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直观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研究

1、通过课前小问题的搜集与解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而获取直接经验

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科学,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不胜枚举,但学生受其年龄及生活阅历的限制,很难关注到这一方面。因此,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有目的的准备一些小问题或提出一些调查内容让学生进行调查。例如:在教授《行星地球》这一节,课前可以让学生着手准备这样几个问题:(1)查阅资料,思考宇宙中有那些物质,以图片的方式展示最佳。(2)从古至今人类有哪些研究宇宙的方法,又有那些研究成果,请做简要说明。(3)人类一直在寻找地外文明,为什么至今无果?上这种类型的课通常老师会直接带着同学对着书上的几幅图讲讲,就想当然的认为已经采取了直观教学法了,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你哪知道学生的好奇心早就促使他们把图翻阅过一遍了,你此刻又对着图让学生说一遍,这样做并无实质性的改变,更是无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还有些老师为了增加点趣味性,可能会讲些童话故事,这样绕圈子是否已背离了我们上这节课的初衷呢?因而也不会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任何兴趣。

2、以清晰、简洁的语言进行概念的描述

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的概括,地理概念是构建地理教学大厦的基石。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有助于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更有助于直观教学的开展。例如在教授《天气系统》一节时,由于该节涉及了以下几个概念的讲述:气团、锋面、锋线、锋前、锋时、锋后、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有些教师对其中一些概念撇开不讲,或仅让学生在课本上把概念找出来读一遍,就算对概念进行处理了。如此一来,尽管这节内容思路清晰,内容并不复杂,老师也易于讲授,但学生掌握的情况却与老师的期望相去甚远。比如气团,许多老师认为这个概念无需多讲,或简单一句“大范围的空气团”了事,到底有多大范围,怎么又有冷气团,还有暖气团呢?这样一节课却在他们纠结这些问题的时候结束了,以至于老师所讲的其他问题也因为前一个问题的不解而没有留下任何印象。这样的课教学效果怎么会高呢?如果老师做如下阐述,效果是不是会好很多呢?所谓气团就是指水平方向上物理性质均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物理性质主要指温度、湿度、密度、气压;从性质上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冷暖是相对而言的);就其范围而言,大的可绵延数千平方公里,小的有几十平方公里。清晰的表述可使学生在脑海呈现画面,为下面相关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这种现象在人文地理中也是存在的。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是人文地理中经常涉及的概念,学生对这些概念也是极为模糊的。如果不解释清楚,所有涉及这一问题的内容学生都无从下手。例如有这样一道选择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产业结构而言下列措施正确的是:有不少学生会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选择的依据就是这句话的最后有产业两个字。这足以说明学生对该词的不理解。产业就是指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结构就是比例。该选项是针对工业结构来谈的,所以造成了误选。如果老师在讲课时注意概念的表述,这题的干扰项就极易排除了,学习也将顺利的多了。

3、挂图、板图、板画是直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例如必修三《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课后习题:有南北方房屋的屋顶的倾斜度的问题,有南北方房屋窗户朝向的问题,有关于不同地区房屋类型的问题,以及饮食习惯的问题。对待这类题常态处理手段是老师稍作分析,学生记录。这种方法学生表面上似乎是理解记忆,事实上学生最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是不同地方环境不同所导致。就这一结论也是老师反复强调才留下的印象。那究竟该如何讲述这个问题呢?可以用一张中国地图,在图中明确南北方位,画出重要的地理界限:秦岭——淮河一线,引导学生分析南北自然环境的差异,进而让学生阐述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些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有效的利用板图板画也可以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动态展示抽象内容

在教学中通常有些内容是动态的过程,用静态的挂图、板图板画难以将发生过程清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时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就充分的体现出来了。比如关于晨昏线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的变化过程等等,计算机视频辅助教学能生动形象的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既降低了教学难度,也节省了教学时间,加大了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野外考察

我们要善于利用身边的环境,抓住一切接触环境的机会,考察前给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观察的方法,这样才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我们在讲地质构造与地貌时,学生对于构造与地貌的概念难以理解,因此背斜山、背斜谷、向斜山、向斜谷,总是讲时清晰,讲过便忘。我们学校正好坐落在莫厘峰下,恰好山的一侧被挖开做操场,岩层走向清晰可见。我便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做一次野外考察。考察要求如下:(1)用两种颜色的笔画图,一种颜色表示山体的起伏状况,另一种颜色表示岩层的走向。(2)用文字标明图中的背斜与向斜构造。(3)观察背斜、向斜所对应的地表起伏,分析其成山与成谷的原因。这次简单的考察之后,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明显加强了,做题的正确率也明显提高了。总之,学无常法、教无定法。直观教学法虽好,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宜这样操作,只有针对不同的地理知识,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

作者:孙玲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直观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53136.html

    相关专题:农村资金互助会 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地


    上一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力与运动概念教学设计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