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高校教育转型中经济学的教学改革

摘要:在地方本科高校教育转型中,《西方经济学》作为经管类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仅具备较强理论性,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在课程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教学供给侧改革,在供给主体、供给内容和供给方式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其次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再次进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最后要适时进行专题知识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最终实现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的转型。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地方性本科高校;教学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创新的教学思维,不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创新,适当添加一些创新实践活动,在创新教学改革中培育人才、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发现人才。目前地方性本科高校针对《西方经济学》课程主要采用单一模式的教学方法,本人结合近年来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心得体会,结合地方本科高校经管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一些创新教学模式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寻求适合地方本科高校经管类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合企业、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逐步实现地方本科高校向职业化教育转型。

一地方本科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西方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学生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对地方本科高校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

(一)地方本科高校区位的劣势,师资力量相对缺乏

地方性本科高校多处于某地级市,地理位置与省会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其区位劣势明显,另由于地方性本科高校大多数是专升本,在升本后由于大量扩招,学生数量剧增,但师资数量出现一定不足,同时师资质量和结构问题突出,作为热门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师资力量常现严重缺乏。另由于地方本科高校的品牌效用较弱、教学科研硬件和软件条件较差,中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人才引进后因为待遇和发展空间问题难以留住。因此,地方本科高校《西方经济学》的专任师资力量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师资力量缺乏使得在任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在上课之余很难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创新。

(二)地方本科高校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学习能力较差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学生不仅课堂上要认真听讲,课后还需适当复习,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全力以赴。地方本科高校的学生与其他重点高校相比,学生不仅生源质量较差,普遍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仅靠教师在有限的课堂进行教学,再精彩的课堂也会使学生根本无法很好掌握其中的内容,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

(三)数学化经济学术语增加了课程的学习难度

《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理论性,其内容抽象晦涩难懂,使得地方本科高校的学生缺乏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当前经济学边际革命之后,在传统性的经济学分析中融入数学逻辑,数字化成为经济学的一大特征,不断数学化成为经济学的发展趋势。相对学生来说,自从经济现象不断抽象化为数学符号后,经济学现象不再易于理解,而是变得复杂难学,学习兴趣随之不断降低。这时课程的专任教师就要思考如何协调二者关系,如何对课程进行改革,使得学生能学好经济学,能应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二地方本科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根据当前地方本科高校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将提供一些教学改革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一)教学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来说的,教学的“供给侧改革”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教学的一种思维。一直以来,《西方经济学》课程教育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等。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强调教学供给侧理论灌输,教学方法单一,而忽视学生需求侧的主体性特点,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但后来一段时期内教学将重心转向需求侧,过份迎合学生的需求,过于强调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同样受到影响。目前我国步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有“供给侧改革”思维。在供给主体方面,在加强地方本科高校师资力量建设的同时,引导经济学科教师以及学生管理部门、服务部门共同参与,将所有社会组织、社会资源都纳入到经济学类教育的系统资源当中,构建经济学教学多元供给主体,发挥不同主体的积极引导作用。在教学供给内容方面,需要提高西方经济学供给端的质量,要整合多方教育资源,组织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对优秀教师教学案例、教学视频进行分编整理,实现《西方经济学》教学均衡化发展。在教学供给方式方面,教学方式要分层和分类,要做到知行合一。对于地方本科高校经管类不同专业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模式,实现精准的教育供给;在课堂教学上,要转变教学方法,要注重运用整体框架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化。

(二)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对于地方本科高校来说,继续深造的机会不多,90%以上的学生毕业就会踏入社会,面临找工作的问题,这也是与研究学术型大学的区别,所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地方本科高校的重点。地方本科高校要重视以实践育人,通过建设一批独具特色、功能不一的实践教学基地,给予学生适当的实践指导,达到实践育人的效果。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在理论课时完成后需要增加部分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地方本科高校校企合作的优势,鼓励学生走出去,老师带队走出去,走下去。紧跟社会的步伐,面向生产、管理、服务层面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应用型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可选择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未来的人才是懂网络,且会运用互联网的人。为了使学生懂得网络资源的应用,可以通过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所谓“任务驱动”是由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去完成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模式促使学生将网络资源利用的学习模式结合起来运用到《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当中,首先通过课上教师分析教学目标,精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具有探索欲望,形成内在学习动力。其次通过布置学习任务,进行分组讨论话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网查找资料,通过自学资料,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使每个小组都带着问题和任务开展自主探索学习和交流协作学习。再次学生可在学习论坛彼此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教师也参与其中,对关键性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最后通过小组协作,组织文字资料,并就此做出汇报,提高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根据汇报结果做出总结和评价,并进行适当拓展引申。

(四)组织专题知识讲座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发展性学科,可以根据课程的教学知识结构设计一系列专题讲座。这些专题讲座可以通过校内相关领域名师为学生进行讲解,也可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邀请一些经济学家、优秀校友、著名的企业家来校开展专题知识讲座。这种专题讲座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理论前沿,而且可以使学生零距离感受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先进思想和观点。通过专题知识讲座可以不断加深学生对实际经济问题的理解,启发新的思维。

三结语

地方性本科高校选址多在中小城市,与全国重点大学或省属综合性大学相比有较多的劣势,但是我们要避短扬长,重视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教师必须在掌握西方经济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解决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常言道:“学无定势、教无定法”,在地方性本科高校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教学改革方法,比如教学供给侧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专题知识讲座,就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就能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也能实现地方本科高校的职业化转型,增强地方性本科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杜宪.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2.

[2]李宝礼.互联网思维视阙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经济学教学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5:492.

[3]高杰.案例启发式教学在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4:156-157.

[4]侍旭.高校思政教育也应有“供给侧改革”思维[N].光明日报,2016-3-16.

[5]穆红莉.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专业《西方经济学》教改思路探析[J].高教论坛,2007(10):84-86

作者:蒋红云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教育转型中经济学的教学改革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44267.html

    相关专题:宁波港口经济圈 城市交通论文


    上一篇: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及防范分析
    下一篇:计算机辅助技术与机械设计的结合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