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外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各地区、民族、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由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交际双方有时会产生矛盾冲突,甚至敌对的现象,交际常常以失败告终,称之为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本文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外国学生为例,分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即教师需要提高跨文化意识;为外国学生提供语言环境;树立正确的种族中心主义观。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原因;建议

一、外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主要表现

1.寒暄见面寒暄也是容易引起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交际行为。寒暄方面跨文化差异最明显的是寒暄的内容。中国人寒暄时喜欢谈论的话题包括:家庭和孩子、社会见闻、职业、家乡籍贯、体育活动、饮食等。比如:“你吃饭了吗?”“你去哪儿呀?”“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你是哪儿人?”“你今年多大了?”但是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家庭财产等是西方人的禁忌话题。主要原因是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询问这些问题会让西方人以为中国人喜欢干涉别人的生活,他们认为这些是个人隐私,不熟悉的人询问这些隐私问题就是触犯了个人的隐私权。2.称呼中国人有亲属称谓泛化的倾向,往往根据对方的辈分、年龄和场合来选择合适的亲属称谓。“爷爷、奶奶、大伯、大娘、叔叔、阿姨、大哥、大姐”是中国人在社交中经常使用的亲属称谓。但是在英语国家,亲属称谓很少在社交场合使用。对于父母的朋友,孩子可能也会使用“Uncle+名”或者“Aunt+名”的形式来称呼,但是一般不会用这种方式称呼陌生人。对老年人直接称呼“爷爷、奶奶”的情况也很少见,因为这容易引起对方的不快,“老”在西方文化中是一个比较忌讳的概念。中国是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在社交中使用亲属称谓反映了重视家庭的观念。3.称赞称赞行为中最大的跨文化差异体现在对称赞语的回答方式上。英语国家的人一般采用接受的方式,回答“thankyou”。而中国人常常进行否定,回答“哪里哪里、不敢当、过奖了”等。例如:在大学任教的王老师,有一天在学校里碰到了学生玛丽,她向王老师说:“你的手链真漂亮。”王老师马上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是假的。”当时玛丽很尴尬,好像不知道该说什么,就走了。对别人的称赞,王老师的本能反应是否定,潜意识中受到谦虚观念的影响。但是在玛丽看来,称赞只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所以她期待对方说“thankyou”来表达赞同,完成一次问候的功能。4.道歉道歉行为也是引起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一个因素。比如,在中国如果是下属在与上司的约会中迟到了半个小时,他的道歉可能是这样的:“实在对不起,路上堵车了,我没有想到要等这么长时间,以后我会早一点儿出来。”但是如果上司与下属的约会中迟到了半个小时,他可能只说一句:“路上堵车了!”以此来表示抱歉,并不直接使用道歉语。但是在西方文化中,无论双方的地位高低,道歉都需要明确的道歉词,如“Iamsorry”“Iapologize”等。由于中西方道歉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特别是在与长辈、上级之间,就会出现误会,甚至引起冲突。

二、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

1.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一套关于什么是真善美的标准系统,它是一种集体的文化意识,而不是个人的喜好或倾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文化,一切从集体利益出发,集体的目标高于个人的目标,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靠,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内部团结。西方文化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文化,认为个人的目标高于一切,突出个性,强调个人的权利、独立性、自我实现和隐私。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双方因价值观的差异容易导致语用失误,交际会中断或出现冲突。2.伦理道德观的差异伦理道德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伦理道德观的差异也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的重要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制度决定了中国伦理观念的形成。中国的伦理道德观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重视家庭血缘关系,孩子与父母之间相互依靠,彼此关爱照顾。二是等级观念明显。相比之下,西方的伦理道德观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重视个人的独立、隐私、自力更生和自我实现,家庭的价值在于个人能在家庭中享受充分的自由,人们等级观念淡薄,强调平等、自由、随意。工作环境中上级与下级之间可以直呼其名,家庭中长辈与晚辈之间不需要用敬语,在公共场所,人们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都用礼貌和平等的方式交往。3.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礼节、婚姻、娱乐等方面。每个民族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着特殊的情感,有的引为自豪,严格遵守;有的奉为神圣,不容他人侵犯。因此,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说话者不了解对方的民族风俗习惯,容易产生交际失误,引发矛盾冲突,甚至造成敌对现象。4.语言交际风格的差异交际风格是指说话的特点,体现了特定文化的人们理解和使用语言的方式。直接与间接的交际风格是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西方文化在交际风格方面最显著的差别。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谈话以说话者为中心,喜欢直截了当,而且主要通过语言来解读对方的意图。而高语境文化的人们以听话者为中心,喜欢比较委婉的表达,经常通过暗示表达真实想法,听话者根据语境揣摩对方的意图。西方国家文化强调尊重个人隐私,喜欢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东方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出于维护自己和对方面子的考虑,喜欢采取委婉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外国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的建议

1.汉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作为一位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语言知识,还要传授文化知识、培养交际能力。所以,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母语文化知识,还要不断地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每个民族都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大量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对比讲解中国文化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以便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减少交际障碍与冲突,使跨文化交际能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2.为外国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语用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选用有真实的语言环境、能真实反映中国文化生活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多接触地道的汉语表达形式,能将课本与生活实际接轨,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其语用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角、汉语专题讲座、观看中国电影、参加汉语比赛等活动,以加强外国学生汉语语言、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学习,让他们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语用意识。3.树立正确的种族中心主义观种族中心主义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种族中心主义会引发焦虑,使人产生偏见,甚至引起群体间的冲突。在跨文化交际中,种族中心主义会影响人们的交际方式,强烈的种族中心主义会导致人们对其他文化人们的行为做出错误归因,导致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产生冲突,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种族中心主义观,避免极端的种族中心主义。积极的种族中心主义不仅会加强会话者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而且有利于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意识到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时尽量减少语用失误导致的文化冲突,更有利于双方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THOMAS.J.Cross-CulturalPragmaticFailure[J].AppliedLinguistics,1983(4).

[2]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作者:姜漫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外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50281.html

    相关专题:关于交通方面的论文 焦作大学学报怎么样


    上一篇: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下一篇:高校科研经费绩效管理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