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看,互联网金融对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创新、挑战零售渠道高额税收、助力市场诚信重新构建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经济发展;市场;影响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6)03-0086-04
2013年被称为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现象风生水起,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尤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创下纽交所成立以来的最大IPO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眼光。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截止2015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94亿,中国网民的规模已达到6.68亿人,居全世界首位,互联网的普及率已达到48.8%。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时代,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及互联网所产生的大数据与金融创新相结合,盘活地方资本存量,吸引新的增量,并且能有效地支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中国实体经济不断创新的新动力。另一方面,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备受诟病。截止到2015年11月份,全国网络借贷问题平台累计达到1248家,占全部平台数量的34.5%,挂靠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银行卡遭“盗刷”以及各地频现的网络融资骗局等现象使得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面临着众多的质疑。那么,应该如何客观地评价中国互联网金融所产生的影响呢?本文将就互联网金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进行探讨。
一、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创新
(一)挑战银行垄断利益格局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一些新兴经济体,而且也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甚至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金融业仍然处于“垄断”状态。首先,从金融业总体格局来看,中国是典型的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根据中国银监会的通报,2014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72.3万亿元,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重超过90%,美国银行业占金融业的比重仅为22%,世界平均水平也仅为46%。中国银行业所持有的资产占全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为70%,而美国仅为8%。因此,中国银行业占金融资产的比重较高。其次,从银行业的内部结构来看,国有银行仍处于垄断地位。根据《中国金融稳定2015》,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五大国有银行的总资产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达到41.3%,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金融机构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8.8%、10.9%、29.0%,除了交通银行外,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中,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都接近或超过60%,占绝对优势,其中对农行的持股比例接近80%。相较于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国金融体系结构过于单一,这种“单一性”就决定了银行自身不会自觉地去打破“垄断”,增加“竞争”。无论是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还是开始于20世纪初的国有银行引进民资和外资的改革,都没有能让国有银行真正感受到“危机”,其仍然是世界上最赚钱的银行,却靠着“赚取息差”,尤其是赚取活期存款与贷款之间的息差,这种最为简单,也最为原始的盈利模式,维持着其表面的“风光”。相比过去的改革,互联网金融对中国传统银行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存款市场的冲击。从2013年6月开始,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一系列网上基金类产品正是看到了中国银行业活期存款基准利率(0.35%)和贷款基准利率高额息差,给予广大的投资者活期存款超过4%的年化收益率,赢得了大量的客户群和短时间大量的资金聚集,据统计,“余额宝”销售仅17天,资金规模达到66亿元,截止到2014年底,仅“余额宝”的资金规模就超过了5400亿元,由余额宝所带动的货币基金销售量大增,从2013年6月的3042亿元增长到2014年20865亿元,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增长了约6.9倍。根据《中国P2P网贷市场监测报告》,2014年中国P2P网贷资金规模达到2012.6亿元。与此同时,根据2014年16家上市银行的年报表明,16家上市银行的存款总额平均却下降了2.01%,为中国近15年来的首次下降。另一方面,对客户资源的抢占。商业银行的代理业务不得不面对这样三个问题:首先理财产品的代销始终无法解决理财的碎片化,难以形成“羊群效应”的问题;其次银行难以顾及80%中小客户的“二八”问题;三是银行运营时间的“朝九晚五”现象,难以对客户实现全天候的服务等问题。由于商业银行代理业务自身的属性和特点,其很难有效地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实现对客户服务的平等化。伴随着余额宝、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出现,人们可以更多元化地选择投资理财方式。比如,2014年余额宝的客户数量已达到1.85亿人,P2P的网贷平台也由2010年的15家增长到2014年的1854家,造成商业银行的部分中小客户流失。
(二)倒逼资本市场进行改革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创下了美股史上最大的IPO,阿里巴巴市值2383亿美元,正式成为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亚军,仅次于谷歌。国人不禁要问,这样一家赚钱的企业为什么不能在中国的A股市场或者是H股市场上市,非得要到美国的纽交所上市吗?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健全,资本市场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风投市场不强[2]。风投市场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资本市场。在美国,90%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本结构中融入了风险资本,而美国有95%的技术创新来自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它们已然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相对于美国的风投市场,中国的风投市场不强主要表现在:首先资本来源总额差距大。2013年美国风投资本来源总额达到2553.6亿美元,而中国仅为233.89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的9倍左右。其次投资阶段欠科学。2013年,我国风投机构投资金额在早期、扩张期和后期的占比分别为15.03、22.08%和62.89%,而美国的占比依次为30.34%、34.17%和35.49%。以上表明,我国风险资本投资的阶段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扩张期与后期,后端投资过于拥挤,前端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则缺乏资金来源。最后投资行业欠合理。中国本土风险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于IT行业,其投资金额占全部风投资金的比重为47.73%。而美国风险投资集中的前三大行业依次是软件、生物技术和工业能源,资金较为均匀地投资于这三个行业,而中国风投资金过分地倚重于IT行业,使得风投行业抗风险能力大大下降。第二,上市融资不易。股票发行制度可以分为审批制、核准制和注册制三种制度。目前,中国所奉行的发行制度是审批制,这是一种完全按照计划发行的制度,也是股票市场发展初期,为了更好地平衡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和维护上市公司稳定,按照既定指标发行股票的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上市公司的审批制受到质疑。2015年初,著名学者厉以宁同志就在第二届中国财经领袖年会上呼吁,早日推行上市公司的注册制,而不要再搞审批制。而互联网企业大多数都跨国上市,这足以暴露出中国上市公司的审批制已不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需要。比如:阿里巴巴远赴美国纽交所上市,就是因为证监会坚持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必须是“同股同权”,而不能采用“合伙人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京东远赴美国纽交所上市,就是因为上市公司必须要有两年以上的连续盈利记录。相较于中国股市的高门槛、动辄数年的审批流程以及稀缺的“壳资源”等等,像百度、当当和网易等优质的互联网公司都愿意选择具有更合理的定价机制和融资环境的美国。而这些优质互联网企业的远走他乡,也将催促监管部门加快对中国股市制度的改革进程。第三,股市口碑不佳。企业上市融资的目的是为了融资,股市的融资成本又比较低,可相较于其他世界金融中心,中国A股市场的融资能力明显是不足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概况起来说,主要是因为中国A股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具体而言:一是上市多,退市少。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数量为1900多家,退市的企业数量为2100多家,相较而下,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企业数量为2100多家,而退市的仅仅只有50家;二是散户多,机构少。在美国股市里,80%都是机构投资者,普通的老百姓会把闲散的资金交由机构打理,相较而下,在中国A股市场,80%都是没有专业知识的散户;三是赔钱多,赚钱少。拒不完全统计,近70年来,美国股票市场投资人的年平均收益率可以达到12%,相较而下,中国投资人人平亏损4万元。因此,美国股市能够很好地维护中小投资人的利益,而中国却恰恰相反。
(三)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
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困难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企业融资渠道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目前,中国的企业大多是通过间接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的形式筹集资金。小微企业因其无固定的抵押物、订单不稳定等问题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使得具有创新性和蕴藏巨大活力的小微企业生存境遇堪忧。根据《2014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和《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截止到2014年底,小微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4.1%,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60%,而小微企业所占的贷款余额仅为18.9%。而电商小贷和P2P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局。例如,根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的监测数据表明,截止到2014年末,阿里小贷累计发放贷款1700亿元,服务小微企业超过80万家。
(四)敦促监管机构破陈推新
根据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报告首次定义中国互联网金融形态,并指出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已接近10万亿元。而对于一个体量如此大的经济体,监管机构对其监管程度可以说是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真空”状态[3],比如,国内首家“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前海微众银行就面临着违反《银行法》规定的“三亲原则”的风险,时下盛行的“摩根币”也面临着“网络传销”的质疑等。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确实让一部分国人和企业享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服务于大众的普惠性,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在敦促着金融监管机构不断地推陈出新,从而实现风险控制与人民普惠的双赢结果。
二、挑战零售渠道高额税收
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的人群越来越庞大,2014年中国GDP占全球的12%,网购的规模达到24%,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网购国。为什么中国的网购会如此火爆呢?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传统零售渠道的多层级代理结构。一般而言,中国商品的零售都得经过五个层级的代理结构,从厂商到大区级代理、到省级代理、到市县级代理、到零售商,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五个层级的代理销售过程,每一层级代理都要利润,每一层级代理都要抽税,而且每一层级代理都要抽很重的税负,据统计,中国的商贸企业要缴纳的税种达到15种之多,而在中国香港只需要缴纳17%的增值税。于是,五个层级累计下来,实体店的税负就更重了。因此,中国的实体店的商品价格自然也就很高。而相对于实体店而言,网店现在是不用交税的,价格自然就便宜,当然,对于网店不交税现在也存在争议,但是将来网店即使交税,相较于传统的实体店,其可以打破这种多层级代理结构的束缚,自然税负也是较轻的。所以,在财税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权衡两者的利益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
三、助力市场诚信重新构建
诚信制度是市场经济制度的根基之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由计划经济直接转轨而来,并没有经历漫长的商品经济发展阶段,所以,中国市场经济的诚信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主体的诚信观念非常淡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信用缺失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高达8000亿元人民币,每年合同的履约率仅为50%。市场诚信的缺失会导致市场经济的交易主体间的交易成本增加,降低企业利润,不利于经济快速发展。那么,为什么中国市场经济的诚信缺失的现象如此严重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央行对个人以及企业信用信息的垄断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诚信的构建。由于,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这就使得撒谎者的“违法成本”很低,因此,从事市场经济交易的主体都不重视建立良好的信用信息。而基于网购系统建立起来的信用评价使得人们开始重视个人的信用信息,因为商户若不重视信用信息的建设将得不到网络运营商的优惠政策和贷款,甚至还有被清退的可能性。现在,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职业差评师”和“虚假网络买手”等不利于真实反映信用信息的不良现象,使网购信用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遭到了质疑,但这样一些现象恰恰反映了人们开始重视信用信息,而这样一种重视的心理是有利于市场诚信的重新构建。
结语
自1978年起中国就开始了对金融业改革,可是无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出现,还是允许外资投资办保险公司等都能没有撼动国有银行对金融业的垄断,这主要得益于国有银行的众多物理网点,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恰恰可以突破这种限制,因此,从内部来看,互联网金融对于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从外部来看,互联网金融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重构、税收制度的改革以及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总之,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郑志来.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J].财经科学,2015,(5).
[2]秦琴.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的“四道坎”[J].湖湘论坛,2014,(6).
[3]姚国章,赵刚.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5,(2).
作者:秦琴 刘贻石 单位:中共益阳市委党校 中共衡阳市委党校
相关专题:小说月报2010年精品集 河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