学活动融合起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教会学生爱自己的国家与民族,这就要求教师科学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而数学教材就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作为数学老师要充分利用这方面的素材,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的知识,预先在备课中就选取相应的实例来为学生们讲解,这样的实例是十分丰富的.比如,古今中外那些伟大数学家的故事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通过讲解这些在世界数学史上闪闪发光的不可磨灭的成就,无不激发起初中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产生沿着先辈的足迹继往开来,学好数学为祖国的壮大而拼搏的信心.
三、充分挖掘教材,对学生实施个性教育
(一)数学学科相对其他学科的独特个性
1.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数学的这种特性来让教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又从数学中感受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创设了以下情境:请你帮学校的总务主任算一下,学校计划花5400元钱买篮球和排球,共准备购买138个,其中每个排球30元,每个篮球50元,问两种球各买多少个?题目以发生在身边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2.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利用数学这种独特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视渗透和揭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内容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学生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如何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能力,分享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过程,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锻炼独立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及发展学生个性
个性教育就是实现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及积极探索精神.而在传统数学教育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填鸭式教学是教学的主要方法,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是接受了知识,而没有掌握知识,也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个性教育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组织者.例如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学障碍的设计就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双边活动相结合,其基本教学结构,如以下程序组织活动:1.创设教学“障碍”.其基本内容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现有知识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具有有效性和启发性的障碍,让学生有意识进入探索问题的情境,明确探索的方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下一环节探索排障做好心理准备.如在教学“二次函数y=ax2+bx+c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先画出如下函数的图像:(1)y=x2+2x-3;(2)y=x2+2x+3;(3)y=x2-2x+1.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有些是一个?有些是两个?而有些又没有?”通过设疑巧妙地设置了教学“障碍”.2.引导探索排障.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推到高点,教师依据教学目标,预先设计好一系列的探索步骤,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回忆,多角度、多方位考虑,从易到难,有效迁移,指引已初步激发探索心态的学生,根据客观条件,寻找最佳方案,快速、独特设计排障途径.在上述问题中,当学生出现疑惑时,教师提出“金点子”,引导学生探索排障途径,先让学生动手解如下方程:(1)x2+2x-3=0;(2)x2+2x+3=0;(3)x2-2x+1=0.再根据上述方程根的情况,结合每个方程“Δ=b2-4ac”的运算,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对比,讨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Δ=b2-4ac的值与二次函数y=ax2+bx+c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个数的关系是怎样?”3.培养创造意识.这是教学“障碍”设计的第三个环节,这实际上是前两个环节的延续、发展和升华.学生通过动机、心智训练,已由被“他人激发”转向“自我开发”,进而跃迁到感知和领悟层次中,利用现有条件,已知的信息,对已有的设想方案进行集中、筛选、归纳、模拟,设计出一种新颖的、独特的、相对于学生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新方法.
(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作用,提供个性发展的永久平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利用电脑辅助教学,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众多信息引进课堂,同时也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软件的信息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实施“动态教学”和“趣味教学”,大大开阔学生视野,增进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数学教学软件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做数学”和“实验”的环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的一次数学活动———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它是什么图形呢?我利用“几何画板”把它变成一道开放题,动态展示了四边形变化的多种情况,学生在各种情况下观察原四边形的变化情况对其结论产生的影响,并加以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更多“发现”的机会,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永久平台.立德树人,不仅是语文学科的事,也不仅是数学学科的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不管是哪一门学科、哪一种手段、哪一类方法,主要我们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责任感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其他学科也可以像此文中关于数学教学渗透德育一样进行尝试,使德育渗透在课堂上发挥巨大的作用,让我们的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作者:汤妙娟 单位: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炭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